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秀英  刘艳 《中国市场》2007,(39):191-192
精神消费使精神产品最终得以完成。精神消费产生出新的消费欲望、新的消费形式和新的消费内容,从而促进精神生产发展。精神消费提高了消费者的精神素质和消费水平,促使精神生产者生产出更高质量的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2.
李喆 《消费经济》2011,(6):68-72,77
马克思曾经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中对消费和生产的关系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但马克思的研究限于时代和研究出发点的需要止步于物质产品和物质资料的生产与消费问题的解释,关于精神文化产品消费马克思并没有进行过太多的专门论述。本文正是本着这样的出发点,用马克思关于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有机体理论研究我国目前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问题,并且针对我国精神文化产品消费方面的一些现状作出了理论剖析和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化消费是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方面。它的本质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文化消费给人以精神营养,是比物质消费的生物性营养更能体现人的本质意义的消费,是人们正常和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大学生文化消费,是指大学生为满足个体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消费精神文化产品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图书消费水平和结构是一个国家文化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精神文化载体的图书同一般商品的消费相比有其特殊性。图书消费不同于一般商品消费的地方在于它的使用价值不是图书本身的纸张和油墨,而是其为符号和载体的精神产品,主要表现在对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潜默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童玉贤 《消费经济》2007,23(3):61-63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精神文化消费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地位。目前,我国公众在精神文化消费方面仍然是喜忧参半。政府和民众要进一步共同努力,让对人自身发展有益的那些精神消费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和发展,而对那些无益的甚至有害的精神消费需求则要有效加以抑制和克服。  相似文献   

6.
创意消费是创意经济的内生物,包括对商业营销创意的消费、创意产品的消费以及对商品的创意性使用等,其最鲜明的特征是消费者在消费决策和消费行为中以创意商品所蕴含的精神情感价值为其核心诉求。所以,创意消费表现出多种因素协整、综合考虑、理性适度、创意性地配置物质资料等特征。创意消费在增益个体及社会精神价值、促进人文科技领域不同资源的互融与互援、凝聚"中国设计"的创意竞争力等方面显示出其独特价值。因此,商企业对这一消费模式应保持足够的敏感,并制定有效策略给予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7.
精神产品主要是指脑力劳动者在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领域以脑力劳动为主所提供的智力成果,是精神生产的成果。精神产品作为精神劳动的成果,他们都具有价值以及使用价值。与物质产品不同,精神产品的价值决定具有其特殊性,取决于其价值创造的过程以及价值实现的结果。精神产品的价值实现也有其特定的条件和特点。由于精神产品具有商品属性和非商品属性这两种属性,因此在对精神产品进行价值评价时就存在两个不同的范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生产中,这两种价值的实现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并且在现阶段对比更加突出。要想协调这两种利益,我们需要探索寻找精神生产的本质与规律,找到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推进文化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8.
黄利梅 《消费经济》2004,20(6):29-31
高校精神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文化消费,高校学生又以其主动性反作用于高校精神文化环境,二者相辅相成。为此,现阶段在抓好各种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高校精神文化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精神消费在不断的上升。尽管大学生在精神消费总体上是适当的、理智的,但由于多种原因,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精神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以求找到一些引导大学生精神消费良性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朱达 《上海商业》2002,(8):20-21
消费者对各种需求商品的集中点称之为消费热点.它是带动消费增长的发动机,会有力地促进国民经济较快地增长.成为消费热点的商品一般都是在一定时期城乡居民所广泛需求的且需求量大的商品,它的价值量较大且市场定价较合理,产品的技术创新含量也较高,支持消费热点形成的产业也一定是当时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1.
自由竞争是马克思生活时代的主要经济特征,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建立的前提和基础.当今社会经济生活出现了重大变化,一是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加入生产过程,知识要素因知识产权的存在而成为垄断产品;二是精神文化产品在社会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日益提高,文化产品具有垄断性质;三是消费社会的到来使商品消费过程不仅是实现商品功能价值的过程,更是实现商品符号价值的过程.每一种商品具有独特的、与众不同的符号价值,这也使商品具有了垄断性质.社会中垄断商品与非垄断商品同时大量存在,使得商品交换过程更加复杂.要正确地说明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将马克思经济理论中许多粗略提及但是未能重点论述和展开的经济原则深入研究和挖掘,为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黄志贵 《商业研究》2003,(16):140-142
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使社会告别了短缺时代 ,人们的消费也由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物质消费开始转向 ,精神消费渐成一种越来越普遍的市场现象。但我们对此“作的多说的少”。精神消费其实就是一种以物品消费为载体的心理———文化需求的满足。  相似文献   

13.
关于如何拉动图书消费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消费水平和结构是一个国家文化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精神文化载体的图书同一般商品的消费相比有其特殊性。本文对中国图书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图书消费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文化消费是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方面。它的本质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文化消费给人以精神营养,是比物质消费的生物性营养更能体现人的本质意义的消费,是人们正常和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大学生文化消费,是指大学生为满足个体的  相似文献   

15.
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统一,城乡居民精神文化消费的均衡发展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推手。立足共同富裕背景,文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我国31个省份2006—2020年城乡居民文化消费不平衡程度,并对其进行障碍因子诊断。研究发现,样本期内我国城乡居民精神文化消费情况大多处于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的阶段。东、中、西、东北四大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程度逐年降低;东部地区城乡居民精神文化消费不平衡程度最低,西部地区城乡居民精神文化消费不平衡程度较严重。精神文化消费条件和精神文化消费支出是阻碍城乡居民精神文化消费平衡发展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具体来说,公共文化设施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指数、恩格尔系数和公共文化服务参与度的障碍度较高。文章根据不同地区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旨在为缩小城乡精神文化消费差距、推进居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何炼成 《消费经济》2005,21(4):12-13
文章简要阐述了精神消费的分类、内容及特点,结合"挺郎"与"批郎"之争的学术争鸣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精神消费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高灿  杨永生 《中国市场》2014,(38):22-24
服务型新奢侈品是一种新的服务性商品形态,具有服务产品和新奢侈品双重特性,它按照社会阶层因素、心理因素和消费主体因素进行市场细分的消费群体与普通服务产品和奢侈品相比都有显著的不同。此类商品各消费群体的购买动机可归纳为社会性动机和个人性动机两方面,包括炫耀、从众、社交、领先、自我赠礼、自我享乐、品质保证和探索体验等八个动机因素。  相似文献   

18.
何炼成 《消费经济》2005,21(4):12-13,11
文章简要阐述了精神消费的分类、内容及特点,结合“挺郎”与“批郎”之争的学术争鸣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精神消费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精神文化消费,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作者根据多年策划大学生礼仪大赛的经验,提出了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伴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渐发生改变,而产业结构变化也促使我国消费能力不断升级。由一开始的物质消费到现在追求的精神产品消费,这都是产业结构变动与我国消费之间紧密联系的表现。对当前消费结构中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高国民消费指数的措施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