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揭示了城乡关系的发展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与乡村将最终由分离走向融合。西方经济学家从资源配置、城乡互动等角度研究城乡发展的具体问题。这些理论对我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重要启示。我国应通过促进城乡联动及要素流通,破除对城乡生产力的束缚,因地制宜的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城市化的概念及一般规律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和作为人口地理分布的一种形式,在地球上出现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城市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而出现的。马克思说;“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了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  相似文献   

3.
<正> 一、社会主义城乡经济关系的实质 (一)社会主义城市与乡村的相互依赖和支援城市的建立首先需要一个先决前提,即剩余农产品,因为城市的主体是需要消费的人,城市是靠乡村生产的多余粮食供养的。可见,城市对乡村的依赖性是在它产生时就已经具有了的。城市还需要乡村成为其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广泛和密切,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凝聚和生长着现代生产力,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消除了城乡对立的所有制障碍,使社会主义城市在依赖乡村和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物、资、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带动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与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认为,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依次经历城乡依存、城乡分离、城乡融合三个阶段,这是中国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和开展城乡发展一体化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新中国的城乡发展带有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国内理论界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进行了长期探索;在中央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方针指导下,国内各地区开展了积极探索,形成了诸多富有创新精神和推广价值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雏形。  相似文献   

5.
随着北京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城乡一体化规划变得更加深入化与实际化.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关系,就如同树木和泥土之间的关系.城市的繁华发展救济着乡村,使乡村得以稳定发展,而城市却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乡村的喂养.二者总是水乳交融、相互依存.“十一五”时期和“十二五”的前两年是北京市社会建设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协调了北京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了人居和发展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呈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从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出发,提出城乡融合的思想,认为城乡矛盾关系是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消灭城乡之间对立是社会统一的要求。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脉络梳理,针对目前中国城乡关系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一种新型的城乡关系正在逐步形成。一城乡关系的内容和形式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城乡对立的经济基础。但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它种种原因,我国城乡关系又深深地盖上了两个特有的印记:第一,我国城市工业化是建立在城乡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的基础上,与欧美近代工业城市建立的基础有着根本的差异,加之自给半自给的农村经济对城市经济的依赖性小,因此造成了城乡经济的相互封闭性;第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作为客观经济规律,城乡就业一体化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体现为各有侧重的阶段性特征:雇佣劳动就业方式的城乡一体化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走向成熟阶段城乡就业一体化的主要内容,就业内容的城乡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的任务,二者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时间上前后衔接,共同构成了城乡就业一体化的辩证发展过程。他们的城乡就业一体化思想系统、深刻和富有科学预见性,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和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考察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确立社会历史的分期学说时,总是立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划分社会经济形态及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但我们若停留在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因果逻辑的简单分析上,而不从两者在其中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结合上考察其纵向过程和横向状态,特别是不从至今未能深入研究的生产力视角对它们进行深入具体的探索和分析,就不能准确地揭示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改革的胜利,促使千百万农民冲击“庄园”、打破“城堡”,向城市进军,城市经济改革的深入,激发城市各种生产要素有组织、有步骤地向农村扩散转移。这两股潮流的撞击和汇合,使城乡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试就它的发展趋势作一些分析和探讨。一、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城乡关系就其本质是一种生产关系,决定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又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城市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因此,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正> 第一、从宏观的战略高度统筹规划城乡经济发展。当前,在统一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思想认识上,主要应解决一个“旧”字,冲破城市——工业、农村——哝业、城郊——种菜的旧的传统格局,改变历史上形成的城乡经济结构失衡的状况,明确城市和乡村的划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必然进入城乡融合或一体化的发展阶段。实践上,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行业管理、文化发展和改革措施等方面,要城乡并重,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在这个前提下,各有侧重分工。  相似文献   

12.
戴璐 《经济论坛》2002,(20):56-57
城市与乡村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社会、经济、景观实体,两者在空间上具有比较明确的行政管理界线。但是,城市与乡村是动态变化的,乡村在不停的向城市转换,在这一转换过程中,存在着一种中间状态,即城乡过渡,这一过渡体的形式有小城镇和城乡交界带等,而小城镇则是其中的主体和代表。“十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的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这一目标的确立将使得我国的小城镇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小城镇发展规模扩大,发展速度加快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种种问题,对小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如何正视并解决这些问…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在19世纪,就深刻阐述了人和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的内在联系,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的发展关系,揭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规律。人和自然的物质变换是指人通过自己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占有自然,使自然为人类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自然生产力对社会生产力,进而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自然再生产是经济再生产的物质前提。因此.必须将经济扩大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有机结合起来,持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乡关系的面貌一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也跟着改变。”(马克思《哲学的贫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59页)因此,研究社会的发展,不能不研究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变化,不能不研完“城市化”这一社会发展的必然历史过程。随着中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城市化速度正在加快,城市现代化问题日益尖锐地摆到了我们面前。本文试图结合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探讨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问题,庶能引起广大读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思想体系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深刻认识这一理论品质 ,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内在要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物质运动和精神运动关系的一条基本原理。任何新的思想、理论的产生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于 19世纪中期到末期 ,欧洲许多国家社会经济情况进入高度发展的阶段 ,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技术均发展到了历史上未曾有过的水平 ,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的视角分析了城乡分离、城乡差别的形成与资本主义城乡尖锐对立的客观经济条件及其历史根源,深刻揭示了消除城乡对立、实现城乡融合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性质及其变革的内在关联、历史过程及其发展趋势的规律性。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城乡关系的终级目标是实现城乡融合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市场、政府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从设想到现实,从否定到有限度的承认再到肯定,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中修正与发展的漫长探索过程。回望和检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城乡、市场和政府问题及其关系的认识、研究的演变,为我们研究城乡统筹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及其关系提供了一个清晰而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城乡一体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榆次市从1985年开始,组织实施了以城乡一体化为基本指导思想的城郊型经济开发战略。经过五年的实践,初步打破了城乡分割的壁垒,密切了城乡的经济联系,加速了城乡生产力要素的流动,向建立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经济运行机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指导思想,榆次市城郊型经济开发的基本内容是: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城乡的分离已发展成为城乡尖锐对立并成为一大社会矛盾。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分析了城乡分离和对立的必然性,进而提出了城乡融合的思想。深入学习、准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的思想内涵,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要点有二:一是依据经典作家的论述,对所谓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确定“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的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二是依据当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新情况,论证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将是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地域分工理论、产业集聚与城乡协调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琦  黄利春 《经济前沿》2009,(10):10-14
马克思的地域分工理论蕴涵着关于产业集聚的一些思想火花,也指出了城乡分离的现象,而产业集聚与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有着必然联系。本文在理解马克思的地域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地域分工与产业集聚的关系,在马克思地域分工理论视角下揭示产业集聚对城市和乡村发展的影响,探讨城乡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