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论生态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包括生态哲学、生态伦理、生态科技、生态教育、生态传媒、生态文艺、生态美学、生态宗教文化等要素,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同构成生态文化建设体系。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掌握生态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价值观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技术的发展,媒体的形态发生改变,媒体已不再仅仅是文化的传播手段,而是演化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成为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在人类生态意识觉醒的过程中,媒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态媒体文化是生态文化与媒体文化结合的产物,它是媒体在生态时代承担起自身社会职责和角色定位的具体体现。它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传播生态信息、进行生态教育和教化、引导生态化的社会消费行为、促使人们生态价值观更新等功能。就媒体自身而言,它的运营也存在生态化的问题,包括媒体管理的生态化、媒体产业的生态化和媒体技术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生态危机的积极应对,它的丰富内涵包含着对当前生态问题的一系列观点、要求,科学发展观所导向的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工业文明的生态文明。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的成果形式之一,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应当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问题,注重生态能力建设。以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重要抓手推动生态城市建设进程,加强生态城市的社会事业建设,保障生态城市的社会公平正义建设以和谐为主旨的生态文化,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完善生态城市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相似文献   

4.
生态城市是人类要寻找的"诺亚方舟",城市生态规划理论是建设生态城市的理论依据,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实现自然、经济、社会的"三赢",其中保护建设生态环境是前提,发展生态经济是核心,培育生态文化是保障.  相似文献   

5.
林琳 《开放导报》2013,(2):65-67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建设城市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环境、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五个方面的综合;而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包容性增长也从经济、社会、环境、人居和文化等多方面对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提出了要求。本文结合生态文明城市的基本概念内涵,从包容性增长的视角,探讨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路径,对我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晓男 《宁波经济》2004,(11):42-44,47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涵盖了城市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有别于我们过去所提出过的环保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等概念和建设内容,无疑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规划和建设,有着更高更全方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论生态文明伦理观下生态农庄规划创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庆涛 《乡镇经济》2008,24(5):46-49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实现我国农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在新农村建设的系统工程中,生态农庄旅游模式是一种能够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播和满足身心愉悦的新型旅游方式,而在生态文明理念下对生态农庄景观的科学规划和设计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硬件保证。  相似文献   

8.
论城市的生态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高度密集的社会载体,同时,它也是人与环境有机构成的生存载体,具有明显的生态属性,即城市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作为人工生态系统,城市也要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一般生态规律和原理。在此基础上,城市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有一些明显的不同,这些特点对于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科学把握城市生态系统的独特规律与运行机制,是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前提和实践保障。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化是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类对生态危机日益觉醒的背景下产生的。城市生态系统不仅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而且包括文化系统。宁波生态城市建设不能忽略“文化生态”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徐晶钰  盛筠  王新 《中国经贸》2011,(10):105-106
城市“生态文化”是协调解决人与自然问题而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城市文化生态发展包括与时代发展相对应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态建设。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是科技生产力的发达,其生态建设、历史文化更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以杭州西湖的生态文化发展为例,具体阐述生态文化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本文简要介绍了生态城市的概念,指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最后提出了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包含很多内容,其在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辩护、生态价值观理论内涵诠释,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核心内容,这些内容通过价值批判和技术批评两种形式,实现了对于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批判.实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应用,需要对生态资源系统进行分析,实现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与本土文化的相互结合.基于此,本文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态文化是生态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现代人对迫在眉睫的生态问题的思考,它是人们在反思自身行为的基础上而找出的可行性发展目标.大学生态文化建设要从树立生态文化意识和对大学生态文化的反思中一步步探索.而作为行为主体的大学生就成为我们大学生态文化建设的主力.大学生态文化需要大学生在自身进步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去推动它的建设,同时,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的营造,也能促进大学生力、智、德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态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力、智、德的发展是互为表里,互相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加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生态环境负效应。生态失落是产生生态环境负效应,导致城市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根源。生态觉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生态城市则是从生态觉醒到生态自觉所要追求的目标。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两型社会"生态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形态,有其特定的内涵和价值观基础,其主要是:强化思想意识中的生态文化、强化政府行为中的生态文化、强化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文化、强化科学技术中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6.
生态城市模式.是对生态城市建设实践总结而形成的理论图式,它刻画了生态城市现有和应有的基本特征,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比较了中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总结了生态城市模式选择的依据和原则,并提出了当代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两型社会"生态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形态,有其特定的内涵和价值观基础,其主要是:强化思想意识中的生态文化、强化政府行为中的生态文化、强化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文化、强化科学技术中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8.
福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铸就了多元共生、兼容并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它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福建信用文化建设前进的步伐。福建文化生态对当前及今后福建社会信用文化的建设既有潜在的积极作用,也有潜在的消极影响。如何扬长避短、进行必要的文化整合,是福建信用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它涵盖了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赋予了林业新的历史使命。因此,大力发展林业,既是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战略举措,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又是绿化美化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李湘云 《发展》2014,(1):105-106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意识形态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重大战略任务,十八大将此作为文化强国的第一要素提出。当下。市场经济带来社会价值观的分散、多元和混乱,中央对意识形态凝聚力的强调与现实社会民众价值观的分裂之矛盾已呈现出来。社会精神信仰的缺失已成为目前各种社会问题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