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4 毫秒
1.
公民参与(Citizen Participation)源于古希腊雅典的直接民主模式,通常又称为公共参与、公众参与,就是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一切活动。“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是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一条原则性要求,而社会保险政策要解决的是同公众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要保证社会保险政策有较高的支持度和生命力,就不能忽视政策过程中公众的有效介入。因此,如何提高公民参与社会保险公共决策的有效性成了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公共政策是现代政府履行其职能的主要手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政治民主化的推进,公众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以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本文在分析公众参与政策过程的重要意义与作用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我国公众参与政策过程的主要问题在于意识薄弱、物质条件薄弱、参与方式有限以及有效性较低,并提出了推进公众参与政策过程的制度路径.  相似文献   

3.
朱波 《理论观察》2008,(2):31-32
公共政策合法化应该包含合法学意义上的合法化与合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化,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但又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完整内涵。扩大公民政策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公民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参与公共政策过程,表达自己的利益需求,对于促进公共政策的合法化有着重要意义。公民政策参与有助于增加公共政策的透明度;公民政策参与有助于提高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基础,增强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同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系统动力学视域,通过建立相应基模,分析当前我国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现状,并针对“良性循环”、“富者愈富”现象,指出公众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新途径:民意调查;民意调查作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渠道,在实现公众参与的广泛性、真实性、有效性、有序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使民意调查在公众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力 《重庆与世界》2014,31(10):62-65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特征,政策制定科学化与民主的要求,以及"政府失灵"的存在,使得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成为必要。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十分必要。在对政府和公众的角色定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和公众两个方面探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银行同业公会:官银、银银间的“润滑剂”据有关方面透露,我国银行参与国际金融竞争,经常遇到尴尬的歧视性待遇。因为,中国银行家的身份,往往被视为代表中国“官方”———依照国际游戏规则,国际金融竞争必须在非官方的“自由”原则下进行———“官身不由己”,与游...  相似文献   

7.
黄倩 《魅力中国》2010,(6):158-159
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是公共政策实现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提高政策有效性和政策执行效率,体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内在基础,即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有效实施是以合法性为前提的。影响公共政策合法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公众态度。公众态度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全部过程。为了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进而获取和保证公共政策合法性,就要求公共政策的制定尽最大可能争取公众时公共政策的认同和支持。本文以武汉市公交线网优化政策为例,论述了该项政策的合法性,文章运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方法首先从理论知识出发阐述了公共政策的内涵及功能,界定了公共政策合法性的概念,进而引出政策实例,分别从政府视角和公民参与的视角论述了该项政策的合法性,最后分析得出武汉公交线网优化政策缺乏合法性依据的结论,并倡导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公民参与,使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真正符合民意,达到全社会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刘东杰 《乡镇经济》2011,2(2):17-20
广泛的公共政策参与是政策过程民主化的需要,也是彰显公共政策民主化的重要方面。但是,由于受到参与主体参与意识的束缚、政策权威主体的排斥、参与路径不畅等因素的制约,在我国政策领域还普遍存在着被动政策参与。  相似文献   

9.
马强 《魅力中国》2011,(8):101-102
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保证.对于民主理论与价值的发展至关重要。传统公共决策系统的弊端和决策者的官僚主义习气以及公众自身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的缺失。本文努力探索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现实的意义,以及在参与途径上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途径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10.
邬明瑞  曹青 《魅力中国》2014,(19):57-57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政策过程对于弥补现有行政体制缺陷、建立广泛而理性的政治参与机制、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中面临着内外困境,如关于NGO的法律和制度不完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缺乏沟通、自身的“非营利性”和“利益驱动”之间存在矛盾等。以西方非政府组织参与政策过程的方式为借鉴,应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非政府组织自身等方面做出改进,提高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能力。以期真正实现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刺化。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是政府治理社会的重要工具,大数据时代的公共政策体现出了全面性、客观性、实时性、预测性和参与性的新特征,大数据技术扩大了公众参与的程度,使得公众对待政策的态度更加积极,提高了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然而大数据本质上仍然是工具理性思维,价值因素很少被考虑,政策价值取向的中立化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12.
理性是现代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观念之一,公共政策活动中的公共理性的体现不仅是政策制定的发展方向,也是人类政策活动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社会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活动成为一种必然和必需,面对公众有时选择通过群体性事件或过度依靠网络表达政策愿望,审思和建构公民在公共政策活动中的公共理性是提高公共政策活动中的民主性的必要条件,为此有必要通过重视公民话语表达、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扩大公民政策参与等方式培育公民的公共理性。  相似文献   

13.
构建以人为本的公共政策制定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变传统的政策制定模式,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价值取向。构建以人为本公共政策制定模式,必须将人民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让公众充分参与公共决策,强调公共政策目标的立体化,逐渐形成新的公共政策制定模式。  相似文献   

14.
宋源 《理论观察》2003,(3):20-22
全球化趋势是当今时代的突出特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各个国家的各个方面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其中也包括它对我国政策执行系统的影响。一方面,它可以为政策执行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它又对我国政策执行系统自身结构的调整和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在全球化进程中改进我国的政策执行系统势在必行。其途径主要定位在从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公共政策执行体制以及公共政策执行方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它是“image”(形象),是需要主体的参与和实践检验的事务,“能够引起人的思想和感情活动的具体情况和姿态”(《现代汉语词典》). 国家形象可以通过采取战略方式逐步地、有目的地提高,如通过媒体对外传播自己的积极正面形象、通过官方或非官方援助树立良好的形象.很多国家都很重视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他们通过积极打造对外经济援助的形象、打造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6.
何佳 《理论观察》2014,(9):29-31
传统由政治权力精英控制的公共政策议程设立的单一格局,已难以适应我国社会利益主体和问题多元化、公众力量快速崛起以及新媒介迅猛发展的大潮流,公共政策议程设立逐渐走向多元开放性。在此形势下,坚持政府主导,重视多元主体参与方式与行为,不断优化公共政策议程设立的多元开放性过程则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日本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公众参与是日本环境保护史中的一个重要“法定”。80年代以后,在环境管理方面,日本政府通过将公众环境权益法律化、制度化、将公众参与的程序纳入政策制定的过程中等手段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制衡的作用,从公众参与机制的实施效果看,其对日本环境管理的作用是难以替代的。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是现代国家管理的基本要求,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保证公共政策制定科学化和民主化的理性选择。然而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仍然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缺陷,制约了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为此必须完善我国公民参与的相关制度,保证公众参与的广泛性和有效性,以实现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9.
公众参与是政策制定主体之外的个人或者组织对政策制定过程产生影响的一系列行为的总和。其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较高的公众素质、参与型政治文化、良好的法律制度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有效公众参与的实现条件。在对目前中国阻碍公众参与的相关障碍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完善公众参与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20.
解码微公益     
公益事业被认为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之一。随着我国掀起的"微博热",传统官方或半官方的公益组织在公益领域所占的地位及对民众的吸引力明显下降。公众参与公益的模式更多地转向了微公益。所谓微公益指的是每个人都可以从微不足道的生活小事中做起参与公益活动。目前对微公益"微"的界定大致有两种:一种指参与主体之微和力量之微。它的参与者绝大多数是普通民众,对于善举它强调有和无,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