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认真做好个人风险客户的退出与管理工作,促进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和品质提升,本文结合农行襄阳分行个人资产业务发展现状,就个人风险客户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力求通过数据和分析来探讨个人风险客户的有序退出。  相似文献   

2.
风险投资的高收益是通过风险投资成功的退出而实现的,可行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成功的关键.只有风险投资顺利成功的退出才能够使风险投资这一动态过程循环往复,不断获取风险资本增值.风险资本家实施风险投资项目退出时必须对退出时机和退出方式进行选择.文章主要对风险资本选择最佳退出时机以及退出方式时应该考虑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最佳退出时机以及退出方式的选择遵循投资收益最大化的准则.  相似文献   

3.
建立和完善客户退出机制,是当前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按照“有进有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原则,区分潜在风险客户和事实风险客户及企业的不同情况,选择最佳退出方式;要加强信贷市场预测,把握最佳退出时机,预见性、主动性地防范信贷风险;要把客户退出工作作为业务综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对存量资产建立起经常性的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忽视潜在风险客户预见性退出的问题,透析了商业银行“重营销,轻退出”的现状及成因,对客户预见性退出的方法措施及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前,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改的深入进展,一部分机构退出了市场。从防范风险的理念出发,必须对机构退出市场出现的各种风险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6.
商学院     
在风险投资退出中,主要涉及到三方利益——风险企业、风险资本和新进入的第三方投资者,而退出方式主要有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实践和探索经历,结合当前国内的政策和法规环境,简要地评述了风险投资的退出理论.系统地分析了其退出的特殊性,详细地探讨了开展中外台资风验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本文认为.国外风险投资机构(基金)要进入中国,退出渠道问题将成为主要障碍。为了更好地拓展投资业务,它们必须寻求与本土风险投资家或者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本文重点探讨了中外合资风险投资的八种运作横武,并在总结其退出渠道、特点,优势和存在价值的基础上,对风险控制、投资效益,资金利用率、资金管理机制的合理性、资金管理者的聘用等方面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当前各行对贷准入机制的研究较充分,在实践中已基本落实到位,确保了新增贷款安全、高效运行。但对信贷退出机制的研究不够,在实际工作中信贷退出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信贷结构的调整滞后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因此,在当前信贷资产经营管理中迫切需要研究和建立信贷退出机制。从广义上讲,信贷嫁出包括对正常到期贷款和潜在风险贷款的主动笥退出和对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前需要建立信贷主动退出机制,后需要建立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机制。本结合苏州农行分行近年来实践,着重对建立和完善信贷主动退出机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9.
信贷资金早期退出机制是银行在贷款投放过程中,发现危及贷款安全的事实苗头,或者贷款项目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将对贷款造成潜在风险时,采取主动退出,提前收回未到期贷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一种新的经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和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叠加影响下,我国中小银行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呈现“集中”态势。中小银行资产质量真实性和风险积聚问题加速暴露,成为我国当前一段时间金融风险防范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本文构建了中小银行市场退出预警风险评价模型,建立退出预警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然后运用2018—2021年白银辖内银行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与辖内中小银行风险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马冰 《福建金融》2007,(8):29-32
商业银行的内在脆弱性和外在经济周期影响性,是引发其市场退出的重要原因,而资本金不足、资产质量差和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又弱化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成为导致其市场退出的主要因素。本文认为,通过完善市场退出机制,不仅可以减弱商业银行市场退出对宏观金融市场和微观经营主体的负面影响,还可以在维护金融稳定的基础上,有效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路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上市公司收购的动力及融资能力、主板市场的市场容量和风险投资退出的迫切要求等方面入手进行论证,得出了上市公司对风险企业的收购和兼并将成为目前风险投资的主要退出路径这一结论,并对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退出路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运用节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诺金 《中国金融》1999,(4):19-19,21
市场退出机制确实具有化解现实风险、防范未来风险、警示公众关注风险的作用,也是市场化过程中实现优胜劣汰,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必要措施。但市场退出机制,尤其是金融市场的退出机制必须慎用,否则,会产生事与愿违、弊大于利的不良后果。因为金融是一个具有公共性的产业...  相似文献   

14.
风险资本有五种退出方式,全部退出或部分退出的选择,以及不同的部分退出方式的选择,都将影响最终的收益效果。  相似文献   

15.
1999年4月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其后,华融、东方及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肩负着盘活银行不良资产和推动国企改革的重任,四大公司的公司章程中规定生存期暂定为10年,因而它是不会无限期在存在的,它将尽可能早退出,本文将对资产管理公司(AMC)的退出方式及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银行信贷,是资金使用权转移的活动。贷前,资金使用权掌握在银行手中,银行居于主动地位;贷后,资金使用权掌握在借款人手中,银行居于被动地位。居于被动地位的银行,唯有做好贷后管理工作,通过预见性、前瞻性的风险预警和风险监管以及切实可行的退出措施,才能防范信贷风险,保证信贷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7.
运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方式化解金融风险的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是金融机构终止存续状态的一种行为 ,对遏制金融风险的蔓延、保护个人存款人的权益、提高公众风险意识有着积极作用 ,但同时又在危及中小金融机构信誉、积聚风险等方面存在负效应。究其原因 ,市场退出方式本身的缺陷和不足是关键。这就要求在今后的金融风险处置上要多管齐下 ,综合治理 ,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慎用市场退出方式、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8.
完整、广义的债转股应当包括债转债、狭义债转股、股权退出三层含义,债转债是债转股的法律前提和必由之路,只有经过债转债这个环节,债转股才能依顺利进行,只有通过规范资产管理公司的地位,明确其权利义务,依法对债转股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债转股才能为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三年脱困的战略目标发挥作用;股权退出意义在于最后化解风险,收回投资,法律支持是资产管理公司实现股权退出的重要手段,国家应赋予资产管理公司更多的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19.
以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能够降低股价崩盘风险;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还能够通过促进战略型社会责任的履行,进一步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而自利型社会责任对股价崩盘风险的中介效应存在滞后性。  相似文献   

20.
宏观经济对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风险投资退出经验表明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因时间和地域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自2007来以来,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发生了剧烈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退出方式的选择对于风险投资退出和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影响到退出的可行性和各参与主体的收益,而且还影响退出后受资公司的发展。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主要有上市退出和出售退出两种,其中出售退出包括并购和股权转让两种。国内外学术界历来重视对最优退出方式选择的研究,一些学者分析了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