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旅游业的圈式发展已成为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因此,对旅游圈有关理论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旅游圈的概念、内涵、核心内容、特点、形成机制、本质属性、分类,以及旅游圈与旅游区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对旅游圈理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区域内城市旅游圈的合作也需要不断深入.文章通过对城市旅游圈合作发展的理论诱因和现实条件分析,初步探讨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旅游圈的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提出加强旅游资源整合、空间连接、区域形象、市场拓展和制度保障等整合与协作,促进整个地区城市旅游圈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黑龙江省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发育成长阶段,近些年来,黑龙江省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以冰雪旅游、避暑旅游、边境旅游为主攻方向,规划并重点打造了哈尔滨旅游圈、牡丹江旅游圈、嫩江旅游圈、三江旅游圈、黑河旅游区和伊春旅游区.  相似文献   

4.
韩轩 《中外企业家》2014,(8):232-233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至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规。但海南“南热北冷”的旅游格局仍然制约着海南整体旅游的发展,琼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出路在于构建“琼北旅游圈”,走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道路。海南琼北地区具备构建“琼北旅游圈”的基础和条件,旅游圈理论对发展琼北旅游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剖析问题,加快问题解决脚步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边界效应理论角度探讨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模式,概括了泛北部湾区域的边界特点,应用边界效应理论分析了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中的边界屏障和边界中介的影响,提出构建泛北部湾旅游圈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边界效应理论角度探讨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模式,概括了泛北部湾区域的边界特点,应用边界效应理论分析了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中的边界屏障和边界中介的影响,提出构建泛北部湾旅游圈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外大都市郊区旅游空间模型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吴承忠  韩光辉 《城市问题》2003,(6):68-71,45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 ,论证了郊区旅游是大都市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外大都市旅游圈一般模型即盖恩 (Gunn)的四环带旅游模型作了深化性的研究 ,并提出了特殊的模型 :海港型大都市半环带旅游模型  相似文献   

8.
沈阳经济区作为以沈阳为中心,包含鞍山、抚顺、铁岭、本溪、辽阳、营口、阜新八座城市在内的经济协作体,在旅游产品规模、旅游产业基础、政府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的优势,其中沈阳等城市的旅游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沈阳经济区已经初步形成了旅游圈发展趋势,但是整个区域旅游圈建设中、旅游企业间的整体协作与配合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因此,对沈阳经济区旅游圈发展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有利于加快旅游圈的发展,提升竞争力,从而促进沈阳经济区旅游产业的深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若要实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必须探讨符合其区域特色和发展条件的发展对策,文章从信息、交通、客源、形象、人才、科技、产业政策、营销方式等8个方面入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西南北各区域都具有明显的形象特征.唯中部不能给旅游者一个整体的印象,没有一个清晰的旅游形象,如果能通过区域形象设计,为中部设计和塑造一个能够强有力吸引旅游者的整体形象,再加上中部特有的丰富的旅游资源,中部各区域都将会获益.提出了共同打造"中部旅游圈",构建中部区域整体旅游形象的设想.并依据区域形象设计与CIS战略的相关理论对中国中部区域整体旅游形象策划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