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搭售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的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在销售商品时,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其他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的行为。该行为具有如下特点:1.行为的主体是具有一定市场优势地位的经营者,这种市场优势地位是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主要指经济优势和技术优势。2.经营者实施行为利用的是其市场优势地位,而不是其他手段。这种优势地位主要表现为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具有某种特殊性质,使购买者对其有着特殊需求,或者经营者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具有独占地位,购买者若不与其交易会带来极大的…  相似文献   

2.
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学习讲座第十七讲搭售和附加不合理条件交易行为国家工商局条法司合办一、什么是搭售和附加不合理条件交易行为1、搭售的概念搭售是指经营者在销售一种商品(或提供一种服务)时,要求购买者以购买另一种商品(或接受另一种服务)为条件。比如在销...  相似文献   

3.
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行为的认定 ,实际上是对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 ,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 ,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行为的认定。因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保护 ,不是一种授权性的保护 ,而是对已经存在的客观事实的认可。某一商品名称、包装、装潢只有在发生了仿冒 ,引起或可能引起商品的混淆 ,使购买者发生误认时 ,才对商品名称、包装、装潢权的归属给予确定 ,以保护公平竞争 ,维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防止消费者误认。也就是说 ,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  相似文献   

4.
一、保护知名商品特有名称的意义商品的名称可分为通用名称和特有名称。通用名称是表示某一类商品的名称,具有区别不同商品类别和反映商品主要功能、用途等作用;特有名称是表示特定经营者的商品的名称,具有在同类商品中区别商品经营者的作用。由于特有名称具有区别特定商品的作用,同时各经营者的商品又存在质量、服务等方面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商品声誉,因而特有名称对消费者选择商品非常重要,与消费者利益紧密相联。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经营者不是通过提供良好质量的商品,树立自己的市场信誉和商品形象来赢得消费者,而是通过仿…  相似文献   

5.
针对元旦、春节期间市场活跃,仿冒、误导等违法行为表现突出,经营者和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特点,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工作部署,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于1999年冬至2000年春组织一次仿冒行为、误导行为的专项整治。这次专项整治重点打击下列违法行为:①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行为;②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行为;③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的行为;④对商品质量等做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或虚假宣传的行为,特别是利用乱排序、乱评比的结果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或虚假宣传行为;⑤不…  相似文献   

6.
有奖销售     
有奖销售是指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时,附带性地向购买者提供物品、金钱或者其他经济利益的行为。有奖销售的目的是销售商品,“有奖”即提供奖品只不过是经营者为了实现销售商品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经营者只要以提供奖品的方式来促销其商品,不论其是向购买者提供奖品,还是向其他人提供奖品,均应构成有奖销售。国家工商局于1998年4月2日在《关于有线电视台在提供电视节目服务中进行有奖竞猜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答复》(工商公字犤1998犦第55号)中,对有奖销售作了进一步规范:“《反不正当竞争法…  相似文献   

7.
第一条为加强对商品展销会的监督管理,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保护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商品展销会,是指由一个或者若干个单位举办,具有相应资格的若干经营者参加,在固定场所和一定期限内,用展销的形式,以现货或者订货的方式销售商品的集中交易活动。第三条举办商品展销会的单位(以下简称举办单位)、参加商品展销会展销商品的生产者或者经营者(以下简称参展经营者),均应当遵守本办法。第四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商品展销会进行登记和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8.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规定:“经营者销售商品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但该法的“法律责任”一章中对上述强行搭售商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无相应的罚则。自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的新《消法》第十六条第三款也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市场消费安全问题一直是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从消费者、经营者和监管者三个层面就我国农村生活消费安全问题展开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导致农村生活消费安全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落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维权意识弱、政府监管失灵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对农村消费者进行消费教育,加强农村商品经营者自我监管,加强对伪劣产品生产者的监管,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系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相关市场的界定通常是对竞争行为进行分析的起点,是反垄断执法工作的重要步骤。 我国《反垄断法》第十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相关市场,是指经营者在一定时期内就特定商品或者服务(以下统称商品)进行竞争的商品范围和地域范围。”此条对相关市场作了概念上的界定,不难看出,界定相关市场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相关商品(含服务)市场和相关地域市场。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使许多人走进了市场,有市场就有了竞争。法律保护正当竞争,禁止不正当竞争。为了防止、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我国早在1993年9月就颁布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一个经营者,只有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才能与其他经营者公平、合法地进行正当的竞争。那么,什么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呢?《反不正当竞争法》从我国市场经济的情况出发,在第二章规定了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涉及到个私经营者的具体有:一、市场混淆行为。是指经营者采用假冒或者模仿之类的不正当手段,使自己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相混淆,从而导致或足以导致购买者…  相似文献   

12.
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是指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项的规定 ,擅自将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作相同或者近似的使用 ,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 ,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行为。这一行为的法律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仿冒的对象是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二是仿冒行为表现为对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擅自作相同使用或者近似使用 ;三是从仿冒行为的后果看 ,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 ,使购买者误认是该知名商品。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称仿冒行为,是指擅自将他人的注册商标及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作近似的使用,造成与他人注册商标及知名商品相混淆,足以引起购买者误认的行为。仿冒行为是国家法律禁止的违法行为。我国《商标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擅自在同一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近似的商标的,构成侵犯商标专用权。《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二)项规定,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由于仿冒行为是一种相近似或雷同的使用,而非完全相同的直接假冒,因此,…  相似文献   

14.
商标保护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保护的经济分析张圣平商标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使自己销售的商品(或服务,下同),在市场上同其他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的商品相区别而使用的一种标记。商标发展到现在,其内涵除标志商品区别外,还包括该商品的原料、产地、技术、质量以及企业的形象、信誉等与商...  相似文献   

15.
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学习讲座《工商行政管理》编辑部,国家工商局条法局合办第七讲仿冒行为一、仿冒行为的概念及特征(一)概念仿冒行为是指经营者对他人的营业标志或商品(含服务)标志擅自作相同或者近似之使用,致与他人的商品发生混淆的行为,亦称混淆行为。其实...  相似文献   

16.
正明码标价是指经营者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按照规定的要求向经营者消费者明白表示多少价钱的形式。《价格法》将明码标价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确,规定经营者必须履行明码标价的义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公开标示商品价格、服务价格等有关情况的行为。明码标价作为价格管理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二、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行为要件“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实质上就是一种强制交易行为 ,即在公用企业予以“限定”的情况下 ,购买者只能购买公用企业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 ,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决定购买其愿意购买的商品或者自由选择销售商 ,或者按照自己的意愿不购买。公用企业之所以能够实施强制购买行为而购买者又不得不听从其摆布 ,就是因为其具有别人“离不开、惹不起”的独占地位。例如 ,自来水公司都有特定的供水区域 ,在该区域内是独家经营的 ,自来水的用户离不开其提供的服务。“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你局《关于对移动电话机经营者不履行“三包”责任进行处罚适用法律问题的请示》(京工商文犤2002犦65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移动电话机经营者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更换、退货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拒不承担“三包”责任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五条和《移动电话机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信息产业部令第4号)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条第(七)项的规…  相似文献   

19.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规定的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的含义包括:1.限定用户、消费者只能购买和使用其附带提供的相关商品,而不得购买和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同类商品;2.限定用户、消费者只能购买和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生产或者经销的商品,而不得购买和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同类商品;3.强制用户、消费者购买其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及配件;4.强制用户、消费者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5.以检验商品质量、性能等为…  相似文献   

20.
电子商务作为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商品交易和其他商业活动的商务模式。在最近几年飞速发展,被喻为“21世纪整个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从购买者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的角度。一般将电子商务分为三类。一种是经营者对经营者模式,即B2B模式另一种是经营者对消费者模式,即B2C模式,第三种是消费者对消费者模式。即C2C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