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鄞州区紧紧围绕实施“双优”战略和“竞争力提升”行动纲领,积极实施火炬计划并充分发挥火炬计划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引导推动作用,提出了大力培育光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重点扶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三大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的“2+3”工程,逐步形成了新型金属材料、计量仪表、电子机械、新型纺织服装材料、汽车电子及零部件等特色产业集群。其中,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三大产业2007年实现产值496.8亿元,占到了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90%。  相似文献   

2.
《广西经济》2010,(5):13-13
在近日召开的湖南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上,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人透露,按照"四千工程"的总体部署,该省已将"四千工程"发展目标进行细化。 产业方面,支持机械、有色、石化、食品、轻工等千亿产业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推动精品钢材、有色金属材料、电子信息通信、建材行业以及汽车等子产业加快向千亿台阶迈进,打造湖南的“超级产业”。  相似文献   

3.
一、广西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一大批中小企业崛起。我区各地尤其是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先后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如柳州已形成冶金、机械、汽车制造等产业集群;桂林已形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南宁已形成食品加工,桂西已形成有色金属,玉林已形成玉柴机器、福绵服装业等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4.
正长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是吉林省第一个开发区和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2009年,长春高新区制定并实施了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确定发展"六大主导产业"。重点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生物疫苗、基因工程、现代中药等领域,提升生物与医药产业。重点发展LED、半导体照明等领域,提升光电子产业。优先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形成特色鲜明、技术前沿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培育精优食品加工产业,  相似文献   

5.
产业     
<正>淮安实施"三大计划"推进台资高地建设淮安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台资集聚高地建设的若干意见》,未来几年将实施"三大计划",着力打造八大台资产业集群、八大淮台交流平台,升级六项"101服务"措施,全面推进台资集聚高地建设。一是实施"台资项目倍增计划"。紧紧围绕淮台产业发展的结合点,打造盐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业、食品产业、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现代农业、休闲运动等八大产业集群。二是实施"交流平台扩展计划"。打造企业、教育、科技、文  相似文献   

6.
一、成都市模具产业发展现状 成都市工业门类齐全、产品众多。已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医药、食品(含烟草)四大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壮大了冶金和建材产业,正在积极培育发展石油化工产业。2005年,成都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559.16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工业增加值90.68亿元,同比增长32.9%;汽车产业工业增加值51.4l亿元,同比增长24.5%。上述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对模具的需求。包括精密电子模具中的各类精密IC接插件、手机模具、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在世界各国的迅速发展及其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使其成为近年来众多学科关注的热点。在加快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按照产业集群的模式构建滨海新区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定位,并以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为例,阐述了运用产业集群观念促进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汽车电子产业是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交叉产业。发展汽车电子产业是我国汽车制造业进行产业升级的重大战略步骤。国家发改委正在以《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为纲,制定《“十一五”时期汽车电子发展规划》,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在加紧制定《“十一五”汽车零部件专项发展规划》,汽车电子产业将成为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大力支持的新兴产业。我国汽车电子产业聚集四大板块的核心城市上海、广州、北京、沈阳也正在紧张有序的制定适合本地汽车产业发展的汽车电子产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福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状况的分析,阐明福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态势,解构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职能的正确定位、企业自身的行为选择、市场环境的培育等三个方面着手,提出福建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傅炎康 《浙江经济》2009,(22):52-52
要坚持工业立市第一战略,着力打造氟硅产业、装备制造业和区域特色产业“三大千亿产业板块”,培育若干个具有国内竞争力和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1.
产业转型的核心是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模式转变。2009年以来,我区决策高层经过周密思考,审时度势,毅然选择了做大做强做优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机械、有色、冶金、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电子、医药、纺织、船舶修造、生物等14个产业,同时选择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和海洋作为新兴产业加以推进,从而合成“14+4”的产业结构,以全民创新为向导,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新区》2011,(10):33-33
“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将生物医药产业培育成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也明确要求举全市之力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尽快形成现代产业支撑体系的最重要载体和第一主导产业,发挥石家庄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优势和产业特色,建设河北省(石家庄)高端医药产业园,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是大连产业发展最快,形势最好的时期。大连装备制造、石化、造船、电子信息四大产业,有的已经成为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有的正在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在中国确立了领先地位,并位居世界前列。2010年,大连船舶制造能力达到1000万载重吨,成为中国最大和世界最大的造船城市之一;石油炼油加工能力超过3000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化工加工基地之一;风电核心部件总产值达到近百亿元,兆瓦级风电机组产能达到3500台(套),产值和装机容量均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软件业产值达到530多亿元,国际权威电子信息评估机构早在三年前就评定,大连软件业综合排序中国第一、世界第五。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以来,河南省开封市提出了“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思路,重点做大做强汽车电动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光伏、木材加工、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十大产业集群。经过多年的建设和近几年的快速推进,十大集群在开封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据开封市统计局数据,2012-2014年,十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分别为904家、934家和1021家,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355亿元、1671亿元和2030亿元,2014年,企业个数和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81.75%和85.57%。2014年,十大产业集群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匡算)为78.4%,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为39.6%,支撑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5.
《开放潮》2004,(11):24-29
中共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委书记郑有光:加速产业集聚打造“百亿电子城”。中共宁德市委常委、福安市委书记林旭荣:做强构大产业集群加快新兴沿海工业城市建设。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区长王瑞强:培育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提升鲤城区域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在于发挥其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培育与发展出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集群,使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又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其途径是实施基于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本报告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实施产业集群战略而培育与发展成为我国又一个重要制造业基地的基本思路、具体方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新区》2010,(7):8-8
株洲高新区三大产业进军千亿 今年,以打造千亿元产业为目标,株洲高新区产业集聚步伐加快。目前,该区正在重点打造3个千亿产业集群,即以田心高科园为主导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2013年将突破1000亿元大关;以董家塅高科园为主导的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集群,2015年产业综合收益将超过1000亿元;以河西示范园为主导的汽车整车及零配件产业集群,2015年左右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  相似文献   

18.
新材料是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三大科创高地之一,是支撑浙江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着重打造的4个世界级先进产业群之一。依据浙江省建设全球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与要求,构建由新材料科创高地为基本支撑,以“政、产、学、研、用”多元创新主体协同,以“制度、技术、人才、市场、资本”多要素协同为基本动力的新材料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动力机制模型,并据此提出加强新材料产业集群顶层设计、支持新材料产业研发创新、完善新材料产业集群价值网络、健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机制的实现路径,为新形势下浙江新材料产业发展和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历经20年的建设与发展,桂林国家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主导产业集群,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两个特色产业集群,即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三个产业集群已形成了配套完整的产业链,为同类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培育新材料、新能源、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当今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影响国际经济竞争的战略性力量,尽管当前江苏省产业集群发展位于全国前列,但仍与“十四五”科技规划中“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总体要求有明显差距,需要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以弥补自身不足。文章研究了比利时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三大主要做法:推行“竞争力集群”战略、为高端人才与相关企业提供充足政策支持、依托地理优势大力推进港口产业集群发展。接着对江苏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揭示了主导产业不突出、协同发展程度不高、品牌建设不够和整体创新能力不强、集群创新体系建设不完善、临港产业集群层次较低等问题。最后基于此为江苏省产业集群发展提出6点建议,分别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提供有力机制保障,加大中小企业参与度,构建评估体系,打造服务集群发展的高水平公共平台,着力培育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制造业名企以及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