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6,(44):34-34
摩根大通与德意志银行上调中国2006年和2007年经济增长预期。摩根大通将中国2006年和2007年经济增长预期分别山10%和9.0%上调至10.6%和9.5%;德意志银行将中国2006年和2007年经济增长预期分别山10.4%和8.9%上调至10.6%和9.5%。  相似文献   

2.
一、1998年中国经济艰难起步从八十年代开始,强劲的中国经济一直在以两位数的速度高速增长。增长速度之快不禁让人担心,担心经济的过热和经济中的泡沫成分。于是,从1992年起中国政府便响亮地提出了关于中国经济“软着陆”的问题:1997年,经过5年的努力,中国经济终于顺利地实现了低通胀高增长,将经济增长速度压低到10%以下的“软着陆”。但通过数量分析之后人们发现,中国经济已进入了过剩经济时代。国内贸易局分析表明,1998年供过于求和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达到IOO%。于是199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从1997年的8.8%降低为7%…  相似文献   

3.
张喆 《科技和产业》2004,4(2):48-49
<正> 中田经济对全球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2002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达到8%,占当年全球经济增长的15%。在全球对外进出口贸易增长中中国占了60%。工业高速发展使得中国开始成为‘世界工厂’,2002年总共消耗了占全球当年消耗锌的24%,铁矿石的28%,铜矿的17%以及不锈钢的23%。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使得中国逐渐由  相似文献   

4.
我们着重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对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作一展望分析。一、纵向分析依据分析,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20年前为5%,10年前为35%,20年后即1999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则有高中低三种估计;高位估计是65%,中位估计是55%-60%,低位估计是50%。为了作全景展望,我们列出各种预测结果。1、高位数65%计算,其20年(1979-1999)平均每年增长3个百分点。将这一固定增长率外推,2010年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可以达到95%,远超过目标值80%-85%,成为完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2…  相似文献   

5.
新闻     
《中国经济快讯》2012,(33):10-11
国内 中国经济9年年均增长10.7%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指出,2003年至2011年,中国经济年均实际增长10.7%,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9%的年均增速,而且高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9.9%的年均增速,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2009年。依然实现了9.2%的增速。  相似文献   

6.
【法国《世界报》12月23日】世界形势的动荡正在使中国经济周期性的减速变成一次硬着陆。中国经济增速10月份跌至8%以下,降幅巨大。中国经济增长率在2007年最后一个季度还超过11.9%,2008年第二季度也达到10.4%。这表明中国经济在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和房地产业取得超常发展之后,现在己经到了经济周期的拐点。  相似文献   

7.
韦森 《新财经》2003,(2):52
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国际环境中,中国经济2002年又达至了一个8%的增长。最近,联合国有关组织又预测,2005年中国经济将持续保持一个7%的增长速率。中国经济总量近几年能保持如此高的  相似文献   

8.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8月15日】在当前形势下,中国经济面对五大挑战,它们是经济、社会、环境、政治和战略。 经济方面的挑战是保证今年以及今后几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最低维持在8%左右,以满足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保障就业和社会政治稳定。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9%,为最近7年以来的最低。一些人认为保持8%的增长率是现实的,另一些人则认为很难做到。作为比较,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7.8%,当时通货膨胀率应该不会超过4%。  相似文献   

9.
《海外经济评论》2008,(4):30-32
人们大多认为,中国的经济成功依赖于向富有经济体出口廉价产品。果真如此,那么美国经济的疲软将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总量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07年,出口占中国GDP的份额由20%猛增至接近40%。看起来,这不仅表明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意味着如果美国经济下滑,那么中国经济受到的打击将远比2001年美国衰退时受到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10.
李斌 《新财经》2014,(2):28-29
对于2014年中国经济的预测,市场比较悲观,平均预测是7.5%,但我们预计2014年GDP增长8.6%。德意志银行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中国GDP增长将延续2013年下半年的复苏势头,在2014年上升至8.6%。但在经济复苏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来自于外部和内部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11.
零售事业蓬勃发展 历经二十七年的改革开放,拥有近13亿人口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五在经济体,就实质采购能力而言, 中国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中国的经济增长自1992年到2003年,平均每年增长15.5%,2004年为避免经济过热,实施宏观调控,GDP年增长仍高达9.5%,2005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为9.5%。  相似文献   

12.
环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PECC)年报作出经济预测:1994—1995年间环太平洋地区经济增长率将为4.2%。这份报告说,这一增长的基本动力在于中国,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的进口增长了25%,在太平洋地区21个国家中,中国进口份额越来越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一地区的通货膨胀率预计1994年将降低到3.5%,比1992年的3.8%要低,这种低通胀和经济高增长同时并存是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漏气的气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经济评论》2006,(36):10-10
【法国《问题》周刊8月19日】中国以2005年将近10%、2006年有望超过11%的经济增长速度,让那些总爱拿中国的经济成功与欧元区的经济疲软相比较的人惶恐不已。  相似文献   

1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日前在北京说,尽管美国的次贷危机对中国的经济有一定的影响,不过他预计2008年中国的经济增幅速度仍将高达10%,增速较去年的11.4%略微放缓。世界银行4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则预测2008年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将达到9.6%。在全球经济受次贷危机影响的今天,中国会成为世界经济的救世主吗?  相似文献   

15.
1996年,世界经济平稳发展,总体形势好於前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去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为3.75%,其中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2.3%,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6.3%。而中国经济的发展举世瞩目,据“经合组织”发表的报告预测,去年中国以9.7%的经济增长率继续居世界之冠,今年的增长率可达9.8%,仍将领先於世界,而这种情况可能维持到下世纪初。在世界上具有权威地位的瑞士联合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亚洲过去30年的“经济奇迹”将能够持续数十年,香港回归中国後,如果中国整体经济继续高速增长,香港经济可能超过以前的平均增长率。世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到2030年,中国经济总量可能超过美国而居世界首位。(摘自香港《大公报》)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依然处于高经济增长阶段 中国经济总的形势是好的:经济年增长7%以上是高增长,而预计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仍在9%-10%。因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工农业投资机会多,供给仍然不足,需要满足市场需求。目前服务业在中国GDP中所占的比重只有30%左右,仍有很大潜力,因此中国依然处于高经济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7.
王建 《北方经济》2003,(6):13-14
2002年,中国经济取得了增长8.2%的好成绩,在当年全球经济增量中的比重接近20%,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只有中国保持了持续的高增长势头,这对世界经济无疑是巨大的贡献。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高达9.9%,创8年来季度增长的最高记录,如果没有意外,全年出现9%以上的高增长率是可能的。但是从去年底以来,SARS病毒逐渐在全国蔓延,这场疫病是否会挡住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步伐?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多大损失?目前不仅中国在关注这个问题,世界也关注这个问题。那么应当怎么判断SARS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1998—2001年增速减缓(7%一8%)、2002年下半年开始加速之后,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期,2003年增速达到9.1%,GDP达ll6693.6亿元,居世界第6位。那么,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特点是什么?首都经济面临哪些机遇,又有哪些挑战?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2003     
姚景源 《新财经》2004,(3):12-12
2003年中国经济可以用三个字简要概括,即:快、好、活。 快,就是增长的速度快。2003年中国经济达到了9.1%的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的总量是116694亿元,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台阶。在2003年的经济增长中,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3.2%。在工业增长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达到18.6%,轻工业是14.6%。从去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结构,可以看到中国重工业方向  相似文献   

20.
《产权导刊》2009,(12):47-47
2000--2007年,中国和美国被称之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中国对世界经济成长贡献率每年在15%-30%之间,尽管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当时只有5%~6%,现在是达到7%,但是贡献率仍然超出了我们的份额。金融危机以后,主要发达国家和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都陷入了非常严重的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