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饼”字由来已久 ,《说文》曰 :“饼 ,面糍也 ,从食 ,并声。”周礼祭太牢 ,其中有种食品叫“牢九” ,就是用面做的圆形食物。这大概是饼的最早记载。其时已有疏饼、蒸饼、肺饼等诸多品种 ,并有专门的饼店制售。可见 ,我国人民吃饼习俗由来已久。   锅盔饼作为饼食的一种 ,不仅风味别致 ,香酥可口 ,享誉华夏 ,深受人们喜爱 ,而且是我国最古老的、独有的传统面食食品 ,优美动人的掌故轶闻和传说故事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特介绍三种最具特色的锅盔饼子 ,以飨读者。 仙桃礅子锅盔   礅子锅盔 ,是湖北省仙桃市的传统风味名食…  相似文献   

2.
最早的面条     
面条是我国古老的传统食品,在古代不叫面条而称“汤饼”,“不托”“托”等。清代《癸已存稿》记载:“面条子曰切面、曰索面、曰拉面、亦曰面汤,亦曰汤饼,亦曰索饼,亦曰水引面”。“汤饼”二字,最早出现在东汉刘熙专著《释名》一书中:“饼,并也,馊面使乞并也……蒸饼、汤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面条的历史渊源完全可追溯到汉代。原始的面条即汤饼,其制作方法是用一只手托面,另一只手撕面,在锅边按扁,放进水中,所以又叫“托”,现在湖北有的乡村在农忙季仍习惯此法,但不叫面条而称“清汤疙瘩”。后来发明了擀面杖,不再用手托,所以又叫不托,…  相似文献   

3.
月饼的起源     
月饼是我国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根据民俗学资料得知,中秋节俗应是起源于上古先民对月亮的崇拜,由于先有拜月,而后才有赏月和月饼之食。唐高祖李渊,有一年欢庆中秋佳节,与群臣共赏吐蕃商人所献的圆饼,高祖仰望天上的明月笑道:“应将圆饼邀蟾蜍”。自此,赏月吃饼相演成俗。唐高祖所吃的月饼,并非现今的月饼,只是古代制造月饼之发端。而作为食品的专用名称,最早见于南宋《武林旧事》一书,该书记载,月饼是“蒸作以食”的饼食。迨至明清,月饼便越制越精,中秋赏月吃月饼也就逐渐盛行起来。“八月馈月饼,士庶家俱以月造面饼要馈,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相似文献   

4.
吃饼与惜粮     
唐人赵璘在《因话录》里说“世重饼啖”。唐朝的史学家吴兢在《贞观政要》里还拿饼来做比喻:“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任用官员,如果他们的才能配不上职责,就像在地上画饼,只能看,不能吃。唐玄宗年间,鉴真和尚出访日本,粮食里就有“干胡饼两车,干蒸饼一车,干薄饼一万”。可见,饼在唐朝人饮食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辣椒趣话     
辣椒在我国菜系中,被认为是:川菜的灵魂,湘菜的精髓,赣菜的天使。有一则相声,维妙维肖地将此归纳为四川“辣不怕”、湖南“怕不辣”、江西“不怕辣”。爱吃辣椒,并非中国人的”专利”。许多国家喜爱食辣的程度不亚于我国四川、湖南、江西等地的人。素有“辣椒之国”之誉的墨西哥人,把辣椒视为三大食品之一(玉米、昆虫、辣椒),用哈贝纳罗(一种很辣的辣椒)酿造的酒,销量很大,品饮这种极辣的酒是该国许多人的一种乐趣。印度人称辣椒为“红色牛排”,将吃辣椒视为骄傲的象征。在这个世界上食辣成瘾的人很多,新加坡女作家尤今说过…  相似文献   

6.
笋助消化     
笋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南方、北方都喜欢吃,早在宋代,就有诗句描述“顿顿食笋,莫食肉”,意思是说,如果每顿都能吃到笋,就不想吃肉了,用来形容笋的美味。  相似文献   

7.
鲜花美食     
“吃花”这个概念很美,众所周知,鲜花主要用于观赏。如今,世界各地正悄然兴起一种新兴食品,利用鲜花加工纯天然——鲜花食品。鲜花给人的印象几乎没有不好的,而“食花”会让人产生很好的联想,给人很愉悦的精神享受,加上产品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很容易塑造产品价值。  相似文献   

8.
提起吃面,总会想起陆文夫先生笔下《美食家》中描写的苏州面条,那里有太多讲究,虽然美味,但不简单。而吃过高邮阳春面的人,印象一定是简单却很美味。  相似文献   

9.
凡到过日本的外国人,几乎都会惊讶当地食品价格的昂贵。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东京食品价格比世界其他主要城市高出25%-100%。在日本,“吃”的开支是每个普通家庭必须精打细算的日常支出。  相似文献   

10.
<正> 近日,40吨丰年虫原料从山西运城运至赣榆县一冷冻厂,不日,该厂与澳大利亚澳尔逊国际集团共同投资100万美元兴办的澳尔逊水产饲料有限公司即将开工生产。届时本县虾蟹苗将结束长期以来一直吃“外食”的历史,吃上自产的丰年虫。 近年来,随着该县虾蟹育苗业的迅猛发展,丰年虫的需求量缺口很大,需要远到山西、新疆、青海等地购运,不仅增加了育苗成  相似文献   

11.
辐照食品     
辐照,一种新的灭菌保鲜技术,粮、蔬、果、肉、调味品、中药等领域均已应用,我国相关食品产量已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然而,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辐照”一词还相当陌生。河南杞县“钻60事件”,把“辐照技术”这个陌生的专业字眼带到了公众面前。随着辐照技术的应用范围浮出水面,人们不禁发问,我们日常食用的哪些食品是经过了辐照的?放射性物质辐照过的东西人吃了安全吗?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粮食经济》2009,(9):63-63
“贴秋膘”要讲营养均衡,搭配得当所有食品都是营养品。身体活力源于日常每个细节。同样是面食,可发酵后的馒头、面包就比大饼、面条等没有发酵的食品营养更丰富。为什么呢?研究证明,酵母不仅改变了面团的结构,让它们变得更松软好吃,还大大地增加了馒头、面包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历史渊源、人文地理环境,形成了东西迥异、南北殊同的饮食文化现象。单看风情各异的怪吃怪俗,就够您品味一番了。 面条好像裤腰带 关中盛产小麦,面条是关中人的主食。面条的种类繁多,有棍棍面、拉面、扯面、臊子面等。关中人最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像条裤腰带那样。这种面吃起来光滑、筋道,很有嚼头,真可谓“既好吃又饱肚”。 三个辣子一道菜 关中人吃辣椒比起湖南人、四川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四川人只是把辣椒作为一种调味品,而关中人则是实实在在地把辣椒当菜来吃,三个辣子一道菜足以见证。关中的辣椒色红个长头尖味极辣,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令人食欲大增。  相似文献   

14.
现在.“生吃活食”似乎成为时尚,不少人认为这样可使营养更丰富.味道更鲜美。有些人甚至兴起吃活蛙、活禽。其实,万事都不能绝对化.笔者认为“生吃活食”不能作为一种饮食习惯进行倡导。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昆虫食品丰富多采,据调查表明,全世界可食昆虫达3000多种。在世界各国中,对不同的昆虫有不同的爱好:马来西亚人爱吃蝗虫;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居民对油炸蝴蝶特别感兴趣;印度有人喜食蜈蚣;新加坡唐尼岛上的人则爱吃蜘蛛;阿拉伯人把蝎子视为佳肴;蟋蟀和知了则是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居民餐桌上的佳品;中美洲人常以“蛾子饼”作为主食调剂;澳大利亚人喜吃飞蛾。随着人们生活口味的改变,昆虫食品业也悄然兴起。在泰国曼谷,许多小贩出售炸蚱蜢,摊前买者如云;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卖油炸蚂蚁的摊档沿街可见;在巴黎有许多专以小金田虫作馅制作…  相似文献   

16.
粮油食品的经营前景和发展方向廖祝南记得五年前我国德高望重的食品专家于若木同志在中国食品工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就精辟地指出:“食品工业是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是现代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门类。”而“口粮转化是与群众关系最密切的事情,因为馒头、面条等主...  相似文献   

17.
巧治猪厌食     
巧治猪厌食由于人们常在饲料中拌有某些矿物质、药物及饼类等成分,改变了饲料原有香味,猪长期单一食用这些饲料,就会变得不爱吃食(厌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给猪加味。1.吃点辣的。通过试验,猪食欲不振时,喂点胡椒粉、辣椒等是很有效的。由于胡椒粉、辣椒中含有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粮食经济》2006,(12):54-55
元旦第一餐,很多美国人要吃一点鲱鱼,因为这种鱼总是成群结队地游弋,美国人将其视为家族富裕繁荣的象征。另一缘由是,这种动物在水中总是向前方努力,预示吃了它在新的一年中定会出人头地。日本人在新年这一天,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此后一连三天,则吃素的,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现在日本多数城里人已放弃新年吃素习惯,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面条,面条不宜切得太短,因为面越长,新年的幸福也就越长。另外人们还要吃一种黑豆,在日语中“豆”与“认真”谐音。勤劳的日本人民以此激励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刻苦工作,…  相似文献   

19.
都市里的“吧”令人眼花绦乱,究竟有多少种谁也没有统计过,进入新的一年,除了已见诸报刊的各种“吧”,都市里又惊现了哪些“新吧”?面吧——吃了满意再付钱兰州人在古城南京、合肥创办的面吧,以新、奇、特吸引城里食客们的目光。在开阔的大厅里,中间摆着操作台,四周是100多种面条的“面谱”,厅内有大排档式的快餐桌,也有独成一体的小包间。只要顾客选择或想尝试某种面条,每份只需交10元,即可在师傅的  相似文献   

20.
“比萨”是一种由特殊的饼底、乳酪、酱汁和馅料做成的具有意大利风味的食品,这种食品已经超越语言与文化的壁障,全球通行。但这种美食究竟源于何时何地,现在却无从考究。有人认为,比萨来源于中国;当年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旅行时最喜欢吃一种北方流行的葱油馅饼。回到意大利后他一直想能够再次品尝,却不会烤制。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