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邮政》2007,(12):32-33
分营以来,特别是近三年来,福建省泉州市邮政局十分重视投递网络的规划、改造和建设,努力建好、用好投递网络,为邮政经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今年。泉州局投递网改造被列入全国100个重点城市之一,并作为全国试点单位。泉州局各级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根据“以普邮为主,速递跟紧普邮,物流由速递网和普邮网支撑,  相似文献   

2.
李伟 《邮政研究》2001,17(2):15-16
以提高EMS市场占有率为目的,通过对EMS市场中营销组合概念的阐述,分析了物流网、信息网、货币流网三网合一之运作网的优劣势所在;提出了中国邮政速递必须立足国内,拓展国外,建立优质高效的营销网络的具体措施;进而使速递业务扩展到整个物流服务业,最终实现EMS在社会上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3.
陈祖明 《中国邮政》1997,(11):25-26
探索省内快速邮运网建设的途径浙江省邮电管理局邮政运营处陈祖明邮政通信发展得快与慢,从一定程度讲依赖于邮政运输网的支撑。建设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传递迅速的邮运网络,是当前各级邮政部门都在思考与探索的重要课题。分析浙江省近年来快速邮运网建设...  相似文献   

4.
黄民柱 《邮政研究》2002,18(5):24-25
在现代物流业中 ,县一级邮政物流网作为现代邮政物流大网中的一个支撑点 ,即末梢物流网 ,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如何发挥作用 ,值得邮政部门去探索和研究。一、县一级邮政物流末梢网的定义县一级物流网是整个物流大网中的一个支撑点 ,全国2 0 0 0多个县局级邮政网络就象是邮政物流  相似文献   

5.
《中国邮政》2001,(7):12-12
一、邮政发展物流服务的定位 充分发挥邮政“点多面广、全程全网”的网络资源优势,以及邮政“服务社会、连接百姓”的特点,以区域内、城市内物品递送服务为切入点,努力发展企业到个人(B to C)的物流服务;充分挖掘邮政网的潜能,积极、稳妥、有选择地开展市场潜力大、效益好、附加值高的企业到企业(B to B)的物流服务;充分发挥邮政“三网合一”的优势,为社会提供综合物流服务,使邮政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较大规模和实力的现代物流企业。 二、邮政发展物流服务的原则 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从各地实际出发,依托全网优势,着眼…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信建设》2004,16(2):51-51
融合是电信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一直追求的目标,从普遍认可的三网合一的理念,到现在的综合接入和NGN软交换技术的实现,越来越强烈地传达着网络融合的信息,体现着网络融合现实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信业》2007,(11):73-73
日前,中国电信40G电路长途传输及IP现网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将帮助中国电信在CHINANET网络中经济、快速地引入40G技术和设备,并为IP网络的扩容设计提供高价值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孙越栋 《中国邮政》2005,(12):40-40
一、邮政应用系统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邮政在综合网和邮政金融网两大基础网络上建设了电子邮政、11185客服中心、中间业务、电子汇兑、电子化支局营业、物流、报刊、集邮、速递及查询、中心局生产作业和指挥调度等应用系统,极大地促进了邮政业务的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但随着应用系统的不断增加,系统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9.
目前,话音、视频、数据等各种业务随着IP网络的演进而广泛应用于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快速发展的多媒体业务也需要IP网络的承载,IP承载网是骨干网建设的基础工程。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是能够实现IP承载网快速交换的一项重要的标签交换技术,可以将网络在逻辑上划分为互相隔离的安全可靠的局部私用网络,满足大型单位在不同城市、不同地点开展网上办公的需要,所有的信息只在私用网络内部传输,部署方便快捷且易扩展。MPLS/VPN技术势必将成为网络解决增值业务的重要手段。IP MPLS/VPN技术采用了严格的路由信息隔离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用户信息传送的安全性。但作为基于IP的技术。IP MPLS/VPN的安全性是桐对于普通的IP数据业务而言的,仍然有可能遭到来自IP网络的攻击,因此仍须采用心要的安全措施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张松柏 《中国邮政》2003,(12):37-37
在物流业务市场竞争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区域(省级)邮政物流要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提升邮政物流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其突破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大客户的物流时限水平,形成现代邮政物流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优势。物流业务竞争的核心是“时限”,时限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准。谁拥有了独特时限优势的快速网络,谁就能更多地占领物流市场。因此,省级邮政首先要发挥本省内的传统实物干线网络优势,根据物流大客户的个性化要求,调整现有实物干线网运行时间,充分发挥邮区中心局的网络和运能资源优势,同时结合到达各局的频…  相似文献   

11.
赫龙 《当代通信》2005,(11):61-61
NEC提供了世界上第一个WCDMA 3G商用网,丰富的3G网络建设及运维经验,使NEC具备了为运营商快速打造3G精品网络的卓越能力。  相似文献   

12.
作为邮政物流业务四个板块之一的分销与邮购业务重点是开拓农村市场,服务农村经济,为了确保邮政物流收益的稳定增长,加快分销与邮购业务的快速发展,中邮物流公司确定了未来几年这一业务的发展目标。1.到2005年,邮政分销与邮购要形成一个以“中邮物流”为品牌,以农资分销配送、城乡商品分销配送、网上商城、连锁代理销售为主要板块的全国统一运作的专业化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起结构科学、合理,运行灵活、高效的城乡商品分销配送网络。全国业务收入力争达到16亿元,占邮政物流总收入的比例达到20%。2.加快邮政农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心局体制下,邮政网分为三级:全国干线网、省邮政网和邮区网,其中邮区网是最基础的网络,也是内部结构最为复杂的网络。在邮区网中不仅涉及到邮区中心局到各个县市局的邮运网、市内网、县内网,还涉及到面向用户的营销网和投递网,划清邮区网内部的结构层次,进行邮区网结构的优化设计,对于加快邮件传递速度,提高邮区网运行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一、邮区网内部网络层次的划分 从广义上讲,邮区网不仅包括运输网,还包括营投网。具体的层次划分是: 1.邮件运输网 邮件运输网是以邮区中心局为中心,由邮区内的邮路连接邮区内的…  相似文献   

14.
解芳 《中国邮政》2013,(12):20-21
电商业态转型引起的物流需求变化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2009年以来,我国的网络购物交易规模以平均每年6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104万亿元,同比增长35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02%,比2011年增加了072个百分点,网络购物用户占整个网民的比例突破50%。随着B2C的兴起,网购的商业模式正发生着快速变化,网商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升级。  相似文献   

15.
网路运行是邮政发展的基础,是邮政的核心竞争力,是邮政经营的关键要素。邮政市场竞争归根结底还是网路的竞争,无论是发展邮务类业务,还是发展速递物流业务都离不开一个高质、高效运转的网路。网强业兴,网弱业衰。步入2009年,各级网运部门要勇于承担支撑促进邮政业务发展和实现降本增效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宝鸡邮政重视物流市场的培育和开发,通过市场调研、健全网络、产品定位等一系列措施,推动物流业务健康发展,物流收入由2002年的不足500万元发展到2003年的1000万元、2004年的1500余万元,物流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由不到4%提高到8.2%,成为宝鸡邮政继储蓄之后的第二大业务。这一切,无不是积极发挥邮政网络优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物流业是现代企业所看重的“第三利润源泉”,邮区中心局体制是世界上先进国家普遍推行的邮政网络体制,如何将两者结合,形成邮区中心局体制下发展物流直递的最佳管理模式,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一、邮政物流直递业务的市场定位物流从研究范围来看,按其所涉及的领域可分为企业物流、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生活物流等。邮政物流目前涉及的主要是销售物流和生活物流。从目前邮区中心局所拥有的邮政运输车辆、邮件处理中心的转运场地和装卸设备来看,邮政物流直递应以轻工业产品的运输为主,包括纺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我国EMS及邮政快件业务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建设邮政快件网予以支撑.而邮件空运是邮政快件网的核心,要抓住邮件空运建设的机遇.目前又巧逢"通用航空"面临起步阶段,正在寻找市场.邮政部门要趁机开辟空中快速邮路,与通航密切合作,互利互惠,一定能很快发展快件邮运网络.  相似文献   

19.
整个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的Internet和专用IP网的指数性增长,不但促进了对高速网络容量的需求,这种需求还改变了网络的基础结构。同时,这对高速数据业务需求的增长,也为快速而有经济效益的端到端高速容量传送网络,提供了极大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20.
在HFC结构的仃线电视网络中,存在干线光缆网、支干线光缆网和电缆分配网络。分配网直接联接胳膊户,大多使用电缆传输,技术含量低,安全性较差。在解决网的传输和覆盖问题之外,对网的播出内容和传输质量的检测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