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2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2003年1月9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标志着我国证券侵权民事诉讼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规定》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此类诉讼。并对证券虚假陈述民事侵权诉讼赔偿额的确定做了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历丽 《华东经济管理》2004,18(6):218-219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表时有出现虚假陈述,这严重破坏了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给广大投资者的利益造成巨大损失。本文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对虚假会计陈述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进行认  相似文献   

3.
证券市场虚假陈述及其民事赔偿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俊 《辽宁经济》2003,(9):76-77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虚假陈述现象,有着对证券市场作用的认识上的急功近利、监管理念的偏差以及政府部门在监管过程中的角色定位的错误等深层次的原因。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出台,有效地解决了这一法律瓶颈,从而使投资者利益从法律的可操作性上得到了切实的保证。解读证券民事赔偿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新《规定》又引发了一些新问题,因此本文拟就证券市场存在的现状、虚假陈述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以及引发的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虽然市场不断发展成熟、监管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由于证券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虚假陈述愈演愈烈,已经严重影响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文章从证券市场虚假陈述等概念着手,对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重大遗漏和不正当披露等行为样态展开讨论,揭示了虚假陈述行为的欺诈本质:  相似文献   

5.
关注     
《新财经》2003,(2)
证券民事赔偿出台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1月9日公布了《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自2003年2月1日  相似文献   

6.
最高院在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起的民事侵权案件中设置了民事赔偿的前置程序,此规定有利于控制滥诉、减轻原告的举证责任、保证法院在政治上的安全地位等,却也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如损害投资者的诉权、降低民事赔偿案件的执行效率和监管效率等等.通过对前置程序利弊两方面的探讨,提出了废除前置程序的主张,同时介绍了美国在证券投资者保护领域内的类似机制,以期给我国证券民事诉讼的改革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7.
从1997年刑法修订至2001年底,各级法院审结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等证券期货刑事罪案46起; 截至2001年底,人民法院审结因合同产生的证券民事纠纷案件47011件,涉及股票交易、公司债券交易、出资转证等纠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1月15日实施至今,各地法院已经受理200余件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  相似文献   

8.
信息披露制度,作为证券法律制度之一,是维系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本制度,也是证券监管部门实施监管的核心制度。我国证券市场在其发展的短短十多年时间内,关于虚假会计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9.
论完善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洁  殷昉 《特区经济》2004,(12):113-114
证券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拓宽融资渠道、提供投资产品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其中许多制度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对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民事赔偿制度不完善,投资者的利益没能得到切实而有效的保护,这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也导致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不高,诚信缺失。因此,建立健全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已成为我们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会计信息虚假陈述(失真)一直是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完善会计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认定标准已经成为恢复投资者信心、重振证券市场的重要工作。法律界与会计界对会计信息虚假陈述责任认定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分歧。本文在对程序公平和结果公平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会计工作本身的特点,联系会计信息披露义务人为谨慎人的特征,认为目前在会计信息虚假陈述责任认定中应该以程序公平为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崔蒙 《辽宁经济》2005,(3):61-61
虚假陈述是指具有信息公开义务的市场主体及其所属人员,违反证券法律规定,在证券发行或者交易过程中,对重大事件作出违背事实真相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在披露信息时发生重大遗漏、不正当披露信息,致使投资者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决策失误、造成损失的不法行为。它是发生在证券发行、交易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欺诈行为。构成要件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认为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机构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但证券投资基金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对所存在的问题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3.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核心作用在于分析投资组合和证券估价,搜寻廉价证券.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该模型只是最近几年才被引进.文章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应用的限制因素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原理、应用方法,并分析在中国股票市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巨婷芳 《魅力中国》2010,(29):131-132
2005午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对《证券法》作了重大修订,新《证券法》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民事责任的规定,如第69条。但其在“证券发行”一章中没有对不实陈述的民事责任予以规定,这是一个缺陷。本文以证券发行中不实陈述民事责任为主线,从证券发行中不实陈述及其民事责任入手,通过对国外内关于发行中不实陈述民事责任的立法规定进行考察,围绕证券发行中不实陈述民事责任制度存在的有关问题,重点分析了证券发行市场不实陈述民事责任的行政前置程序、诉讼方式和民事赔偿三个方面,对完善我国证券发行中不实陈述的民事责任制度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肖静  张茉妍 《特区经济》2024,(2):101-106
“比例连带责任”作为证券虚假陈述案件中的新型裁判模式,在立法上涉及如何合理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与相关司法解释之间的冲突问题,在司法上存在如何正确认定中介机构过错及原因力大小的问题。对于前者,要在规则层面寻找比例连带责任适用的正当性,需要回归侵权责任的理论脉络,重新审视证券虚假陈述领域内的“共同侵权”,发掘比例连带责任的法理基础;对于后者,要在个案中准确认定中介机构的责任范围,则需要以中介机构注意义务的履行状况作为判断过错程度的重要标准,以中介机构在证券发行中的职业定位、专业范围、重要程度等内容衡量原因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6.
网上证券交易的盛行同时伴随着散布虚假信息、操纵股市等网络证券欺诈活动.如何对网络时代的证券欺诈进行监管,成为各国证券主管机关与国际证券管理机构所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在阐明国际证监会组织对各成员国建议的基础上,以美国和澳大利亚为例分析亚太国家(地区)对网络证券欺诈的监管措施,并就我国对网络证券欺诈的监管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庄志云  袁江 《理论观察》2006,(4):134-135
现代证券制度在使上市公司从高效率的证券资本市场便利地获得资金的同时,要求上市公司以公开其必要的相关信息为对价。因此如何保证其披露信息的真实性、规制虚假陈述,具有重大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晶  苏宁 《辽宁经济》2006,(4):64-65
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不成熟的、高风险市场。在我国的证券市场秩序下,进行证券投资有着不同于成熟证券市场的风险特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复杂的。本文从中国证券市场特征研究出发,分析在我国证券市场秩序下证券投资的高风险特征,从而为进一步研究中国证券市场证券投资风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证券市场是伴随着工业革命和近代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它不仅以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相应的生产方式为基础,并且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等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密切相关.英美证券市场在整个国际证券市场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证券市场的出现时间不长,证券法律监管相关制度亟待建立和健全.比较研究英美两国的证券法律监管制度,对于我国证券法律监管制度的完善及推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晓玲 《特区经济》2006,(4):115-116
证券业的特殊性、仲裁固有的优势以及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我国发展证券仲裁的必要性。而我国证券仲裁现状在立法、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尚存在很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发展我国证券仲裁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