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旦正加 《时代金融》2013,(6):185-186
甘肃作为农业省份,其农业人口富余,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分析,找出了影响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具体的实践参考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张肖 《云南金融》2011,(8X):215-216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多年来,甘肃省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甘肃省经济与东部省份的差距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分析甘肃省现代化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是缺少"财"和"才",因此甘肃省应该引"财",用"才",发展农业和提升旅游、文化产业,实现甘肃省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缩小与东部省份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张肖 《时代金融》2011,(24):215-216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多年来,甘肃省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甘肃省经济与东部省份的差距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分析甘肃省现代化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是缺少"财"和"才",因此甘肃省应该引"财",用"才",发展农业和提升旅游、文化产业,实现甘肃省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缩小与东部省份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目标应定位为:劳动力转移应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农业剩余劳动时间的充分利用,是保山这类西部边远落后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就地就近转移是实现保山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地处中国西部,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80%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份.魏晓阳同志任甘肃省财政厅农业处处长以来,带领农业处一班人扎实开展财政支农改革,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殚精竭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展现出新时代财政工作者的风采.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农业大省,在2005年就被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省份,截至2011年云南省农业保险业务规模和覆盖面均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力开展农业保险,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障体系,对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和构建云南省"桥头堡"国家战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对云南省2005年-2011年间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优势经验,研究相关问题,并提出完善云南省农业保险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农业大省,在2005年就被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省份,截至2011年云南省农业保险业务规模和覆盖面均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力开展农业保险,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障体系,对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和构建云南省"桥头堡"国家战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对云南省2005年-2011年间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优势经验,研究相关问题,并提出完善云南省农业保险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主线,作为服务"三农"的主要政策工具和金融工具,农业保险在支农惠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我国农业保险支农效率总体较高,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北、中部、西部、东部地区的效率呈现由低到高的态势.环境因素对农业保险支农效率有显著影响,剔除环境因素影响后,大多数省份和地区...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1998—2006年中国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产出的西部11省份省面板数据,估计出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随着二元结构的不断加剧,农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桎梏。因此,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使农民能够真正离开土地,走向富裕,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财经 简讯     
《黑龙江金融》2013,(2):4-4
正24省份GDP目标设10%及以上中西部和东北占多数各地"两会"提出的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引起了关注。31个省份中,有24个省份把GDP增速目标设在10%及以上,其中10个达到12%及以上。而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年均增速目标为7%,去年全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5%。在增速目标设为10%及以上的24个省份中,20个为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省份;在增速目标设为12%及以上的10个省份中,有9个为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省份。而把增速目标设置在7.5%至8%的省份,全部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改变  相似文献   

12.
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概念上应有所区别,当前我国更具实践价值的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构成中有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之分,两者的产生机理差异导致了针对两者不同的转移战略选择.相对剩余劳动力必须依靠农业产业链的延伸进行内部消化,绝对剩余劳动力向外部转移的战略重点在于构建发达的城乡过渡体系.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农业产业链延伸与城乡过渡体系构建是有机结合的.  相似文献   

13.
叶雨晴 《证券导刊》2010,(16):50-52
国务院牵头、发改委操刀,《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开始浮出水面从而掀起了"西部开发新十年"的高潮。由于西部大开发涉及省份之多、资金之巨以及基建工程繁多,堪称是区域振兴之大全,其必将会在二级市场上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14.
听月楼 《证券导刊》2010,(16):55-58
国务院牵头、发改委操刀,《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开始浮出水面从而掀起了"西部开发新十年"的高潮。由于西部大开发涉及省份之多、资金之巨以及基建工程繁多,堪称是区域振兴之大全,其必将会在二级市场上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15.
何瑞 《证券导刊》2010,(16):52-54
国务院牵头、发改委操刀,《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开始浮出水面从而掀起了"西部开发新十年"的高潮。由于西部大开发涉及省份之多、资金之巨以及基建工程繁多,堪称是区域振兴之大全,其必将会在二级市场上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中国就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有效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农业现代化乃至国民经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键.文章简明分析和论述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涵、模式、意义、因素、背景和阶段,提出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和应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个别学者由"民工荒"问题推论中国已经出现"刘易斯拐点",笔者利用1990-2011年农业发展等经济数据,对中国是否出现"刘易斯拐点"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仍存在数量可观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流动仍是未来农村劳动力配置的长期趋势,现阶段并未出现"刘易斯拐点";接着,笔者深入探讨了造成"民工荒"问题的直接与根本原因;最后,从国家,企业和居民三方面对解决"民工荒"问题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共有的现象,是一种全球性的历史必经阶段,而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最为艰巨。本文分析了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由来,转移效应,进而探讨了转移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近些年,农村剩余劳动力日益膨胀,消化吸收困难,而西部大开发恰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各级政府必须因势利导,下大力气,共同研究,协调行动,不失时机地引导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地向西部转移,并使其在转移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分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剩余经济活动人口两部分,估算了陕西农村隐性剩余劳动力和显性剩余劳动力总量,并对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10年陕西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为661.29万人,农村剩余经济活动人口数量为743.19万人。考虑城市化率和人口变动因素,要实现既定的城市化目标,陕西省农民工数量约为700~900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