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全球企业竞争的加剧,跨国并购也愈加频繁,跨国并购对巨额资金的需求促使并购融资方式产生很大的变化,笔就中外企业跨国并购的融资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希望给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以启示。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并购成为很多大型企业实现全球扩张战略的重要手段,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也加快了跨国并购步伐。本文在分析跨国并购融资存在的特别风险以及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全球企业竞争的加剧,跨国并购也愈加频繁,跨国并购对巨额资金的需求促使并购融资方式产生很大的变化,笔者就中外企业跨国并购的融资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希望给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以启示。一、国外企业并购融资现状跨国并购活动所需资金数额往往非常巨大,而企业内部资金毕竟有限,所以外部融资是跨国企业在并购中应用较多的融资方式。欧美国家和亚洲国家在跨国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到全球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要求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从事跨国经营。在“走出去”的同时,如何获得全球竞争优势,是我国跨国经营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我国的跨国经营企业必须适应国外的市场环境,实现规模经营,正确选择投资区位,充分利用各区位分支机构的资源,以确立我国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在投资方式的选择上,一些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无不例外地采用并购投资的方式,即进行战略兼并与收购,以更有效地进入全球其他市场、扩大竞争优势和攫取高额利润,从而掀起了跨国并购的全球浪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以30.2%的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15.1%的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在全球  相似文献   

6.
韩一崝 《国际市场》2007,(10):63-63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2007中国(上海)国际跨国采购大会由两大主体内容组成,一是“跨国采购高峰论坛”,主题是“全球采购中的优势竞争和共赢战略”。二是“跨国采购大会”,大会规模为2.8万平方米,展位600个,设立6个专区,260家采购商和6000家供应商参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1—2015年跨国并购的A股上市中国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混合截面门槛模型实证分析融资约束对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非线性影响,并采用Zhi Wang等(2017)新近提出的全球价值链指标体系,研究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与嵌入度对企业融资约束与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融资约束对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适度的融资约束有利于提高企业并购绩效;当前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抑制了企业跨国并购绩效,并对融资约束与并购绩效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中国制造业较高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促进了企业跨国并购绩效,并对融资约束与并购绩效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融资战略在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为融资的不同方法会直接关系到公司的融资成本、风险地位以及竞争实力。下面将要介绍的三种特殊的融资工具在过去的几年中被西方跨国公司广泛使用,并证明为是十分有效的融资手段,对我国的跨国经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力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种基本形式已经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首选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和读者了解“走出去”战略与跨国并购的相关知识,我刊从本期开始特设“跨国并购与‘走出去’战略”专题讲座,并相继邀请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刘舒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邓荣霖教授分别就“走出去”与跨国并购,“走出去”与国际融资,“走出去”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等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同时,也欢迎读者参与讨论,发表见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力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跨国并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一种基本形式已经成为众多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首选途径。 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和读者了解“走出去”战略与跨国并购的相关知识,我刊特设“跨国并购与‘走出去’战略”专题讲座,并相继邀请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刘舒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邓荣霖教授分别就“走出去”与跨国并购、“走出去”与国际融资、“走出去”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等内容进行系统介绍。同时,也欢迎读者参与讨论,发表见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