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右变净现值的,按可变现净值于存货成本的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结合《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暂行条例》的规定,就企业存货减值所涉及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税务处理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存货应当在期末时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请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何进行所得税处理?  相似文献   

3.
何世文 《财会通讯》2005,(11):60-60
《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中第18条规定,存货在会计期末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同时该准则中第25条规定,在结转存货成本时,应当将存货减记至可变现净值而形成的减记金额,在减记的当期确认为费用。究竟如何确认为费用,不同情形应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一)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五条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非及相关税费后  相似文献   

5.
一、新准则与税法对存货跌价准备处理的差异对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对企业提取存货跌价准备主要是从谨慎性原则考虑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存货在会计期末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当存货成本低于或等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进行计价,本期不提存货跌价准备;当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并计提相应的跌价准备。一、可变现净值含义的理解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处于正常生产经营过程是合理确定可变现净值的前提。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是…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人当期损益。也就是说,新准则允许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但不允许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对于这两种不同的处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内部交易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抵销问题企业集团内各企业在编制个别会计报表时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 ,在期末要对存货、固定资产等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这其中包括内部交易形成的存货和固定资产等项计提的减值准备。企业集团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就会出现合并范围企业内部交易形成的计提减值准备如何抵销的问题。以下拟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1 关于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 ,如期末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 ,基于谨慎性原则 ,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部…  相似文献   

9.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当企业集团成员对因内部存货交易而产生的存货确认存货跌价准备时,所计提跌价准备的金额应当是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该成员企业取得成本的差额。成员企业因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从而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集团作为一个整体同样需要对该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并同时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但对于整个企业集团而言,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应当是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对企业集团而言的取得成本的差额;确认的相应的递延所  相似文献   

10.
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五条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的确凿证据为基础,并考虑持有存货的目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等因素。存货期末计量的关键,是如何确定其可变现净值,以便确定存货是否发生了跌价,是否需要计提跌价准备。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存货品种、规格、数量繁多,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给会计人员带来很大的麻烦,使许多会计人员不十分了解。  相似文献   

11.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必须定期或者至少于年度终了时,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进行期末计价,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其存货清查的范围既包括从企业集团外部购进形成的存货,也包括从企业集团内部购进形成的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进行期末计价的范围,也包括从企业集团内部购进形成的期末存货。当企业本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中包括对内部交易形成的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时,则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就涉及到如何将对内部购进的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进行抵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为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该材料仍然应当按照成本计量;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该材料应当按照可变现净值计量。"判断为生产而持有的材料是否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依据是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与其成本的比较关系: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减值了,则意味着材料也发生了减值;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没有减值,则意味着材料也没有发生减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存货的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在具体会计处理中,核算难点主要是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以及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两个方面。该文章从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减值的一般规定入手,对以上难点给出理论阐释和方法优化,并通过相应会计实例说明优化后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以下简称“存货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企业必须定期或者至少于年终时.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进行期末计量.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跌价准备.并按比例结转当期已售存货的跌价准备.其存货清查的范围既包括从集团外部购进形成的存货.也包括从集团内部购进形成的存货。当企业本期计提或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中包括对内部交易形成的存货计提或结转的跌价准备时.则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就应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抵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二是抵销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  相似文献   

16.
谷栗 《财会月刊》2007,(11):75-75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五条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人当期损益。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法是期末存货计价普遍使用的方法,但其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缺陷。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15条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国际会计准则对存货计量的陈述为:存货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的低者加以计量。存货计价中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存货历史成本计价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一、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一〉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1.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对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应当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借记“投资收益”科目。2.企业应于期末时对应收款项(不包括应收票据)计提坏账准备,借记“管理费用”科目。3.企业的存货应当在期末时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借记“管理费用”科目。4.企业的长期投资应当在期末时按照其账面价值与可收2.分析:(1)2002年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产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为20000元,应调整当年应纳税所得。…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定期或在每年末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如由于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笔者的学习体会是:一、存货需计提跌价准备有5种情况:1.存货的市场价格连续下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价格无回升希望;2.使用某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其成本高于产品的销售价格;3.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材料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该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账面成本;4.企业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使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则规定,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