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胜利  韩雪峰 《时代金融》2013,(30):128+142
自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启动新一轮的汇率改革方案,其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第一,改革汇率生成机制,人民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第二、适度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即人民币作小幅升值,当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从汇改开始到2013年6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8.1100升值到6.1806,升值了31.22%。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尤其是进出口贸易方面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行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稳步升值.截至2007年3月31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达到1美元兑人民币7.7342元,意味着自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6.55%.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到底要不要升值,这一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检验中得到了最为准确的解答:人民币可以在较长时间内缓慢的升值,以此来消除人民币升值的压力.2005年7月21日19点起,中国政府宣布进行汇率制度改革,取消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2006年12月2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7.8087元.2007年3月2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7.7310元.2008年1月28日,1美元兑人民币7.1996元.2008年3月25日,人民币与美元的汇价达到了1美元兑7.0463人民币.  相似文献   

4.
2005年7月21日中国政府宣布人民币汇率改革,放弃盯住美元,并允许人民币汇率浮动,人民币币值就开始了几乎单边升值的过程.从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走势可见,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人民币汇率累计升值幅度已达到7.8%.该态势虽然暂时缓解了外国政府(以美国为主)对中国汇率政策的压力,但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预期并没有明显减弱的迹象,长此以往将对我国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将在分析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成因之后,判断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进而提出升值预期的缓解之道.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宣布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由1美元兑换8.2765元人民币上调为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名义汇率上升2%.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人民币开始逐步升值,截至2007年底,人民币已累计升值11.7%,而且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6.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形成了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自2005年7月21日起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这次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会有哪些影响呢?笔者将作如下分析。一、人民币  相似文献   

7.
2005年7月21日我国政府宣布将人民币升值2.05%,并放弃了紧盯单一美元的汇率政策,推进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使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  相似文献   

8.
盛松成 《银行家》2014,(1):28-31
正在2005年7月21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前,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8.2765,截至2013年11月末,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1325,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35%。同期,国际清算银行计算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名义有效汇率为一国货币与其贸易伙伴国货币双边名义汇率的加权平均数)由88.1上升至113.4,升值28.8%。在人民币升值的这段时间内,国内CPI年均上涨3.1%,人民币呈现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现象。理性全面看待  相似文献   

9.
自从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升值2%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从盯住美元转变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就使得人民币汇率逐步成为衡量我国经济生活状况的重要依据,尤其体现在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方面。本文首先阐述了汇率对价格的传递效应,介绍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回顾了2005年7月至2014年5月的人民币汇率和国内物价水平的变动情况,探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价格变动的传递效应,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期国内国际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一直很高。中国央行已在2005年7月21日调整了人民币汇率,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了2%,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实证的VAR模型,初步讨论了宏观经济因素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指出我国应妥善采用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解决汇率改革的问题,使我国经济得到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1.
计承江 《中国外汇》2011,(17):64-65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截至2011年6月底,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已达到21.81%。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变动对河南省涉外经济主体行为产生了哪些影响,河南省涉外经济呈现出了什么样的变化。本文将就此对河南省涉外经济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进行重大改革,之后人民币升值屡创新高,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有利也有弊,本文就人民币升值后的利弊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脱离了单一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机制,开始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改当日,人民币应声对美元升值2%,此后在单边预期的大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每天依然有波动。  相似文献   

14.
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实行有管理的浮动制度。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理论联系实际,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原因,以及对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做了一定的分析,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自今年7月21日起,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 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指出,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定影响,总体上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6.
赵勇 《国际融资》2007,83(9):17-19
自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一直呈现"稳步渐进"的升值趋势,截至2007年8月10日,人民币汇率已由当初的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升至1美元兑7.5845元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达到6.929%.  相似文献   

17.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呈现持续升值的趋势,至2008年3月31日,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已升至7.01元人民币兑换 1 美元,仅2008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升值幅度就超过4.3%.  相似文献   

18.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初始升值幅度为2%,8月初,又出台了进一步发展外汇市场的系列举措,估计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将小幅波动,中长期内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比较明朗。以下重点分析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出台,宣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汇率水平均发生了变动.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形成了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自公告发布之时起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实施10年之久的非正武町住美元汇率制度寿终正寝.国内外市场上喧嚣近3年之久的"人民币升值论"成为现实.人民币汇率长期调整的方向和经济影响是本文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晶 《甘肃金融》2006,(7):32-34
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实现了有升有贬的小幅双向波动,在总体上呈升值态势.截至2005年末,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56%,对日元、欧元分别比2004年底升值17.25%、17.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