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 河蟹养殖主要包括蟹种投放、养殖管理、成蟹起捕等几个重要环节。近年来,由于养蟹业的高度发展,许多养殖户重管理、轻投放的现象比较普遍。笔者认为,要想取得养蟹高效益,蟹种投放关千万不能忽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养蟹也应从投放蟹种入手,在提高放养成活率和养成规格上做文章,使养成的商品蟹能够适应市场需求,产量和效益都能提高。具体来说,蟹种投放时,应把握以下技术要领,做到万失一失。  相似文献   

2.
<正>种好水草是实现人工生态养蟹的关键所在,也是健康养蟹的核心技术部分。诸如"养蟹没有巧,只要水草好"、"蟹大小,看水草"、"要想蟹病少,赶快种水草"等说法都表明了种好水草对于养蟹的重要性。本文要阐述的是蟹池中常用水草——伊乐藻的养护技术,探讨伊乐藻难以养护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养蟹业的高速发展,天然蟹种越来越少,近几年,已接近枯竭,蟹种的来源多靠人工培育而得。进入冬季,人工培育的蟹种只有进行并塘越冬,给以必要的管理,才能确保成活率及回捕率不会降低,同时也能提高蟹种的体质,为养蟹户高产稳产作好保障。蟹种的并塘及  相似文献   

4.
<正> 采用温棚培育幼蟹是提高苗种成活率,提高商品蟹规格,提高养蟹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一般情况下,如对幼蟹进行温棚培育,可使苗种成活率提高20%—30%,商品蟹规格提高1—2级,养蟹效益提高60%以上。温室培育幼蟹的技术要求如下:一、温棚建造。池面积一般为0.5—1亩,池深0.8—1.2米,水深0.3—0.8米,东西向为宜,池底平坦,池坡比1∶1.5左右。塑料大棚采用钢架或竹木框架,两端开门,薄膜上方用  相似文献   

5.
<正>一、注意蟹种的放养蟹种是养蟹成败关键。首先,应选择品种纯正、体质健壮、规格适宜的蟹种。由于蟹种有天然苗和人工繁殖苗之分,还有水系之别,选购时要注意识别,防止出现以假乱  相似文献   

6.
<正> 入夏以来,蟹农纷纷告急!据对江苏省养蟹重点县盐都的调查,该县养蟹面积已达10万亩。今年养蟹较往年面积扩大,蟹苗种放养量增加。蟹病的发生时间也较往年提早,且来势较猛。蟹病的类型较多,有生物性的病毒病、细菌病和寄生虫病;也有非生物性的蜕壳  相似文献   

7.
<正> 养蟹户通过池塘暂养商品蟹,可起到催肥、增重、变软脚蟹为硬脚蟹的效果,同时还能根据市场行情及时销售,增加养蟹户的经济效益,在暂养上应重点抓好以下主要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正> 据调查,不少养蟹户年初放养的蟹种,由于幼蟹品种不纯、放养密度过高、防病措施不力、养殖管理不善等原因,年终河蟹成活率低、规格偏小、品质较差、价值很低,结果严重影响河蟹养殖效益,甚至出现亏本现象。为了便于广大养蟹者提高养殖效益,现将培育大规格、优质蟹的高产高效技术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江苏省泗洪县号称“中国螃蟹之乡”,泗洪人养蟹闻名全国。到今秋,该县养蟹面积突破20万亩,稻田养蟹也达6万亩,成蟹年产量超过7000吨。随着螃蟹养殖的升温,泗洪人又多了一条生财之道——输出养蟹技术,当“蟹师傅”,做“蟹大夫”。 据泗洪县渔业科技推广站负责人介绍,全县大约有1000多人出县搞养蟹技术输  相似文献   

10.
<正>南莫镇在实施高效渔业工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在河蟹养殖上大力推广养成大规格蟹,走高效生态养蟹的路子,养蟹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11年9月26日,对该镇杨成仁、钱玉贵等养殖户养殖的河蟹进行抽样,公蟹已达175-200g/只,母蟹125-150g/只。现将他们的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河蟹养殖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1.
采用温棚培育幼蟹是提高苗种成活率,提高商品蟹规格,提高养蟹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一般情况下,如对幼蟹进行温棚培育,可使苗种成活率提高20-30%,商品蟹规格提高1—2级,养蟹效益提高60%以上。温室培育幼蟹的技术要求如下:一、温棚建造。池面积一般为0.5-1亩,池深0.8-1,2米,水深0.3-0.8米,东西向为宜,池产坦,池坡比  相似文献   

12.
<正> 江苏省盐都县潘黄镇郝庄村陈爱英,承包25亩农田挖塘养蟹,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钻研高产高效养蟹技术,获得亩产大规模蟹75.6公斤、纯收入2380元的好成绩,成为全县远近闻名的“养蟹状元”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一、面积适中、水质好 陈爱英在养蟹前走访了不少养蟹塘口,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她认为蟹池的  相似文献   

13.
<正> 所谓快速养蟹就是利用早繁蟹苗,经大棚等增温条件下培育至V期以上幼蟹(俗称“豆蟹”),当年养成商品蟹的新养殖方式。目前各地快速养蟹面积不断扩大,这种养殖方式投资省、见效快、收益高,可避免一龄幼蟹(俗称“扣蟹”)性早熟、成活率低的矛盾。据笔者近几年的实践,欲使决速养蟹获得好的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适时合理放养  相似文献   

14.
<正> 选择好蟹池,建好防逃设施的基础,做到科学地放养好蟹种,是夺取池塘养蟹高产高效的关键措施之一。现将蟹种放养的技术要领介绍如下: 1、清塘消毒。在放养蟹种前10天左右,保留池塘水深在15厘米左右,每亩水面用80公斤生石灰溶化后全池泼洒,从杀灭各种野杂鱼及各种病原微生物等敌害生物,起到增加池水钙的含量,并起到调节改良水质的作用。在蟹种放养前,用0.2ppm孔雀石绿或4%左右的食盐水溶液浸洗蟹种3至5分钟,以消灭蟹体上的有害生物和致病菌,从而可提高蟹种放养的成活率。 2、蟹种选购。选购好的蟹种十分重要。要能正确区别长江蟹、辽蟹、瓯蟹。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池塘养蟹中,以放养长江蟹为好,辽蟹次之,瓯蟹较差。其中长江蟹又以天然长江蟹为最好,人繁长江蟹次之。但天然长江蟹资  相似文献   

15.
<正> 时下,有不少养蟹池塘中,由于放养蟹苗种数量较多,在养殖过程中,产生不少小蟹种。这些蟹种,主要由懒蟹、小扣蟹和性腺未成熟的小规格蟹组成。每亩蟹池内至少有300—400只。如果对它们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就可为翌年提供一部分优质蟹种。 但是,根据我们调查了解,不少地方有很大一部分蟹池内的小蟹种,普遍存在着五个  相似文献   

16.
<正> 稻田养蟹,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稻田生物资源优势,结合人工投饵,实行稻蟹共生,达到双丰收。实践证明,稻田养蟹是一条致富的好路子,根据我县部分乡镇的调查结果来看,单位面积内的稻田养蟹比纯长稻麦的经济效益要高出4倍左右,蟹池长出的大米,因不用农药,比其它稻田生产的大米不仅品质好,而且价格高。但由于亲蟹、种苗、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制约,稻田养蟹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研究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稻  相似文献   

17.
<正>蟹种规格大小、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养蟹的效益,近年来各地对无公害大规格蟹种的需求与日俱增。利用稻田培育蟹种,可实现稻蟹共生共长,互相促进,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育出的蟹种生态优质高效无公害,长出的稻谷优质高产,每亩蟹种、稻谷的纯收入可高达1.5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正> 为探索提高养蟹效益的途径,从1997年起,我们在三处面积2公顷(30亩)的蟹池中进行成蟹养殖,三年平均亩产56.4千克,每亩每年平均产值11176元,毛利3534元。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要提高养蟹效益,必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一、科学建池 建好蟹池是养蟹成功的基础,必须选择靠近水源、排灌方便、土质适宜、地处安静、不旱不涝的地方建池。水源要无污无毒、水量充足。池塘面积一般以2—5亩为宜,深度2.0—2.5米,防逃设施应选用适宜的材料,科学架设,防逃墙(板)不得设在  相似文献   

19.
<正>金秋时节,清风送爽。仙桃排湖渔场内,水面在阳光下泛着清澈的金光,碧绿的水草在水下袅袅婷婷地轻摆。1.2万亩水面,8000多亩养蟹,"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排湖蟹被誉为全国一流的大闸蟹。"养蟹晚期需要多少水草?""如何改善‘黑底板’?""排湖蟹上市晚,怎么能卖得好价钱?"排湖渔场党委书记、场长朱向阳介绍,排湖养蟹有10多年的历史,蟹  相似文献   

20.
<正> 稻田养蟹是综合利用水稻、河蟹的生态特点达到稻蟹共生、相互利用、从而使稻蟹双丰收目的的一种高效立体生态农业,其经济效益是单作水稻田的10倍。 一、稻田栽培技术 1、选地:养蟹稻田必须选择灌排水畅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