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定以农牧业为基础的指导思想,是实现内蒙古“农业再创新水平,农民如期达小康;牧业再上新台阶,牧民率先达小康”战略目标的关键。笔者指出:切实加强对农村牧区经济工作的领导,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牧区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突出抓好以科技为重点的农村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调整农牧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建设以效益为中心的“三高”农牧业体系。  相似文献   

2.
上半年我国粮食生产继续恢复性增长,夏油减产,农民收入小幅增长,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提高,乡镇企业继续平稳发展,效益和出口稳定增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由上年同期顺差转变为逆差,农产品市场价格有涨有落,多数大宗品种下降。预测全年的农村经济运行仍将保持良好态势。当前农村经济运行中主要存在四个突出问题,建议在下半年农村经济工作中要从稳定抓好粮食生产、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等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做好农村经济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3.
2014年,面对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国内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环境,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中求活、转中求好”的工作总基调,突出抓好“五水共治”、“四换三名”、科技创新和浙商回归,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经济运行总体比较平稳,经济增速仍在合理区间。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新一轮五年发展规划的制定之年,是为建设“两美”现代化浙江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本报告分析2014年浙江经济运行态势,预测2015年经济环境、经济走势和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提出关于2015年全省经济工作基本思路和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6年以来,全国上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初步遏制了中国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势头,国民经济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的货币流动性过于宽松的局面尚未改变,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信贷增幅回落的基础还不稳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5.
1998年我省农村经济运行趋势及政策取向●滕达199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农业战线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长、集体经济实力增强”的四增目标,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加大投入,积极抗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  相似文献   

6.
农业在我国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意义非常重要。2004年区委区政府继续以“三农”问题为核心.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探索实现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途径,取得显成效,全区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呈现喜人态势.农民增收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八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经济“软着陆”这一宏观调控目标的关键一年。政府确定的全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决抑制通货膨胀,降低物价涨幅;大力加强农业,争取农业有个好收成;深化以国有企业为重点、相互配套的各项改革;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从上半年经济运行态势观察分析,就宏观总体而言,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形势是良好的,集中表现在该上的指标有所上,该下在指标有所下,发展趋势基本正常,但实现程度尚不够,存在问题仍较突出,宏观调控和深化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还必须标本兼治,继续解决…  相似文献   

8.
《成都经济发展》2005,(4):14-15
今年以来,大邑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按照“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落实”的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坚持以项目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突出抓好以工业集中发展区为重点的“五区一线”建设,全县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得到提高,实现了开门红。今年一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9957万元.  相似文献   

9.
以“重城轻乡”为特征的城市偏向的发展战略、以“偏爱市民、吝啬农民”为特征的市民偏向的分配制度、以“就重避轻”为特征的重工业偏向的产业结构,这“三个偏向”是陕西省“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陕西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主要障碍。统筹城乡发展,应着重解决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切实解决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落后的问题;二是切实解决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缺乏与获保金额少的问题:三是切实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问题。相应地,必须实施“三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保障资金,统筹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在此基础上.实现“三个突破”,即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上实现新突破,在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上实现新突破,实施“大弹性就业”战略.在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上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10.
努力实现辽宁省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辽宁省省长助理、省计委主任赵新良一、1996年计划执行情况1996年是“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紧紧围绕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和实施三大战略,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  相似文献   

11.
《西部论丛》2004,(5):41-42
2003年,我国经济运行的确创造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局面,但也必须看到,一些长期困扰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市场开拓乏力、城镇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都比较大等。同时,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了些新的值得关注的问题,如银行信贷扩张偏快、低水平重复建设抬头、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新的资源  相似文献   

12.
马际英 《中国经贸》2014,(6):228-228
根据钦州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状况及水源条件,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我市在“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规划解决我市149.5264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其中“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农村氟超标、苦咸水、污染程度较重等饮用水质不合格问题及一部分地区缺水突出问题,规划解决人口81万人。  相似文献   

13.
《广西经济》2006,(7):1-1
6月14日,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用“总体向好,但问题仍然存在”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了清晰判断,同时也指出,“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特别是结构性矛盾突出,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抓手,突出发展与保护两大主题,狠抓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农业保护三大重点,大力推进奶业、生猪、蔬菜、林果四大主导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丰润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努力构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抓手,突出发展与保护两大主题,狠抓结构调整、项目建设、农业保护三大重点,大力推进奶业、生猪、蔬菜、林果四大主导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丰润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努力构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机制探讨董河清,张守金,黎峰林,柯亨龙一、当前土地承包制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自八十年代初开始,农村普遍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平均分地”为特征的生产责任制,渐渐显露了其内在的“不完善”,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7.
1961年刘少奇同志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我国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决定回家乡调查研究。当他了解到农村的实际情况和看到家乡农民的生活状况,刘少奇自责不已,“我们工作做得不好,对你们不起,”并正确地认识到“上边要负主要责任”。在了解到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具体执行情况后他明确指出:“大队干部不是没有责任,要负小部分责任”。本文仅就刘少奇同志1961年回乡调查时,就对家乡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所作的几点整改作个粗浅探析。  相似文献   

18.
《重庆经济》2008,(2):18-21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五个统筹”。各省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统筹城乡发展,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九五”期间,是天津历史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运行质量最好,改革开放步子迈得最大的时期之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城市功能和面貌发生重大变化。滨海新区,作为我市重点发展的地区,“九五”期间,更是突飞猛进,在综合实力、科技、外贸、金融等多方面都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在建设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过程中愈发显示其突出的作用。天津经过五年的奋斗,基本解决了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最紧迫的问题,为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合作经济》2014,(1):10-19
又是一年秋收冬藏。今年我国农业再获丰收,粮食生产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十连增”,农民收入也有望实现“十连快”。全年农业稳中有进的好势头,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为保持经济运行不滑出下限、CPI涨幅不超出上限打下坚实基础,也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