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五要素之一,2013年5月,COSO发布了内部控制的新框架,继承了旧框架对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划分,明确地列出了17项原则,每一项原则均与其中一个要素相连。新框架提出五项原则与控制环境相关联,分别为诚信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董事会独立性;管理层的行动;吸引发展保留人才;个人的内控职责。  相似文献   

2.
宋环环  SONGHu  n-hu  n 《价值工程》2014,(4):157-158
2013年5月,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Treadway)下属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正式发布了《2013年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以下简称新整合框架),与1992年9月COSO发布的整合框架相比,新整合框架以原则为导向,在反映经济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对构成要素、报告目标等进行了相应调整。本文在简要介绍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新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整合框架对发展我国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正一、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框架美国COSO报告表明,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及监控这五个部分组成内部控制框架。从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框架来看,上述五要素是高校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本组成单元,它与高校的管理方式和预算方式均有着紧密的相关性,并且共同  相似文献   

4.
基于公司治理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在五要素内部控制制度框架下,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其中,内部控制环境处于基础地位,影响制约着其他要素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保护其资产安全,保证信息的完整和正确,促进经营管理政策得以有效实施,提高经营效率,控制经营风险,防止舞弊行为发生并进而实现企业目标的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与方法,它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价、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相互关联的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五个要素构成的框架体系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但企业信息环境的急剧变化,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影响并改变着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具体内容与表现特征。为此.本从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着手.分析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呈现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项要素构成。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就是将理论框架与本企业或单位经营管理业务有机的结合,形成一套覆盖本企业或单位全部业务、规范运行、有效管理的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7.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的五大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科学界定了内部控制的内涵.准确定位了内部控制的目标.合理确定了内部控制的原则,统筹构建了五要素的内部控制框架,开创性地建立了内部控制实施机制的五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重要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鹏 《中国总会计师》2010,(10):112-113
基于COSO框架的内部控制体系一般包括五个基本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其中内部环境是首要因素。在现实中,企业所面临的种种内外部环境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效果,在某种意义上说,环境是内部控制其他各要素的基础,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要和其环境相适应。笔者主要阐述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性,并就如何改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琛 《管理观察》2011,(19):33-34
COSO委员会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提出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沟通、评价监督.其中内部控制环境对内部控制系统运行的起到一个基础作用,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可以说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生存“土壤”.而在控制环境的诸多要素中,人力资源政策实务与...  相似文献   

10.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在风险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内部控制的实质是风险管理。本文首先分析了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然后借鉴内部控制五要素的思路,基于内部审计的环境、风险管理、内部审计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对内部审计进行监控5个要素来构建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体系;最后,对五要素之间的关系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内部控制审计是通过对财务报告可靠性机制的审计,从而确保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一种现代审计方法。本文从现存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入手,结合内部控制框架的五要素理论,从健全企业内部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COSO委员会于1992年提出并于1994年修订的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指出,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内部控制环境是其他因素构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COSO委员会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中认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同时对内部控制环境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内部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它反映了董事会、总经理阶层、业主和其他人员对  相似文献   

14.
企业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构成要素,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平台和其他控制要素的基础;它随着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而不断演变和丰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在西方被广泛地应用于内部控制领域。采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法并结合2004年10月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框架),探讨了内部环境中的董事会和企业文化两项要素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任何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经营目标和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括五大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报告认为,控制环境塑造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提供纪律与架构,是所有其他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并指出控制环境的内在要素主要包括:员工职业道德、管理哲学与经营风格、组织结构、责任的分配和授权、人力资源政策与实行、董事会及监督委员会等。  相似文献   

16.
王惠娟 《企业研究》2011,(9):142-142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企业内部控制原则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基本指针,主要有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五大原则;内部控制要素方面,现行的是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  相似文献   

17.
COSO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机构的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员的影响,设计内部控制是为以下类别的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运营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其包括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沟通与信息、监控。  相似文献   

18.
正一、高校学生收费内部控制流程设计原则为设计一套较为完善的高校学生收费业务内部控制体系,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适合控制环境原则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首要要素,是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内部控制的其他要素都受到控制环  相似文献   

19.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了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要素.在内部控制五要素中,内部环境被认为是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要素,它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方面面,是内部控制其他四个构成要素的基础.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体系实施的整体有效性可能会差强人意,甚至会失效.从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及中国企业在内部控制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看,企业要想加强内部控制,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构建好有利于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内部环境是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借鏊COSO框架,确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要素.其中内部环境是基础,控制活动是手段,没有良好的控制基础,所有的控制手段都可能失效,内部控制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而企业文化是内部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不会形成良好的内部环境.文化是"基因".是"隐性的制度安排",是基础动力,是催化剂;内部控制制度是"显性的制度安排".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凝聚起企业全部的力量,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