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商誉的会计处理一直存在三种不同方法:直接冲销法、系统摊销法和永久保留法。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就系统摊销法而言,由于保持现有商誉价值的维护成本与商誉价值的摊销费用都列为当期费用, 因而双重估计的结果导致低估了合并收益,又由于商誉减少方式与减少额很难估计,因而该方法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就永久保留法而言,由于外购商誉未来经济价值很不确定,将其作为一项永久性资产而不予逐期摊销不符合会计上一贯坚持的稳健主义原则,更不符合当前企业面临的日益复杂的环境对商誉影响的客观事实。就直接冲销法而言,外购商誉既然属于控股成本的一部分,就应同其他资产一样,予以资本化而单独列示,至于摊销还是不摊销并不重要, 且在目前外购商誉价值日益扩大的情况下,直接冲减权益,往往会造成股东权益过小甚至会出现负值的结果,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影响对企业资信状况的正确评估。  相似文献   

2.
谎静 《商业会计》2007,(10):34-35
如何处理购买商誉是企业合并会计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购买商誉一般用购买法或权益结合法来确认,用超额收益法或超额成本法来计量,进入会计系统后用直接法或现值法分期摊销,而后进行减值重估。综合当前国际上常用的三种会计处理方法——永久性资产法,权益对冲法,资产摊销法的缺点,笔者认为:在对企业购买商誉进行摊销的同时,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商业价值重估测试是比较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如何处理购买商誉是企业合并会计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购买商誉一般用购买法或权益结合法来确认,用超额收益法或超额成本法来计量.进入会计系统后用直接法或现值法分期摊销.而后进行减值重估。综合当前国际上常用的三种会计处理方法——永久性资产法、权益对冲法、资产摊销法的优缺点,笔者认为:在对企业购买商誉进行摊销的同时.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商业价值重估测试是比较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黄苏越 《商业会计》2012,(15):60-61
企业债券可能因近期资金宽裕、预计市场利率会下降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推迟发行。推迟发行债券的会计处理重点在于重新调整发行价格以及溢折价的摊销。本文主要比较了推迟发行债券时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两种摊销方法。直线法摊销简单,但不能正确反映当期融资与费用的关系,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而实际利率法考虑了收益与费用的配比关系。通过比较,本文认为采用实际利率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文海军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6):111-112
通过分析商誉的概念及特征,从直接计量法和间接计量法角度研究商誉的会计计量方法,考虑合并成本的计量和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等要素,进而分析商誉是否摊销、商誉摊销的原则和商誉摊销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商誉会计核算的变化对会计监管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对商誉的会计处理有了重大调整,充分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体现在:一是引入了公允价值;二是合并商誉的后续计量取消了以往的系统摊销法,代之以减值测试法,即只有在商誉发生减值的情况下才减少商誉的账面价值。这种变化和调整给会计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本文对新会计准则商誉会计核算的变化及其对会计监管的挑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会计监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权益结合法滥用的根源在于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之间的不平衡性,即商誉会计技术性强制摊销规定。因此,企业合并会计方法规范的关键在于缩小两种方法之间的差距,而不在于是否取消权益结合法。从我国国情来看,我们不能取消权益结合法,对于不符合权益结合法范围的合并,可以采用不确认商誉的购买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企业商誉价值的不断 增加,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显得越来越 重要。加拿大在企业合并商誉处理方 法上的改变,原因之一是加拿大与美 国之间的会计协调,最大变化是权益 联营法的取消和商誉不进行摊销,而 是进行减值测试。这对我国发展合并 商誉准则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美国合并及其商誉会计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合并及其商誉的处理政策 ,在 6 0多年中经历了很多变化 ,美国制度变迁给我们的启示包括尽快公布合并准则和商誉准则、严格限制权益结合法的使用、放弃系统摊销法并非理想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10.
《品牌》2015,(7):37-38
商誉是企业的一种重要无形资产,在企业出售、重组和兼并过程中,商誉的价值占有重要权重。本文介绍了商誉的两种重要的评估方法,即割差法和超额收益法,并对这两种评估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做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董付君 《商业研究》2003,(16):98-101
随着商誉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商誉的确认、计量与摊销问题已成为实务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同时由于商誉自身的特殊性 ,使得商誉的确认和计价至今没有一个得到理论界普遍认可并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所以必须从自创商誉和购买商誉两个方面 ,对商誉的确认、计量与摊销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获取超额收益能力的大小是商誉的计量标准,商誉的确认实际上是有赖于计量的,只有通过计量,确认才有实际意义。由于自创商誉形成的复杂性,使会计的计量复杂化了,按照传统的商誉会计理论很难对自创商誉进行可靠的计量,其可靠性是相对的,有些情况下,估计成本和价值不失为资产计量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获取超额收益能力的大小是商誉的计量标准,商誉的确认实际上是有赖于计量的。只有通过计量,确认才有实际意义。由于自创商誉形成的复杂性,使会计的计量复杂化了,按照传统的商誉会计理论很难对自创商誉进行可靠的计量,其可靠性是相对的,有些情况下,估计成本和价值不失为资产计量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商誉会计处理的理论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誉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指企业由于拥有优越地理条件、良好客户口碑、握了生产诀窍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企业合并时,可确认商誉的实际价值;确认后商誉的会计处理,是持有期间摊销,还是定期减值损失处理,本文详略有序地作了论述,并探索性地阐述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商誉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条件下,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的收益所形成的价值。关于商誉的计量有两种方法:一是"超额收益法",即商誉是企业预期未来超额盈利能力的贴现值。但该法涉及参数估计,实际运用中往往存在一系列的偏误和不可操作性。二是"割差法",即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与可确指的单项资产价值之和的差额。"割差法"几乎是目前各国公认会计原则允许的初始计量商誉的唯一方法。然而,该方法仍存在诸多问题,常使得商誉的初始计量与其公允价值不相符,本文将对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李永言  刘瑞华 《商业研究》2006,(24):120-122
商誉概念虽然形成已久,但商誉资产会计仍然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最富争议的论题之一。资产减值准则指出的商誉减损测试较商誉的直线摊销能更为客观地反映商誉资产的价值,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对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取消商誉的直线法摊销,而改用公允价值法。因此应结合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至少于每年末进行一次减值测试。若发生减值,应计提减值准备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本文拟对商誉资产会计处理进行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新会计准则把商誉按照其不可辨认性从无形资产中独立出来,并在计量方法上采用了被购买方的整体价值与其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在后续计量方面则采纳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现金产出单元"相类似的"资产组"、"资产组组合"概念,否定了原来的直线摊销法,取而代之的是减值测试法.本文结合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提出对商誉本质及其减值意义以及对商誉后续计量的核算问题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9.
试论企业商誉价值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敏 《商业研究》2002,(2):18-19
商誉是一种公认具有获利能力的无形资产。企业的商誉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会产生利益的无形资产,它的价值 与企业整体相关联,企业是商誉及其价值的载体。商誉是附着于企业各个资产之上的结合体,离开了附着体,商誉的价值 也就不会存在。因而在确认和评估其价值时,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从企业整体获益能力出发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20.
商誉与其他资产相比,其价值构成复杂,且难以辨认,附着性强、波动性大,因而商誉价值的评估难度更大,其评估理论和操作方法争议也较多。如何建立一个能有效、统一、科学、合理地反映商誉价值的评估模式,是目前评估界需要探索的问题。商誉的整体评估主要采用收益途径,具体方法有割差法和超额收益法,本文对这两种评估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