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村展望》1997,(4):10-10,12
绥滨农场1997年首批确定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进行以兴办家庭农场建立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验,1994年转入以建立现代农垦企业制度为主题的改革试验。经过十年的改革,促进了农场经济快速发展。1996年,农场粮豆总产达到2.8亿斤,比改革前的1984年增长2.6倍;工农业总产值2.63亿元,增长10倍;劳动生产率2.43万元,上升6.4倍;实现利税1032万元,增长6.6倍;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87亿元;人均纯收入4508元,增长10.5倍;家庭农场总收入22086万元,比19985年增长9.6倍。  相似文献   

2.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1989年以来,江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连续6年保持着持续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主要表现在:(一)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4年,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比1983年增长4.37倍;农业总产值380亿元,增长2.4倍。在农业...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灌阳县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199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26亿元(90年不变价),比1990年翻了1.57番,比广西同期的1.2番快0.37番;农业总产值4.33亿元,比1990年增长2.47倍,比广西同期增幅82.19%高出164.81个百分点;乡镇企业营业收入12、20亿元,比1990年增加1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219元,比1990年增加1661元,增加近3倍,高于广西同期增幅1.33倍。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199O年的32%下降到1996年的6.30%,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认贫…  相似文献   

4.
《农业技术经济》1985,(7):27-29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从纵向上看,徐州市农村经济发展是比较快的。1984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9.3亿元,比1978年增长1.2倍,年递增14.1%;粮食总产81亿斤,比1978年增长一倍。人均占有1,159斤;乡镇企业产值11.3亿元,比1978年增长7.4倍,年递增42.5%;农村经济商品率为56.4%,比1978年增长近一倍;  相似文献   

5.
(一)建国50周年来,新都县按照四川省委、省府和成都市委、市府的部署,不断探索县域经济发展道路,以推进农业高效化、农村工业化、城镇现代化为重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了富民强县的目标。199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4751亿元,比1949年增长74倍;财政收入达294亿元,增长503倍;工业总产值达6981亿元,增长584倍;农业总产值达62亿元,增长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89亿元,增长216倍。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23元…  相似文献   

6.
《云南农村经济》2003,(1):36-37
产品总量持续增长,已成为农业支柱产业。到2001年,全省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48万吨,人均占有量达到57.98千克,比1978年增长4.74倍。畜牧业产值由1978年的27.9亿元增长到213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30.2%,在全省农业总产值结构中仅次于种植业,居第二位,分别比粮食、烤烟产值高34.6亿元和152.2亿元;农民出售产品的现金收入中有37%来自畜产品。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十七年来,1995年同1978年相比,我省农业总产值由53.45亿元增加到430.4亿元,增长了7倍(按1990年不变价,1995年的278亿元,增4.2倍);粮食总产量由86.4亿千克增加到118.89亿千克,增长37.6%;乡镇企业总收入由6.03亿元增加到600亿元,增长近100倍;农民人均收入从130.6元增加到1011元,增长6.7倍。回顾十多年折农村改革历程,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影响京郊农民收入的因素和对策冯志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京郊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京郊海淀区为例,199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已达35.9亿元,比1980年增长13倍;纯收入7.4亿元,增长5.2倍;上缴国家税金1.6...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安陆县伏水区辖“四乡一镇”,共有1.2万多户,5.8万多人,6.4万多亩耕地(其中水田5.6万多亩)。1984年工农业总产值4,347万元,比1983年增长58%,比1980年增长2.6倍。人均纯收入485元,比1983年增长15%,比1980年增长近6倍。伏水区农村经济出人意料的繁荣,乡镇工业的发展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80年乡镇工业总产值只有138万元,占当年工农业总产值的11%;1984年一跃为1,498万元,占当年工农业总产值的34%,比1980年增长近10倍。在乡镇工业中,最重要的是建材业、化纤针织业、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们去呼兰、双城、尚志和延等四县(市)了解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总体上看,粮食丰收、畜牧业和多种经营有很大发展、乡镇企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特别是党的14大以来,农村积极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是积极转变观念。尚志市提出转变五个观念:以计划调节为主转变为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观念,以封闭、内向为主转变为以开放、外向经济为主的观念,以依靠资源、投入为主转变为从依靠科技、人才为主的观念,以求稳怕乱为主转变为高速发展、敢闯、敢试为主的观念。二是积极推进市场建设。近两个月来,农村粮食资料市场、农副产品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劳务市场等正在各地兴起。双城市已新建成兰棱黄牛市场、韩店猪市场、周家大市场等6个专业和综合市场,特别是周家大市场已成为省内、外很有影响的大市场。尚志市也准备投资1000万元建1.2万平方米的大厦,形成商贸城。三是认真规划经济发展上新台阶的方案。双城市、尚志市调整“八五”和“九五”的经济发展目标,提出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在1990年的基础上,到1995年翻一番,到2000年再翻一番;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到2000年分别翻两番以上和一番以上的规划。延寿县制订了五年脱贫规划,到1997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5亿元,年均增长14.8%;社会总产值达到8亿元,年均增长14.3%;财政收入实现4000万元,正常性支出全部自给。呼兰县为了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出1993年新的发展目标,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4.9亿元,比1992年增长15.5%,农业总产值8.2亿元,增长7.9%,乡镇企业总产值6.3亿元,增长26%。  相似文献   

11.
长沙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方针,坚持用城乡一体化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认真探索以城带乡、以镇带村、以点带面发展的路子,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2010年,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02亿元,增长4.5鬈;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达到10640元,  相似文献   

12.
王宪章 《农村展望》1990,(12):35-35,31
家庭联产承制的推行,确立了农户作为农村社会经济细胞的地位,重新把农业生产的着眼点建立在劳动者对个人利益的关心上,初步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有效结合。牡丹江市郊区农村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超常速增长趋势。1984年以来,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7亿元,增长了11倍;人均收入达到1,100元,增长了2.5倍。与此同时,“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中的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脆弱,已经无法满足农民对社会化服务的渴望。如何使村级集体经济走出困境,并不断发展壮大?笔者就牡丹江市郊区农村的实践提出了两点看,谨供商榷。  相似文献   

13.
从1978年起温州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1984年与1978年相比,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都翻了一番多,农村工业产值增长8倍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增长5倍多。农村业已形成的10大专业市场,1984年总成交额达9.55亿元。温州经济在迅速发展中,还展示出鲜明的特色。1984年,家庭工业产值占农村工业总产值的75%;家庭经济的运输业产值占全市交通运输业总产值的70%;全市饮食业总营业额中,家庭经营的占73%。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们松江县仓桥镇经济发展迅速。199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0.27亿元,比1992年的2.3亿元增长7.8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亿元,比1992年的0.89亿元增长3.2倍;完成利税1.35亿元,比1992年的3340万元增长3.4倍。今年上半年,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去年同期比较,三业总产值净  相似文献   

15.
无锡县前洲乡以其乡镇工业的发达名弥全国。1983年乡镇工业的总产值为9,557.09万元,利润为2,173.64万元,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总计6,213.9万元。比1970年产值增长了61.2倍,利润增长61.55倍,固定资产增长139.9倍;比1978年产值、利润、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分别增加2.7、2.6、3.1和17.4倍。乡镇企业的发展,改变了前洲乡单一的农村经济结构,极大地促进了该乡经济的发展。1983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已达1.077亿元,比1978年增长2.4倍。其中,乡镇工业的产值就占88.7%,而农业仅占5.8%。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前洲乡的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围绕着乡镇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展开,具有一定的趋势性,很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50多年来城乡经济均有较快发展,但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云南从1952年至2002年的50年中,总人口由1695万人增加到4333.1万人,增长1.6倍,年均增长1.9%。工农业总产值由13.41亿元增加到2588.01亿元,增长47倍,年均增长8%,其中,工业总产值由3.8亿元增加到1850.46亿元,年均增长11.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9.6亿元增加到737.55亿元,年均增长4.4%。  相似文献   

17.
农村改革20年来,宜春地区农村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建国以来宜春农村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1997年比1978年,全区农业总产值增长1.65倍;粮食总产增长71%;油料增长6.4倍;棉花增长3.9倍;水果增长14.5倍;生猪出栏增长3...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乡镇企业有了较快发展。1984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709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乡村两级企业产值达1,268亿元,比上年增长36.5%,超出了近几年平均增长速度的1倍多,高出社会总产值增长13%的1.8倍。四川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88.8亿元。其中,乡村两级企业产值71.6亿元,比上半年增长41.1%,高出全省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3.1%的2.1倍。去年四季度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出现了新摊子铺得过多,投资规模过大,速度过高的问题。据上海、天津、山西、四川等13个  相似文献   

19.
云县非公有制经济起步晚,近年来发展较快:(一)经济总量增长。到2005年6月,全县共有非公有制经济达4579户,同比净增57.69%;注册资金4.6亿元,同比增加51.94%;实现工业总产值6亿元,营业收入5.6亿元,分别比2004年同期增长13.7%和9.0%;上缴税金0.46亿元,同比增加0.13亿元,增长31.7%。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商品生产突飞猛进,货币流通也在迅速发展,市场空前活跃。凤阳县1984年末市场货币流通量为3,089万元,其中,农村为2,480万元,比1978年的356万元增加5.9倍,人均占有量44.22元,比1983年的42.64元增长3.7%。其特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货币流通量的增长速度农村快于城镇。全县1984年工农业总产值为34,962万元,比1978年增长1.81倍;货币流通量1984年为3,089万元,比1978年增长2.9倍,其中农村货币流通量为2,480万元,增长5.96倍;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为10,008万元,增长2.4倍,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3,459万元,增长1.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