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彻底清塘一般用生石灰、福尔马林清塘,换新水后用25ppm 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待稚鳖放养。稚鳖运输、放养等环节要细心操作,不使鳖体受伤;放养前一定要培肥水质,使池水显嫩绿色,透明度控制在30—40cm,尤其是在新池清水中,霉菌有迅速繁殖的倾向,因此要调节好水质;慎用抗生素,因抗生素有促进白斑病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鳖病种类较多,其病因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非病原体性三类,本文浅述用中西药防治鳖的常见细菌性疾病,供参考。一、白斑病1、病因:白斑病也称白头病,是一种寄生性真菌性疾病。一旦发病传染快,死亡率高,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危害稚幼鳖。2、症状表现:患病初期,裙边,背部、  相似文献   

3.
<正> ④用呋喃唑酮20ppm浸洗:与前述鳖体消毒相同。每天浸洗1次,连续浸洗3次作治疗。 ⑤用呋喃唑酮1.5ppm~2.5ppm全池遗洒:治疗比预防浓度加大,最好先浸洗,再用呋喃唑酮全池遗洒,效果更为显著。 ⑥ 用红霉素1.5ppm~2.5ppm全池遗洒:通常在泼洒药物以前,先将病鳖池的水质调节到PH7.5左右,红霉素才能显效。发病早期用1.5ppm浓度较宜。 ⑦用“白点灵”防治:用2ppm~4ppm浓度全池遗洒,连续用药3天。再用此药拌饲料内服,每50公斤雅鳖每天用药粉1克~2克,连续用药5天~7天。  相似文献   

4.
食盐防治特种水产病红星食盐在特种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应用较为广泛。食盐具有来源广、价格低、使用方便、疗效好等优点。现将其常用验方介绍如下:鳖。3%食盐水浸洗5-10分钟,防治钟形虫病;用400ppm食盐和400ppm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或用3-4%食盐...  相似文献   

5.
<正> 甲鱼白斑病病原为毛霉菌科中的毛霉菌,是稚鳖饲养阶段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放养后25天以内的稚鳖发病率最高。甲鱼白斑病症在初发阶段不太明显,细看仍有明显症状:背复甲、裙边可见零星小白点,并逐渐扩大至四肢、颈部等部位,最后更多的白点连成一片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多年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过程中,对如何使用P·S·B来预防病害,摸索出一些诀窍。在此整理出来,供广大养殖业者参考。1.在放苗前一个星期,塘口进水30cm,用潮湿沙子拌匀P·S·B,全池均撒,浓度30ppm。用过之后,最好用耙子耙动塘泥,以利P·S·B的生长繁殖。2.放养30天以后,再次以10ppm的用量兑水全池泼洒水面,以后每次换水时复施一次,浓度为5ppm。3.养殖60天以后,随着投饵量增大,残饵和粪便增多,水质变化快,病害易发生。此时投饵以饵料重的1%—2%(P·S·B)拌饵投喂,连喂七天,每隔七天一次。用这种方法,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没有用其它任何药…  相似文献   

7.
<正>1.黑体病症状:病鱼鱼体发黑,消瘦,停食,严重时鱼体常头部向上,垂悬于水表层,直至死亡。胸鳍内侧出现圆形红色血斑,鳍条溃烂,在头的背部有霉斑点,鱼苗易感染,其中饵料不足水质不好最易发病,发病快,传染迅速。防治:保持水质清洁,不使用未经发酵的肥料;或用五倍子2~4mg/L全池泼洒,30g/L的石灰水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续泼洒2~3次。  相似文献   

8.
<正> 一、应用。 1、放养前水体消毒放养前带水消毒,每667平方米(水深1米)用生石灰120—150千克,化水后泼洒全池,7—10天后放鱼。 2、促进虾、蟹脱壳在虾、蟹脱壳前1周,每立方米10克生石灰水全池泼洒,可有利虾、蟹脱壳。 3、防治疾病 鱼类养殖,每半个月1次,每立方米水面用生石灰15—22.5克化水后全池泼洒,水质差的,用生石灰22—30克。泛池,开始时每立方米水面7.5—10克,化水后全池泼洒,预防白头  相似文献   

9.
一、鳜鱼养殖病害及防治1.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病因是由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寄生虫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病鱼浮头靠近池岸,游动缓慢,口张开,体表呈灰白色,鳃丝呈灰白色粘液多,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推动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此病在鱼种阶段危害最大。主要防治方法: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混合兑水后全池泼洒效果较好,用量为硫酸铜0.75g/m3、硫酸亚铁0.3g/m3。2.小瓜虫病(白点病)病因是由小瓜虫寄生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鱼体大量寄生时,病鱼鳍条、体表出现一个个白点,感染的鱼体由于受到刺激,体表和鳃部分泌大量的粘…  相似文献   

10.
礁\兰出血性水肿病病原症状防治方法①加强水质管理,保持高溶氧。②住03留耐二浪海因或3咖,优氯净全池泼洒〕③饲料中加()4毛复方新诺明拌和连喂3天。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叮减少疾病发生。(矛操作时勿使鱼体受伤③2(卜一叨岁!食盐浸泡病鱼8一10分钟①!砂m〕漂白粉全池泼洒。②坚持“四定”投饵,定期在饲料中添加l%食盐或大蒜。僵)饲料中加0.1知磺胺肌制成药饵连喂6大(l力4创m,干辣椒和0乃8目m鲜姜加水煎煮辣姜汤全池泼洒,连用3天、嚷)发病初期用以卜-SOm幼福尔马林药浴病鱼.015分钟愿、一5一25.1喇l福尔马林全池泼洒2一3次注肛4-戒!jm动…  相似文献   

11.
一、体表症状不同.“白点病”在稚鳖的背甲、腹甲、裙边、四肢,早期往往出现只有针尖或芝麻大小的“白点”,如不留心注意,常不易发现,随着病程的发展逐渐变大,呈疫痂状,用手指挤可挤出脓性内容物,进而形成一个小洞(实质上就是稚鳖穿孔病)。“白斑病”主要表现为四肢、背部、颈部、尾部和裙边出现白斑,表皮坏死,在于净的水体中,鳖体皮肤有白斑,但不形成小卒洞。  相似文献   

12.
<正> 甲鱼爱德华氏病一般发生在稚幼鳖阶段,尤其是控温养鳖的温室内稚幼鳖极易暴发此病。具体表现为鳖腹甲尾部发红,行动迟缓,摄食减少甚至停食。病鳖频繁冒出水面透气,且时间较正常出  相似文献   

13.
<正>通常将规格为50250g的中华鳖称为幼鳖,幼鳖阶段是中华鳖生长较快的阶段,是承接稚鳖培育和成鳖养成的重要环节。在幼鳖的池塘养殖管理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科学放养放养的幼鳖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同一池内放养的幼鳖规格要一致,以防大小混养引起相互残杀。放养密度根据幼鳖的规格不同而异,平均体重小,放养密度大,并随着体重的增加,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14.
<正> 因此,氟派酸预防稚鳖的细菌性白点病,白点病为主的并发症,红脖子病为主的并发症,穿孔病为主的并发症都有显著的效果。用于治疗则加大剂量,每50公斤鳖体重用粉剂4克~6克,每天1次,连续内服6天~12天。 5、磺胺嘧啶(SD)或磺胺噻唑(ST) 磺胺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系鱼类、鳖类常用药物。每10公斤鳖体重第1天用药粉2克,第2天  相似文献   

15.
<正>一、定期消毒鳖虾种苗投入后,要进行定期消毒,具体用法:(1)10%聚维酮碘全沟泼洒,每1m~3水体用0.1mL;(2)8%二氧化氯1亩水深1m用100~150g,病情严重的隔天再用一次;(3)20%苯扎溴铵用1200~2000倍水稀释后全沟泼洒,每1m~3水体用0.5~0.75mL,每隔2~3天用1次,连用2~3次;(4)新鲜生石灰每隔10~15天消毒1次。以上药剂视养殖环境变化与病害发生情  相似文献   

16.
食盐具有取材方便的优点,用食盐防治鱼病,无毒副作用,能显著降低养殖成本。现将用食盐防治鱼病的技术简述如下。一、泼洒。每100kg生石灰加食盐2.5kg,用水化开后全池泼洒,可防治鲫鱼和草鱼出血病;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m时用水将1.5kg食盐化开全池泼洒,可治疗鱼类白头白嘴病和车轮虫病;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m时用水将1kg食盐和3kg菖蒲汁化开后全池泼洒,可防治鱼类水霉病;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m时用食盐2.5kg、苦楝叶5kg、水辣蓼7.5kg煎汁后全池泼洒,可治疗鱼类烂鳃病。二、内服。每50kg鱼用食盐、大蒜各0.5kg混入饲料中,连喂3天,可防治鱼类肠炎病和烂…  相似文献   

17.
<正> 鳗鱼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鳗鱼体表或鳃部引起的。病鳗的鳃、体表、鳍上可见许多直径0.1—2毫米的白点。病鳗体表粘液增多,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迟钝,常浮于水面或靠池边。大量寄生可使幼鳗致死。  相似文献   

18.
<正> 食盐对甲鱼、黄鳝的一些病害有防治作用,加之食盐取材方便价低等优点,养殖户不妨一用:防治甲鱼病害:(1)3%—5%的食盐水浸洗病鳖一小时,可防治颈溃疡病。(2)用3%食盐水浸泡病鳖5—10分钟,可防治钟形虫病。(3)用500ppm食盐和  相似文献   

19.
<正> 该病主要发生在越冬池中,养殖密度过大,投饵过多,不及时清除残饵,换水量不足或长期不换水等,使池中亚硝酸盐浓度上升(达10—30毫克/升),引起缺氧死亡。 1、症状:病鱼血液呈棕色,肝脏带褐色。由于病鱼血液中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使鱼体组织器官的氧气供应不足并引起摄食不良。 2、预防:越冬池要彻底清塘消毒,做到合理放养,计划投饲,及时捞除残饵,经常加注新水,按时测定池水的PH、亚硝酸浓度。 3、治疗:全池泼洒碳酸钙8-150ppm或生石灰15-20ppm。  相似文献   

20.
正小瓜虫病俗称"白点病",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淡水鱼类寄生虫病。该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春季和秋季(每年的4~5月和10~12月),水温15~20℃为流行盛期,30℃以下均可发生。"二微法"指的是使用水体底层微孔增氧和全池定期泼洒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