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合顶板巷道支护方式影响巷道掘进安全及效率,本文通过对无支护情况下巷道围岩破坏范围进行研究,对巷道的支护形式进行设计,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得出了支护条件下巷道围岩变形情况,为该类型的巷道进行有效支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矿井巷道回采中,要保证巷道支护安全性,必须结合巷道情况科学设计锚杆支护方案,根据巷道围岩变形情况优化锚杆支护效果。本文从矿井巷道回采中锚杆支护技术概述引入,分析矿井巷道回采中锚杆支护的作用机理及理论假说,并结合矿井巷道回采的破坏类型和机理,研究矿井巷道回采中锚杆支护技术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3种不同支护方式下许厂煤矿4302轨道巷围岩变形及应力分布情况,并择优选择了锚网基础支护、预应力锚索加强支护的支护方式。经现场工程实践验证,此种支护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巷道围岩变形,改善巷道顶底板及底角受力状态。  相似文献   

4.
根据6138工作面地质条件和生产情况,采用FLAC3D软件对沿空留巷锚杆支护、锚索支护不同的支护方案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比了不同方案的巷道围岩破坏情况、巷道变形情况、应力分布特征等,优化了6138机巷沿空留巷的支护参数,设计了该巷道的支护方案。目前该方案已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近距离采动影响下巷道支护技术,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分析了巷道受动压影响时围岩应力变化情况,发现巷道所处区域应力水平为原岩应力的1.8倍左右,巷道顶板出现的拉应力区是巷道顶板破碎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出高强锚杆支护系统可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井下试验结果表明,1552工作面回风巷采用高强锚杆支护系统巷道变形量只有40mm左右,有效解决了1552工作面回风巷的支护技术难题,为近距离采动影响下松软破碎煤层巷道支护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1304N回风巷是小煤柱送巷,受1303N回采工作面采动影响,顶板压力大,巷道施工期间支护困难,选取不同的支护材料,通过比较观测巷道变形量,确定合适的支护材料.对巷道变形量严重地点,采取措施减缓巷道的变形量.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增加了巷道的支护强度,减缓了巷道的变形量,增加了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7.
巷道变形一直是危害巷道安全的首要问题,本文结合一复合顶板的巷道,详细分析了其原来支护方式下的变形过程和后期改进支护方式巷道围岩的破坏过程,形成对比,重点分析了复合顶板的情况下该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的特点,为判断巷道的有效支护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禹州煤田软弱厚夹层顶板煤巷为研究背景,分析巷道失稳破坏影响因素,得到巷道失稳破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巷道围岩软弱、巷道围岩应力较大以及支护方式不合理。探究煤巷顶板软弱厚夹层情况,并对软弱厚夹层顶板煤巷支护方案及断面进行优化设计,顶板采用梯次锚网索+W钢带支护,帮部采用锚索注浆加固联合支护方式。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采用优化支护方案后,巷道围岩变形量较小,变形速度明显较低,围岩控制效果较好,可有效保障巷道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巷道围岩支护质量,以霍尔辛赫煤矿3503工作面进风措施巷道为工程背景,采用锚杆无损检测手段对巷道掘进迎头后方锚杆进行受力检测,基于锚杆无损检测结果,综合考虑工作面的地质条件、支护参数和管理水平,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锚杆支护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进风措施巷的支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巷道锚杆支护质量良好;现场对巷道变形量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巷道围岩变形在20d左右趋于稳定,顶板最大变形量为40mm,帮部最大变形量为52mm,围岩变形量较小,巷道支护效果良好,验证了综合模糊评价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7203运输巷顶底板均为软岩,巷道在采用锚网索+钢架棚方式支护时,存在围岩变形量大、支护效果不佳等问题。为此,结合南翼二采区7203运输巷现场实际情况和围岩岩性等,本研究提出了采用锚注方式支护围岩。具体而言,巷道的巷帮及拱顶采用锚杆+中空注浆锚索+钢筋网+喷浆方式支护,而底板采用中空注浆锚杆+喷浆方式支护。本文详细介绍巷道支护技术方案,该方案可增强围岩强度和承载能力,并使围岩与支护体系形成整体,共同抵抗围岩变形。实践表明,7203运输巷围岩变形量大的问题得以较好解决,可满足巷道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某煤矿61607主运顺槽在原支护方案下围岩变形较大的问题,对原支护技术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数值模拟验证了支护参数的可行性,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采用优化支护方案后,巷道顶底板累计变形量分别为19.8mm、15.2mm,巷道左、右帮累计变形量分别为10.6mm、9.5mm,巷道围岩变形量均较小,验证了优化支护方案的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陈四楼煤矿高应力岩巷变形剧烈,破坏形式多样化这一现象,通过详细的分析地质资料和现场调研,总结出巷道变形破坏的特征并分析出导致巷道破坏的主要因素,从而针对性地提出了围岩强化支护技术。采用多样化的支护方式和合理的支护参数设计,限制围岩进一步松散破碎变形,维护巷道的长期稳定。经过6个月的现场观测表明,高应力岩巷破坏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保障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在原有支护条件下,凉水井煤矿+575水平45#煤层西翼南巷巷道围岩变形过大,即原有支护系统未能达到控制围岩变形,保持围岩稳定性目的。本文对原有支护方案进行优化,通过前后围岩监测对比分析,采用新的支护措施后巷道围岩变形明显得到控制,有效减小了巷道片帮及顶底板沉降的程度,从而为相似工程的支护设计提供了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煤矿深部巷道变形问题为研究对象,从煤矿深部巷道变形的破坏规律分析以及煤矿深部巷道变形的返修支护技术分析这两个方面入手,在探求深部巷道变形问题一般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结合工程实例,对返修支护技术方案的确定与选取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返修支护技术的合理性与高效性在提高煤矿深部巷道工作面采掘作业安全性与稳定性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某矿103采区巷道过断层破碎带时,围岩出现大变形,支护难度大。为了防止巷道掘进后围岩发生较大的流变变形,出现底鼓,提出了“锚喷索注+底板注浆”的全断面联合支护技术。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比分析了U型钢支护、锚喷索支护和锚喷索注+底板注浆联合支护三种方案的支护效果,结果显示:相比前两者的支护方案,锚喷索注+底板注浆支护技术在巷道围岩全断面内形成了注浆加固圈,提高了巷道顶底板及两帮围岩的承载能力,减少了巷道底板围岩内的卸压区范围和应力集中系数,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的变形与破坏。  相似文献   

16.
针对深部软岩变形的特征,提出在巷道掘进期间以高强的"锚网喷"+"锚索"支护体系控制并适应围岩变形。巷道掘进后,经过较长时间的蠕变,采用"锚网喷"+"围岩注浆"二次加强支护。探讨合理的二次支护时间。该技术在十五采区皮带下山(下平行)支护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有效的控制巷道变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某煤矿一采区北部建筑物下条带煤柱开采为工程实例,在现有的建筑下开采和煤柱回收技术的基础上,把巷道支护作为研究对象,利用FLAC模拟条带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受力、锚杆受力变形情况,对比分析各支护方案的支护效果,并确定巷道初步支护方案,为设计该地区最终合理的条带煤柱回收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肥矿集团白庄煤矿3700采区轨道、运输下山均布置在3.煤底板泥质粉砂岩中,埋深为401.5~545.6m,巷道断面均为直墙半圆拱,采用锚喷支护。受断层构造及回采影响,巷道变形严重,两帮内移,底板鼓起,局部顶板下沉,喷体开裂,以致冒落,不得不投人大量人力、物力对巷道进行修复。传统支护工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巷道的支护状况,而且重复扩修,加剧了巷道变形破坏。为此,白庄煤矿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套巷道围岩注浆加固工艺。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在工作面回采作业中采用沿空留巷技术在综放工作面的矿压显现情况。基于黄陵矿业某矿111工作面的工程概况与支护情况,结合沿空留巷技术,在111工作面巷道内沿空留巷内布设“十字交叉法”测点,并设置信号柱,对该留巷的围岩变形收敛情况进行监测,得出留巷滞后回采工作面20~40m时开始出现巷道压力显现;当留巷滞后回采工作面140~180m时,巷道的变形量达到最大,巷道压力几乎处于峰值;当留巷滞后回采工作面200~260m时,巷道压力开始趋于稳定。通过了解巷道矿压显现与变形情况,为沿空留巷的设计优化与巷道内的临时支护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深部地压巷道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力学原因 ,按照压力显现规律合理选择支护方式 ,选择最佳时机适时“二次支护” ,防治巷道变形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