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股权分置改革及效应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对价方案及其影响因素、股权分置改革的盈余质量效应、股权分置改革的效率、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以及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股票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相关性等多方面的问题。一、股权分置对投资者保护影响的文献朱小平、暴冰和杨妍(2006)探讨了利用衍生金融工具给股  相似文献   

2.
赵选民  高洁 《商业时代》2007,(14):78-78,83
股权分置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性缺陷在诸多方面制约着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过程。本文试从利益的角度分析证券市场的股权分置及股权分置改革,诠释股权分置改革的重要性,并从利益博弈的角度探讨股权分置改革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3.
第一节, 中国金融行业热点事件 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证券市场翘首以盼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5月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业务操作指引.  相似文献   

4.
杨怡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4):128-129
目前关于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尚无定论。选取2007年实现大小非解禁的100家上市公司2004年和2008年的年度财务数据构造经济计量模型,来验证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并得出结论:股权分置改革未对盈利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与盈利能力的关系并未发生显著变化,股利政策与盈利能力的关系呈下降趋势,但筹资活动(产权比率)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5.
翟羽 《商》2013,(20):210-210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股权分置改革的大背景下股权分置改革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一方面,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有积极的影响,尤其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以及强化上市公司的外部治理。另一方面,公司治理对股权分置改革有重要作用,决定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成败。从而指出,要在利用此次改革对公司治理完善的契机的基础上,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治理,以促进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完成。  相似文献   

6.
终于开锣     
宇鸿 《三联竞争力》2005,40(6):10-10
这一次,管理层的行动出人意料地快。4月12日,中国证监会表示解决股权分置已具备启动试点条件,市场各方仍在做出各种猜测之际,“五一”长假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4月29日),证监会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5月8日,规范性文件《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业务操作指引》全文公布;假期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5月9日),三一重工(SH600031)等4家上市公司被确定为试点;之后,其改革方案陆续抛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河北金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牛能源)股权分置改革为例,分析了公司股权结构改革与财富再分配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对价的确定与公司股权结构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股权分置改革中,两类股东通过对价方案实现了财富增值,但财富再分配却显失公平。文章还分析了在存在财富再分配不公平的情况下,金牛能源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得以通过的原因,作者提出了“理性人悖论”的解释。本案例研究为以后扩大样本,进行有关股权分置改革经济后果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林万祥  符刚  唐滔智 《市场论坛》2006,(1):203-205,198
股权分置改革是继“国有股减持”“、全流通”之后为完善证券市场的又一重要举措,股权分置改革的目的是完善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但改革之路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即对价水平和政策措施。文章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2005年4月开始,我国证券市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是通过一定的程序让原先不参加流通的非流通股上市流通,改变股权分置的局面,实现股票的全流通。毫无疑问,股权分置改革将改变财务管理环境,从而带来财务管理目标和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情况目前,在我国1 400多家上市公司的总股本中,64%属于不能上市流通的股份(其中主要是国有股)。这种股权分置的状况已成为制约我国股市健康发展的制度性障碍。股权分置改革是为贯彻落实“国九条”而对资本市场进行的一项重大制度改革,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实施股市全流通。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来获取流通权。据证监会介绍,由于各家上市公司的情况千差万别,其股权分置改革的方案都是按照“统一组织、分散决策”的原则来制定,因此,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改革对控股股东和小股东利益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的历史遗留问题,在股权分置的情况下,作为控股股东的非流通股股东侵害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已是不争的事实。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这一现象能否得到改善呢?从博弈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后,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控股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但其改善程度则主要依靠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度和股票市场信息披露程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颁布,更多的上市公司在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陆续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经营者股权激励是公司长期激励机制的一种方式,这样做款风衣降低经营者代理成本,同时有效提升经营效率,实现企业增值。本文针对上市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效应与市场环境及公司机制的密切关系,对股权激励作用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影响股权激励绩效考核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3.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颁布,更多的上市公司在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陆续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经营者股权激励是公司长期激励机制的一种方式,这样做款风衣降低经营者代理成本,同时有效提升经营效率,实现企业增值。本文针对上市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效应与市场环境及公司机制的密切关系,对股权激励作用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影响股权激励绩效考核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4.
读者点评     
文章点评:《清华同方:股权分置的“螃蟹”怎下嘴》6月10日,清华同方股权分置方案未获证监会通过,这一试点的受挫,不禁令人怀疑自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将再次被叫停。而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却屡次在公开场合坚定地表示证监会股权分置改革将不会停止,股权分置改革势在必行。当天同时进行投票的还有三一重工集团,这一试点方案最终以93.44%的高赞成率顺利通过。对于股权分置改革我们更应该从三一重工的成功中看到希望,而不是因为清华同方试点方案失败的遗憾影响整个股权分置改革的进程。——山东读者专题点评:电子商务10年标题:《王峻涛:落魄英雄…  相似文献   

15.
林大庞 《商业科技》2011,(3):192-193
股权分置是制约我国资本市场的根本性制度问题,而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非常重要的改革,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股权分置改革业已顺利完成,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之际,本文选取2000年—2008年间上证和深证1048-1573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盈余管理角度检验股权分置改革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成效,实证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有助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显著改善了公司治理状况。  相似文献   

16.
《江苏商业会计》2006,(1):I0009-I0011
为配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根据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件,我部制定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分置改革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是制约我国资本市场的根本性制度问题,而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非常重要的改革,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股权分置改革业已顺利完成,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之际,本文选取2000年—2008年间上证和深证1048-1573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盈余管理角度检验股权分置改革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成效,实证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有助抑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显著改善了公司治理状况。  相似文献   

18.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意义重大,本文从股东利益基础、股权结构、监督激励机制、董事会职能等方面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并对后股权分置改革时代继续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外经贸财会》2006,(1):63-64
为配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根据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文件,我部制定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改革和改革完成后的中国资本市场所能发生的变化,是当前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在简要分析股权分置制度缺陷的基础上,全面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和法律问题,深入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资本市场在功能、规则、行为、理念和监管等领域可能发生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