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博华 《科技和产业》2023,23(17):212-220
在我国加快建筑产业转型和“碳中和”的背景下,面对我国多高层装配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量化研究不同形式装配式剪力墙之间碳排放量及性能的关系规律,建立物化阶段构件的碳排放计算模型,比较不同连接形式装配式剪力墙的碳排放计算差异。结果表明:碳排放计算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形式装配式剪力墙的工艺流程方面,单位体积不同连接方式装配剪力墙的碳排放量差距较小;装配式剪 力墙连接方式较大程度影响其碳排放量和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2.
绿色建筑在我国工程建筑领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其中融资模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直接决定着绿色建筑的整体成败.本文对项目融资模式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对相应操作程序进行了阐述.我国绿色建筑施工中,各个参与单位必须竭诚合作,共同承担风险,确保融资活动在绿色建筑中顺利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3.
佟曾  王代兵 《辽宁经济》2013,(11):86-87
在改变传统的高消耗型发展方式过程中,绿色节能发展模式成为了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BIM的应用技术,对绿色建筑在设计阶段做了探讨.提出绿色建筑的发展应从设计源头开始抓起,借助BIM的高科技平台为绿色建筑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分析,对建筑物的各种节能指标进行模拟,并且介绍了BIM软件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绿色建筑的主要方式是: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节约材料、室内环境等,从而能够起到对我国环境的促进保护作用,绿色建筑的推行,对我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越来越受到我国极大的关注。绝大多数推行绿色建筑的投资者,在对绿色建筑进行投资他们只能看到当前对绿色建筑投资量越来越多,而导致绿色建筑很难推广开来,其实这些投资者都忽略了绿色建筑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长远效益,仅仅看到了自己的利益。全寿命周期理论的提出影响着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的建立,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费用进行科学合理地控制,充分体现绿色建筑的经济价值。本文就是基于全寿命周期对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月  王天鹏 《科技和产业》2023,23(15):35-42
选取兰州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青城镇作为研究区域,基于现场调研和甘肃发展年鉴相关数据,对镇内建筑、交通、市政设施3个碳排模块及绿地碳汇模块进行低碳优化。利用排放因子法、交通行驶里程计算法、固碳系数法对各个模块低碳优化前后的碳排及碳汇进行计算.。对比分析发现,在采取改善建筑微环境、新增低碳设施、新建生态停车场、垃圾处理厂、植被景观营造等低碳优化措施后,碳排明显减少,净碳排放量降低率预测可达到29.64%。  相似文献   

6.
罗军  吴迪 《科技和产业》2023,23(19):136-139
绿色低碳是当今的发展要求。航空公司可以从优化机型排班工作作为突破口,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的。为计算多条航班计划碳排放量,采用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碳排放量计算公式,针对某航A320和B737两种机型,以碳排放量最小为约束条件,使用CPLEX软件求出某个航段上机型的最优解,最终实现整个航段的碳排放量最小。结果显示,在航段上使用两种混合机型比使用单一机型可节约更多的碳排放量,碳排放的减少区间为0.6%~2.9%,证明从碳排放量优化航空公司机型具备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将间接碳排放纳入建筑业碳排放测算框架中,测算了2000—2013年甘肃省建筑业碳排放量,并运用STIRPAT模型对甘肃省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甘肃省建筑业碳排放量呈波动增长态势,间接碳排放量占主导;(2)煤炭、柴油、汽油等化石燃料消耗是造成直接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消费是间接碳排放的主要来源;(3)建筑业从业人数、城市化率、建筑业人均GDP、建筑业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等的变化都促进了建筑业碳排放量的增长,其中城市化率、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较大,而建筑业技术装备率的变化则抑制了建筑业碳排放量的增长,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上海市临港新城为例,在垃圾分类情景下对不同类型的生活垃圾处理手段进行碳排放评估。结果表明,临港新城生活垃圾处理过程的碳排放随着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而增加,但是随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湿垃圾处理方式从简单的好氧堆肥逐渐演变为更加绿色低碳的厌氧发电制肥,与现状单位碳排放量相比,远期单位碳排放量下降约38.51%。现状单位碳排放量约为410 kg CO2-eq,规划近期单位碳排放量约为390 kg CO2-eq,规划远期单位碳排放量约为363 kg CO2-eq,单位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量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人们开始专注于对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追求,绿色的建筑也慢慢发展成为了一种设计模式和设计思维。生态建筑理论作为建筑行业当前甚至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尤其是在住宅建筑方面,更应该对生态建筑理论更加的关注,同时作为设计人员也应该做到对设计方式和设计方法的应用自如,来提升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效果。本文章主要是对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城市交通运输已逐渐成为我国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增长的重要贡献者。本文综合以往研究,选取5个因素(社会经济、运输能力、人口因素、基础设施、科技投入),建立包含27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2001—2020年各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得分。研究结果有利于促进城市低碳交通的平稳发展,能够给城市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带来理论和路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从建筑工程定额和碳排放源角度出发,根据不同资源的生产使用过程,结合全寿命周期的理念确定了碳排放源的构成,并提出了建筑材料、施工机械设备以及机电产品(强弱电及暖通产品)的计量方法;同时,考虑到土地用途变更过程中也产生了碳排放,提出了土地用途变更过程中碳排放计算方法。结合应用实例,探讨有针对性的碳排放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2.
薛飞  周民良  刘家旗 《南方经济》2022,41(10):19-36
在数字经济时代,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释放"数字红利",已经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基于2009—2019年中国28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文章以"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政策为切入点,借助双重差分法考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宽带中国"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果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降低城市碳排放量。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从东中西差异来看碳减排效应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从南北差异来看碳减排效应在南部地区更为显著。文章的研究深化了对数字化赋能"双碳"战略的效应、机制和地区差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数字金融发展迅速,绿色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有助于缓解碳排放的压力,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现实方案。基于30个省(区、市)2011—2019年面板数据,检验数字金融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碳排放具有明显的直接效应,并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对碳排放产生间接效应;且直接效应在中东部地区显著,在西部地区不显著;间接效应均不显著,其中在中东部表现为遮掩效应。最后,从促进数字金融产业发展、数字金融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区域金融发展平衡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怡 《科学决策》2022,(1):95-105
中国政府提出的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对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系统性深刻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测算了中国各省2005-2019年脱钩系数,分析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状态。在测算碳排放强度的基础上,对不同经济增长模式下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情景预测。结果表明:中部和西部地区部分经济欠发达省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脱钩状态为扩张性负脱钩,其余地区处于强脱钩或弱脱钩状态。不同经济增长模式下,碳达峰年份有差异。考虑到中国社会经济实际状况,最可能情形为混合式增长模式下大部分省份于2026年左右实现碳达峰。最后,从碳交易市场体系、能源体系、技术创新、生活流通、法律法规等方面给出了碳达峰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广东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的控制水平走在全国前列,能耗水平降低和能源结构调整空间有限,仅靠现有技术手段难以提升广东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手段,广东亦需围绕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农村等碳排放主要领域,开展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瓶颈,为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提供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6.
王摇橹 《科技和产业》2023,23(20):66-71
“双碳”目标是中国“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内所有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和重要约束,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是碳减排的重要领域,河南作为旅游大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旅游相关的碳排放也逐年增加。借助“自下而上”法测度2006—2020年河南省旅游业碳排放量,并利用Tapio脱钩模型测算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水平。研究发现,河南省旅游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以弱脱钩为主,多种脱钩关系并存。因此建议,从加强政府引导监督、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开发低碳旅游产品、引导游客低碳消费等方面提升河南省旅游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既保证经济的平稳发展,又能控制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产业及内部结构、产业能源消费结构、产业节能率和产业的碳排放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8.
苏州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市作为长三角经济发达城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本文在分析苏州建设低碳城市所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从能源、产业结构、低碳建筑和交通、排污权交易制度五个方面建设低碳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曾鸿  耿源 《科技和产业》2022,22(11):280-283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下,为了对四川省三类产业碳排放规模进行分析,选取四川省三类产业2005—2019年的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四川省三类产业的就业结构与GDP增速对碳排放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省三类产业的就业结构、GDP增速对碳排放规模的影响都十分显著,三类产业的自发碳排放规模也存在一定差异。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促进绿色就业和鼓励新型能源发展来减少碳排放规模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