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杰  未名 《东北之窗》2010,(Z1):27-28
2009年冬天,国家发改委决定中止延续了十多年的电煤订货会制度,把积怨颇深的煤炭与电力行业的价格争端交还给市场解决。过去数年来,围绕供应数量与市场价格而展开的电煤战争一直在持续;即便今天发改委不再直接政策性参与指导价格,这一场价格争端还在继续。"政府希望更多的电企和煤企之间能够形成相互控股参股局面,借助资本力量实现煤电一体化,进而有效缓解长期以来形成的价格争端。"一家大型煤炭企业运销部门负责人2009年12月25日参加了国家能源局小范围召开的座谈会时这样说。  相似文献   

2.
资讯     
《新财经》2013,(1):10-11
发改委:电煤由供需双方自主定价 发改委近日发出《关于解除发电用煤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通知》。通知提出,根据当前发电用煤供需形势和价格变化情况,决定解除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的电煤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从2013年1月1日起,取消对合同电煤价格涨幅和市场交易电煤最高限价的有关规定,电煤由供需双方自主协商定价。这是我国电煤价格朝市场化迈进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3.
以市场化为敬向的改革路径总在人们的祈盼中向的延伸着,自2013年元旦歼始管理层取消对合同电煤价格涨幅和市场交易电煤最高限价的规定,实施近20年之久的电煤价格“双轨制”随后走向终结,同时更具“纠偏”意义的煤电联动机制即将启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大门由此洞然打开。  相似文献   

4.
《天津经济》2009,(10):77-78
2009年的电煤合同在政府没有干预的情况下逐步落实,而政府部门对电煤合同的态度也越来越倾向于放开。不过,2009年国内铁路运输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一直比较宽松,没有形成对电煤的巨大制约,但这并不能表示在经济复苏后,煤电矛盾还能绕开运力这道“坎儿”。业内人士表示,今后政府的调控手段可能更倾向于运力调节。  相似文献   

5.
张景瑞 《天津经济》2004,(10):44-45
最近召开的煤炭经济运行座谈会上,国家发改委官员透露,电煤价格将全面放开,真正实现由供需双方根据市场供求形势协商定价。对煤炭行业来说,电煤价格开放的脚步尽管来的缓慢且比较蹒跚,但最终还是在千呼万唤中逐渐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6.
<正>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路径总在人们的祈盼中向前延伸着。自2013年元旦开始管理层取消对合同电煤价格涨幅和市场交易电煤最高限价的规定,实施近20年之久的电煤价格"双轨制"随后走向终结,同时更具"纠偏"意义的煤电联动机制即将启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大门由此洞然打开。市场性颠覆借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扩张以及城市化脚步不断加快的强大动力,中国煤炭价格自2000年起演绎了长达10年的续  相似文献   

7.
新年第一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在“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上表示,今年将在保持电煤价格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取消发改委2004年底出台的电煤价格临时性干预措施,在政府监控条件下,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电煤价格。我们对此完善资源价格体系的步骤之一表示欢迎。  相似文献   

8.
电煤价格不是低了,而是偏高。要求电煤百分之百的按市场价采购,是不合理的。取消电煤指导价后,最好的调控手段是实施电煤减税并辅以建立燃料价格调节基金。  相似文献   

9.
2004年12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意见》,确定建立市场化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在放开煤价的基础上,对电价实行竞价上网,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过渡期间,将按照“市场导向、机制协调、价格联动、综合调控”的思路,建立灵活的、能够及时反映煤价变化的电价调整机制。据了解.2005年电煤定价原则是:凡供需双方已签订合同的,按合同确定的价格执行。并优先考虑衔接运力;尚未签订合同的电煤,以2004年9月底实际结算的含税车板价为基础.在8%的幅度内,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对于东北、内蒙古东部地区去年10月份已协商确定的合同中.电煤价格高于2004年9月底实际结算价8%的情况,以协商定的价格为准。新投产发电机组的电煤价格,以2004年9月底重点合同和非重点合同的加权平均价格为基准,调整幅度同样为8%。  相似文献   

10.
电煤双方的停战协议 2013年,中国"煤电联动"处女航扬帆启程. 中国的电煤之战缔结停战协议之日是2012年12月25日. 那一天,《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该文明确提出,自2013年起取消重点合同,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自主协商确定价格. 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个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从总体上说,它标志着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能源计划供应体系的结束和市场经济时代的开元. 这一事件对中国的能源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有着巨大影响.因为,电煤占据了中国的煤炭市场超过半壁江山的市场份额,而火力发电又占据了中国电力市场80%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1.
“电煤价格现在已经明显突破了8%的限制,煤炭的价格3年来基本上翻了一番。而我认为这是不正常的。从煤炭供求的基本关系看,上涨超出了正常程度。”上海电力专家言茂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煤电这种特殊的基础性社会公共产品市场,国家有关部门需要进行适当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来宾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2.1%。与2008年市场价格持续走高的形势相反,2009年全年价格呈现低开低走的局面,只是在年末的时候,价格稍有回升,但是仍然无法改变全年价格下降的态势。全年价格运行的主要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3.
国家计委调整今年电煤国家指导价格国家计划委员会于1996年12月5日发文:为进一步提高煤炭企业生产、供应电煤的积极性,保证正常的经济秩序,经国务院批准,决定1997年适当提高电煤指导价格水平,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全国所有煤炭生产企业,包括国有重...  相似文献   

14.
《山东建设》2006,(4):21-22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日前表示,如果电煤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国家还是要采取一定的监管和控制措施。国家发改委官员的说法是,放开的前提是电煤价格保持罐本稳定。朱宏任的此番表示是对1月1日全国煤炭产运需钎接会后各种关于电煤价格纷争的明确态度: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在此次订货会上宣布“计划煤”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信息》2009,(3):23-23
持续激战一个多月,煤电企业均已筋疲力尽,对于电煤合同,双方的心理价格逐渐接近。国家发改委仍未高调出手,只是一边持续调查摸底,私下协调,一边默许地方政府出手干预电煤价格。  相似文献   

16.
电煤市场化改革新方案抓住机会出炉,一个由市场主导的新交易体系形成。  相似文献   

17.
进入2月份以来,全国大多数地区拉闸限电的次数越来越频,这其中有全社会生产、生活用电增加的原因,但主要是电煤供应不足、电厂闹"粮荒"的原因;而背后的真正原因是,煤矿与电厂之间为电煤的价格干仗——煤矿拒绝为"电力改革"买单。春节前结束的2003年长沙全国电煤订货会上,煤电两家就电煤供应的价格谈判再陷僵局,会议期间竟没能签下一份供货合同。发电企业转而以"稳定电力供应"为理由向政府"施压",可国家计委公开表示,不会出面协调煤价问题。尽管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搞了好多年,可统配煤与统配电一直走计划生产的老路,政府不但宏观控制产量,也控制煤与电的价格。上一轮煤电干仗的冲击波让政府在两年前放弃了对电煤生产与价格控制,但政府至今仍控制着  相似文献   

18.
宏观·国际     
《首都经济》2013,(9):9-9
中欧光伏争端达成价格承诺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等5家行业组织7月27日发表《关于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的联合声明》指出,经过中欧双方艰苦、细致的谈判,中国光伏产业代表与欧委会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共有95家中国企业参加此次价格承诺谈判,该价格承诺体现了中方绝大多数企业的意愿,使中国光伏产品在双方协商达成的贸易安排下,继续对欧盟出口,并保持合理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信息》2010,(3):83-83
2009年中国手机市场价格格局如旧,1000—2000元价格段仍是人气最高的价格段,获得了42.84%的人气比例,超过市场整体的4成人气份额。1000元以下价格段与2000—3000元价格段基本战平,分获22.87%、22.65%的人气比例,与1000—2000元价格段累计占据88.36%的人气比例,接近市场整体份额的9成,可见用户的焦点仍然集中在中低价格段,  相似文献   

20.
翟闻 《东北之窗》2010,(3):10-12
当市场煤遇上计划电 电煤之争已经10多年了。用电高峰如果再遇到恶劣天气。这样的闹剧就要上演.而且每次都要靠国家发改委最后做裁判。这几乎成为惯例。2009年底,一股强大的寒潮席卷大半个中国,寒潮所到之处,立显用电高峰和存煤危机。电煤之争一度成为街头百姓热议和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