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新经济"现象及其认识 美国经济从1991年4月至今已经实现了持续的经济增长超过110个月.在此周期间,美国经济增长率维持在3~4%的高水平,失业率持续下降(1999年为4.2%),而通胀率仅在2%上下的水平.这一现象给传统的经济学提出了疑问:菲力普斯曲线是否还起作用?现在美国国内有不少人认为,困扰资本主义社会几百年的经济周期已经消除,通货膨胀业已消亡,美国经济已进入一个"长期繁荣"的新时代.但同时,也有理智的分析认为,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美国股市含有较大的泡沫成分,2000年初的美国股票市值已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80%,大大高于1929年股市大崩盘前的82%,"新经济"蕴涵着较大的风险和泡沫成分.尽管学者对"新经济"的理解有较大的分歧,但有一点则是一致的,那就是,美国"新经济"为学者提出了崭新的研究课题;全世界的人们正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新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没有什么新经济.有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没有什么新经济."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樊刚在2002年1月27日的主题年会上做了<2002,中国投资热点前瞻>的演讲."过去所有论证新经济的论点都不成立.有人说,你不是说有新技术怎么会没有新经济呢?新技术多了,人类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技术进步的历史.你不能说每出现一个新技术就是一个新经济,对吧?"  相似文献   

3.
面对新经济泡沫的粉碎,以160元购买Priceline.com的投资者们此时早已欲哭无泪.遭受新经济重创的投资者们几乎遍体鳞伤,夜不能寐,有时甚至希望"新经济"这一"该死的名词"从来没有出现过.  相似文献   

4.
美国<商业周刊>于1996年12月30日刊出一组文章提出"新经济"一词以后,新经济之说,迅速传遍全世界.2000年4月5日美国白宫还专门开会讨论所谓新经济问题,这次会议除有经济学者参加外,政界、企业界的人士也应邀出席,并由克林顿总统亲自主持,足见其被重视的程度,因而也更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议论和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是新经济,它对西方国家的经济理论有何影响,本文试作一点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分析"新经济"的内涵、特征人手,论述了我国发展"新经济"的必要性,并通过对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和人力资本的非公共物品性分析,指出高等教育是人力资本最大的投资,而建立高等教育市场机制以满足发展"新经济"对人力资本(知识型人才)的需求,是促进"新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现在还来讨论"新经济",也未免太老土了吧,如今时髦的话题是"泡沫经济".想想看,今年上半年,美国工业产量年增长率仅有1%,而且随时都有陷入衰退的危险.许多专家已经给新经济判了死刑.那么,何时把新经济装进棺材呢?答案未免使人吃惊:新经济是名符其实的"新"经济,命长着呢!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网络掀起了新经济一片天的话,那么生物制药也正在风起云涌、大有欲占新经济"半边天"之势.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从"宠儿"到"弃儿",的过程并不长.1997年3月的<商业周刊>封面报道中首次提出"新经济"的概念;而2001年随着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陷入技术革命导致的第一次萧条.  相似文献   

9.
樊纲 《大众商务》2001,(4):37-38
"新经济"这个词,今天似乎已经成为国际上最热门、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国内的媒体和市场分析人员,也在大量使用这个概念,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和潮流.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新经济时代.什么是新经济时代?不同视角有不同的标准,但资本与知本的完美结合是所有经济学家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人类已迈入了"新经济"时代.正如西方经济学家所言,体验经济已成为继产品经济、商品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有关分析、描述美国新经济的文章颇多,大多数文章认为美国新经济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高新技术发展所致,该观点强调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生产力变革和创新对新经济形成的重要作用,但忽略了与之相对应的生产关系方面某些制度变革和创新对技术创新、新经济形成的推动作用.本文拟从美国新经济的实质、起因、发展过程来说明新经济就形成而言,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深度一体化的发展会使成员国和非成员国的产业区位分布发生改变.新经济地理理论为研究深度一体化的产业区位效应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对新经济地理理论中的产业区位决定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介绍了各种不同的新经济地理模型框架下深度一体化的产业区位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新经济地理理论是研究深度一体化的产业区位效应最合适的理论框架,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我们有时过于诅咒“新经济“,甚至可以说是我们自己背叛了“新经济“.互联网领域所发生的裁员、破产都是事实,但仅以此就说“新经济“完了,这合适吗?有时,我们是不是有些过于极端,过于以偏概全,且表现出我们自身视野的局限和短视,而忽略了“新经济“的本质和潜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有媒体这样形容:拨开新经济催生的泡沫,如果你能发现一块钢铁的话,那上面一定写着"田溯宁制造".在新经济打造的富翁当中,田溯宁的财富最可信,因为他明白价值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解读新经济     
近一段时期以来,新经济一词成为国际国内的热门话题,无论是各类媒体、各种经济研讨会,还是中外政要、企业高层、学术权威,都对新经济推崇备至、充满憧憬. 什么是新经济?按通常的说法,新经济就是以高科技、信息、网络、知识为其重要构成部分和主要增长动力的经济.  相似文献   

17.
人们可能把今年美国生产率的滑坡看作“新经济"的丧钟,但为其发表讣告还为期过早。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末期大量涌现的新经济组织具有传统型组织所不具备的超强的创新能力、扩张速度和核心竞争力。但由于不同于传统组织的运营模式和高速扩张,也带来了新经济组织的经营风险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滞后,导致以网络经济和高科技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出现大量泡沫,并随着神话变为现实,愈来愈多的新经济组织在经营管理的道路上陷入迷茫和窘境。本文就新经济组织的资本结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展开分析,并力图从中寻求新的理念与模式。  相似文献   

19.
风险投资是一种投资,能不能退出来是风险投资优先考虑的问题,同时也影响到风险投资的规模大小、对象的选择和能不能存活的几个大问题.由于风险投资对于新经济的独特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认为,风险投资能不能良好退出将直接关系到新经济的发展进程.由此可见,退出不光是风险投资的问题,甚至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新经济由于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日益受到世人的瞩目。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 ,新经济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但中国有其自身特定的发展阶段和国情 ,这就决定了中国发展新经济必须走一条既符合国际规则又不同于美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