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王强 《市场周刊》2005,(43):38-38
近段时间以来,车市铺天盖地的降价信息,营造出价格战一触即发的氛围。忙碌了一年的车市在最后的冲刺阶段,终于按捺不住焦急的情愫。削减库存、盘活资金,抑或让年终报表稍许好看一些,这些目标都横在通往年关的路上,令厂家和经销商倍感压力。重压之下,商家又挥舞着价格利刃杀入车市。  相似文献   

2.
目前,媒体疯传经销商库存压力暴增,各品牌价格战一触即发,关键时刻丰田又率先降价。记者因此走访了京城多家4S店。在走访中我们发现,经销商压力是有的,降价现象也是有的,但中国汽车市场的容量,经销商的抗压能力决定了大降价的时机目前还未到来,消费者等待的降价潮也许只能在三季度才能出现。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全国汽车销量环比下降10.37%,不少厂商开始担心起经营上的压力。去年一年都不知库存滋味的经销商,最近也开始为库存担心,五一之后,全国各地车价降声一片,各经销商都推出了花样百出的促销优惠,先前少见的优惠打折、官方降价也开始频频出现。马自达6的直降3万更是直接下探到A级车区间,给车市投下了一个重磅炸弹。  相似文献   

4.
江海 《市场周刊》2005,(14):34-34
今年以来,一汽丰田、天津一汽、奇瑞、一汽马自达、昌河北斗星、宝马等品牌轿车都纷纷降价。国产宝马更是以10万元创造了国产汽车最高降价纪录。尤其是今年春节前,市场降价车型之多、幅度之大,都是往年罕见的。然而,短短3个月过去了,市场上听到的最多的声音却是“经销商没车卖”。  相似文献   

5.
1996年初我国汽车市场来势迅猛的降价风劲吹南北,各主要汽车产销厂商纷纷采取措施,以扩大各自车型市场份额,拼争市场占有率和减轻库存压力。一时间,降价车型之多,时间之接近,降价幅度之大,是我国汽车市场前所未有的,形成了罕见的“价格大战。新景观。97年,降价竟销涛声依旧,特别是年初在北京市场的“微面大战”,  相似文献   

6.
今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产销量分别超过为668万辆和672万辆,在全球汽车市场稳居第一。然而,尽管上半年中国车市依然火爆,但与2009年相比,热度已经悄然下降,库存持续增加、降价此起彼伏,价格战已经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7.
回首2007年的中国车市,几人欢喜几人忧——新车型层出不穷,降价潮此起彼伏,在汽车企业和经销商一轮轮的明降、暗降背后,2007年中国车市的“降阶大戏”与以往有很大差别,正如前一段时间上演的喜剧大片《命运呼叫转移》一样,中国车市的降价也上演了一出“呼叫转移”的好戏。  相似文献   

8.
2004年车市里的“寒气”逼迫着4S店以平均15天关门一家的速度让众多4S店犹如惊弓之鸟,说不定下一个就会轮到自己。经销商们开始埋怨厂家盲目投产,库存增加导致车价猛降;埋怨消费者听信“谣言”持币待购在车市外徘徊;埋怨媒体成天报道车市要“崩盘”的消息搞得人心惶惶。  相似文献   

9.
志伟 《网际商务》2004,(8):88-88
2004年上半年,我国的汽车新政频出,政府对汽车消费市场的管理和指导进一步加强。国际车市巨头继续大手笔将重金砸向中国汽车市场,为今后在中国汽车市场站稳脚跟迈出大步。但中国车市的降价潮却一浪接一浪,汽车库存不断上扬。种种迹象表明,中国车市正酝酿着变革力量,这几股力量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中国车市,将中国车市翻向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市场周刊》2004,(40):28-28
筛选2004年的车市降价之最,几乎是一件很难完成的工作。一款车究竟降了几次,有厂商明降的明码标价,也有经销商暗降的相关数据,况且暗降不见得就没有厂商的支持。这也是今年车市的特有现象,“降价极限”很难以一个统一标准评判,本刊只能尽可能以市场综合情况为参照。  相似文献   

11.
7月中旬,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了2012年上半年"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吵闹了月余之久的经销商库存过高问题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2.
降价来了     
五月的销售惨淡给了今年车市一个并不太美好的初夏,各方信息都显示着,在本该淡季的6、7月将迎来一场降价热潮,无论是积压库存带来的销售压力,还是厂家生产任务的不合理化,或者市场供需关系的必然所在,总之,降价来了!  相似文献   

13.
<正>全国乘用车联席会2011年7月终端价格优惠指数显示,本年度2月份以来销售终端的平均优惠价格持续增加,通过市场走访我们还发现,即使是SUV市场中持续的紧俏车型CR-V、汉兰达、途观等车型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终端优惠。淡季当前,经销商库存压力大,日子更不好过了。这不禁令人联想到2010年9月的比亚迪经销商"退网门"事件,事件中经销商抱怨的核心词也是"库存"、"压库"。汽车经销商的库存问题是什么,其背后的根源又是什么?"压库"从字面上解读就是,车企要求经销商向其购入车辆,使"厂家库存"转化为"经销商库存"。向经销商进  相似文献   

14.
近日,"库存重压车企,四年一度黑色再临?"之类的醒目标题夺人眼球、屡见报端,更令处风雨飘摇中的车市动荡不安.据报道,今年前5月市场上库存车徒增,总量已经高达17万辆,其中轿车库存为14.44万辆,MPV为7812辆,SUV为1.77万辆.  相似文献   

15.
09年已经过去一半,回顾上半年,中国车市一片繁荣,在政策刺激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大经销商在上半年都交了满意的成绩单,从08年库存堆积的压力,到现在的库存紧张的可喜,让全国经销商普遍看好下半年的销售前景。  相似文献   

16.
“十一”黄金周期间,各汽车厂家纷纷开始祭出降价大旗,一场已经持续了3个月的价格大战,再次掀起高潮。在经历了持续两年的井喷式增长后,进入200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开始放慢了前进的步伐,任凭各路厂家纷纷降价血拼,车市依旧无法走出低谷。整个车市的持续低迷迫使所有人都在问:“中国的车市究竟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中国的消费者捂紧了自己的钱包,坐壁观望汽车厂家间的殊死拼争?”  相似文献   

17.
2004年车市里的"寒气"逼迫着4S店以平均15天关门一家的速度让众多4S店犹如惊弓之鸟,说不定下一个就会轮到自己。经销商们开始埋怨厂家盲目投产,库存增加导致车价猛降;埋怨消费者听信"谣言"持币待购在车市外徘徊;埋怨媒体成天报道车市要"崩盘"的消息搞得人心惶惶。 经销商们怨气冲天,可是为何不从自身找找原因呢?巨资投建的超豪华4S店是否名副其实?4个S到底有没有做到位呢?有些经销商们已经开始自省,但是长期忘却服务,被称为汽车市场最  相似文献   

18.
程维 《市场周刊》2004,(21):32-32
目前国内轿车市场连续两年超过60%的增长速度令其它行业相形见绌。前不久,上海通用汽车的部分中高档车降价8%一11%,最高降幅达4万元,凯越舒适版降至12.98万;南京菲亚特3月份也曾降价21万元。像这样引发车市“地震”的降价举措近年来可谓此起彼伏,降价已成为车市最强劲的旋律。但是,在整车价格一路走低的同时,汽车配件价格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障奥运期间北京的交通畅通和空气质量,北京市采取了多项跟汽车有关的整治措施。从7月1日起,北京市实行了奥运期间机动车临时管理措施,所有大型货车禁止进入五环以内。这项措施将对北京车市供应情况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但是.在记者走访京城各家汽车交易市场时,多数经销商仍表示奥运期间他们的库存还是比较充裕的。  相似文献   

20.
今年1-4月全国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64%和61%。继2009年车市火爆后,中国汽车继续保持了高增长势头。上半年车市的井喷也给下半年车市的增长带来了动力,很多车企纷纷将多款重量级新车投放下半年车市。本刊记者评选出了5款下半年即将上市的重磅车型,持币待购的消费者不妨参考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