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零售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对人才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人才成为中国零售业竞争的焦点之一。外资零售企业凭借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健全的职业生涯规划、良好的工作环境等优势,不断从内资零售企业吸引人才,内资零售企业的人才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在分析内资零售企业人才流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留住人才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零售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对人才的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人才成为中国零售业竞争的焦点之一。外资零售企业凭借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健全的职业生涯规划、良好的工作环境环境等优势,不断从内资零售企业吸引人才,内资零售企业的人才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在分析内资零售企业人才流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留住人才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白1992年开始试点至今,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零售业。2004年底,零售业的全面开放,对外资零售企业而言,在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都具有竞争优势,而对内资零售企业来讲,其规模较小、资源分散、管理水平落后、现代化程度不高。面对外资企业的竞争,如何提升内资零售业的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环球供应链》2005,(3):116-116
主持人:本刊在2005年2月初出版的第17期《环球供应链》杂志上讨论了零售开放后内资零售企业的困境,普尔斯马特和诺马特倒闭并迅速易主,上海的21世纪便利店被迫关闭了500家,WTO的开放让内资零售企业因迅速扩张而产生的泡沫迅速幻灭,内资零售企业有些还未与外资巨头正面交手便自动破灭。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些企业幻灭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说经营者的投资心态存在问题,利用供应商货款进行企业规模扩张然后坐等外资巨头收购,这种心态使零售企业的管理跟不上发展速度。无论怎样,零售开放已成事实,还在生存和发展的内资零售企业,该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如何在自己的土地和市场上与外资巨头一较高下呢?  相似文献   

5.
中国内外资零售企业竞争态势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以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为样本,采用静态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基本情况、财务结构、盈利能力和工资福利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探求当前我国内、外资零售企业的真实竞争状况和动向,并对我国内资零售企业如何把握和参与竞争提出相关建议。最后指出零售业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最终赢家是PK台下的观众:中国的消费者和老百姓。  相似文献   

6.
中国零售业忧思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耀 《商业时代》2004,(14):6-8
如果内资企业今后发展中最大的困难——融资难,得不到实质性的根本解决,外资零售企业可能会主导中国零售业,这不是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7.
在被取消了商业领域种种限制的外资的各种手段渗透下,零售业格局在发生这种大的变化,外资零售企业正加快在中国零售市场的布局。面对外资零售巨头咄咄逼人的市场攻势,在WTO的大背景下,外资零售企业的迅速扩张应引起本土企业零售企业足够警惕,并采取有效手段,积极应对,求得民族商业的生存、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8.
农村消费市场是一块蕴含着无限商机的巨大市场,其独特的消费环境注定了内资企业在开拓过程中优势与劣势共存、机遇与挑战并生,因此,内资零售企业应发挥优势、紧抓机遇,沉着应对困难和挑战。相信,内资企业定会在农村市场的哺育下不断壮大,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栾杰 《现代商业》2008,(1):28-31
纵观当今国内零售市场,真可谓热闹非凡,外资企业运用自己在资金、经营观念等方面的优势全力抢滩中国市场,内资企业也从未示弱,通过自己立足本土、信息畅通的优势在中国零售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近年来,随着各方面实力的不断发展、演化,现在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都已经成为国内零售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王万军  阿城 《网际商务》2004,(9):102-103
尽管我国相关的直销法规还未出台,尽管对内资是否与外资同步开放直销市场还未明了,但直销市场巨大的诱惑,已经吸引了众多内资健康产业巨头的目光。然而,直销市场真的是内资企业的掘金之地吗?  相似文献   

11.
李高朋 《商业时代》2004,(17):7-7,9
随着外资进入我国零售业在企业设立形式、数量、地域、股权比例等方面限制的陆续取消.外资进入我国市场的速度加快,已落地生根的外资零售企业也加快了市场扩张的速度强势进入、这为我国零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也提出了严峻挑战的同时.关注我国零售企业的现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为我国零售行业内的相关机构提供借鉴就变得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中国零售业如何面对外资零售业的竞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被取消了商业领域种种限制的外资的各种手段渗透下,零售业格局在发生这种大的变化,外资零售企业正加快在中国零售市场的布局。面对外资零售巨头咄咄逼人的市场攻势,在WTO的大背景下,外资零售企业的迅速扩张应引起本土企业零售企业足够警惕,并采取有效手段,积极应对,求得民族商业的生存、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境内中外零售企业竞争力与演变趋势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限制条件取消后,我国零售市场是否会被大型外资零售企业逐步控制的问题。文章提出了构成零售企业竞争能力的五个因素,并以这五个因素为条件,对我国境内中外资零售企业竞争力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得出了外资零售企业不会全面控制我国零售市场,但有可能在某些城市、地区和经营领域形成局部的掌握主导权或者控制权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目前的社会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将人们日常生活品的供应摆在了一个显要的位置,而零售企业处于产品供应链的最末端,它将直接面对消费者。我国的零售业自外资进入后蓬勃发展,在一些著名的外资零售企业的刺激和推动之下,大型的超级市场和连锁经营企业不断涌现。内资零售业内部结构尚不尽合理,普遍规模偏小,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的社会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将人们日常生活品的供应摆在了一个显要的位置,而零售企业处于产品供应链的最末端,它将直接面对消费者。我国的零售业自外资进入后蓬勃发展,在一些著名的外资零售企业的刺激和推动之下,大型的超级市场和连锁经营企业不断涌现。内资零售业内部结构尚不尽合理,普遍规模偏小,行业零散度过高,且企业的竞争力不强,而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流通业的竞争力问题更加受关注。根据对WTO的承诺,入世三年后我国将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因此,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社会实现协调发展对流通产业客观要求的提高,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我国流通产业竞争力问题。  相似文献   

16.
自有品牌(Private Brand),是指零售企业搜集、整理、分析消费者对某类商品的需求特性的信息后,自设生产基地或选择合适的生产企业进行加工生产,最终由零售企业使用自己的商标对该新产品注册并在本企业各销售点销售的商品品牌。随着外资零售企业进入我国市场,以及一些大型零售企业对自有品牌的成功运作,我国的零售企业对发展自有品牌跃跃欲试。当前,我国的零售商是否具备发展自有品牌的能力?自有品牌的诸多优势是否真得如此完美?笔者认为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雪 《商业会计》2007,(3):29-30
内资企业、外资企业所得税法“两法合并”的企业所得税法草案2006年12月24日正式提交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进行首次审议。这对我国的资本市场、外资引入和内资企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对我国零售企业的冲击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零售商业领域的对外开放是我国加入WTO的一个重要条件,而开放的程度、规模必必须符合WTO的要求。随着我国即将跨入WTO大门,势必会有更多的外资大举进入极具吸引力的中国零售市场,对内资零售企业产生诸多方面的巨大的冲击。面对这些冲击,我国内资零售企业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在自己的主战场站稳脚跟,取得应有的市场份额,并不断地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和参与国际经济进程的推进,外资进入我国流通领域已成为必然趋势.现阶段,进入我国商业流通领域的外资主要将与国有大型零售企业(主要指大型百货商店)展开激烈的竞争.清醒地认识企业竞争环境,及时、科学地采取应对措施,事关国有大型零售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外资对零售业的投资将逐步扩大商业零售业引进外资的试点于1992年在12个城市进行.允许每个城中有2个合资商业企业.迄今为止、国务院已批准了单个店18个,其中8个已经正式开业.除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合资零售企业外,上海、深圳、广州等地  相似文献   

20.
《现代商业》2005,(10):32-36
应当说,进入21世纪以来,外资商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基本特点是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业态领域也越来越广.同时,众多的中国零售企业也在不遗余力地提高管理水平、扩充经营能力,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竞争实力.在这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无论是外资零售企业还是内资企业都普遍感到中层人才紧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