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含义及特点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把审计结论建立在审计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战略目标及其内部控制,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程度,从而确定应当审计的事项及审计重点,确定剩余风险,执行额外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的系统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思想在于:[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它具有以下特点:审计目标是证实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同时考虑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以评价审计风险为导向性目标并指导审计的全过程.审计风险模式不等于风险导向审计.只有在其运用于审计全过程时.才是风险导向审计.  相似文献   

3.
黄克建 《中国经贸》2012,(6):209-209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内涵与审计方法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审计模式,是在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针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点的实质性测试,将内部审计的剩余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它的审计方法的重点是识别与控制风险,将审计的视野扩大到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捕捉潜在的风险点,将风险评估与控制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杨华东 《中国经贸》2009,(14):158-159
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约定书签订、审计抽样和审计取证和审计报告环节。审计方法、审计人员的素质、客观经济活动的复杂性、法律法规的规范程度对审计风险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审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措施主要有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严格遵循审计工作准则、建立风险责任制度和各级内部控制制度、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正确处理降低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等。  相似文献   

5.
张岩 《中国经贸》2009,(8):86-87
审计风险是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经过审计后发表了不恰当审计意见从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约定书签订、审计抽样和审计取证和审计报告环节。审计方法、审计人员的素质、客观经济活动的复杂性、法律法规的规范程度对审计风险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审计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措施主要有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严格遵循审计工作准则、建立风险责任制度和各级内部控制制度、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正确处理降低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等。  相似文献   

6.
一、审计风险的基本涵义 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新国际审计准则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围绕如何提高审计人员评估风险、发现舞弊的能力,对现行审计风险准则作了一系列的重大修订,要求从审计2004年12月15日或之后开始的期间财务报表起,执行新风险准则及相应修订发布的其他准则。新国际审计风险准则与以前准则相比有重大实质性变化,在新的准则中审计风险被定义为“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适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是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的综合风险,即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而在旧准则中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从理论上看该模型并无不妥,但实务操作难度很大。改变后的审计风险模型让审计人员从更高的层次上把握重大错报风险。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实施审计程序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依据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确定并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以便把检查风险降到一个可以接受的低水平。新国际审计风险准则是如何改进审计风险的评估呢?  相似文献   

8.
张雪云 《中国经贸》2011,(18):185-185
新审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境内会计师事务所全面执行,新准则区别与传统审计准则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全面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我们首先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进而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国内小型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客户主要是小型被审计单位,  相似文献   

9.
郭凤贞 《中国经贸》2012,(22):281-281
内部控制测评是通过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并进行相关测试,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以决定是否依赖内部控制,并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时间和重点的活动。开展内部控制测评,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本身进行检查和评价,审计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发现问题、揭露问题,而且帮助被审计单位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这是将内部控制测评作为一种审计形式、审计内容来运用。另外,把内部控制测评的结果,作为获取审计证据的切入点,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测试和评价,来确定审计检查的深度与广度,这是将内部控制测评作为一种审计方法来运用。就是说,开展内部控制测评可以单独作为审计项目实施,也可应用于各种类型审计项目。  相似文献   

10.
岳富贵  赵明 《西部论丛》2010,(11):80-81
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 风险导向审计是由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审计方法和审计理念。即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综合分析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排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依据风险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国内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违规行为的屡屡曝光和美国安然公司审计诚信的丧失,社会审计风险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对内部审计风险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主要原因:一是部分人认为审计是查别人的,自己不存在差错(风险);再,内部审计是对本单位进行审计,涉及的范围不广,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又比较了解,不存在审计结果偏离实际的情况,没有什么风险;二是有的人认为,内部审计在单位负责人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不出本单位范围,根本不用承担风险;三是审计人员认为审计不可能面面俱到,一次全部查清问题,为自己审计疏漏找借口,思想上麻痹大意;四是内审多数是单位内部“上审下”,容易使审计人员轻视审计结论不正确或数据有出入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风险.  相似文献   

12.
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规避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瑾 《北方经济》2005,(4):47-48
关于审计风险的定义有许多,但较具有代表性的一般认为是<国际审计准则>和我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国际审计准则>的定义是"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相似文献   

13.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其具体表现形式为评估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终极审计风险。审计人员没有遵循审计准则导致审计结论与事实的偏离或者遵循了审计准则仍不可避免审计结论与事实的偏离,由此产生了审计风险,而最根本的审计风险防范方法仍然是注册会计师及整个行业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陈耘 《宁波经济》2004,(11):22-24
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是影响内部审计作用发挥的关键,质量控制贯穿于内部审计整个过程。必须在正确把握内部审计项目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改变内部审计人员质量控制意识差、内部审计准则相对滞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难度大的现状,提升内部审计项目质量。  相似文献   

15.
陈颖 《天津经济》2012,(8):72-73,78
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措施,正视风险,完善和加强内控风险控制.已成为经济实体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财政部等五部委于2008年正式发布《企业内控制度基本规范》,为构建全新的内部控制框架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到现在为止.经济实体的内部控制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根据审计计划,探讨了以下审计程序: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控制的了解是评估内部控制设计是否适当的基础: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现行的控制环节和措施是否符合理想的控制模式,是否按照既定的功能运行,是否实现了企业的控制目标.产生效率和效益;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对内部控制系统的风险水平做出评价.并据此确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和范围。  相似文献   

16.
云兆嵘 《中国经贸》2014,(21):283-283
内部审计风险就是说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没有能够发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疏忽错误,或者是说在经营活动中出现了纰漏,导致审计报告中有较大的失误,企业内部的审计风险是必须正视的问题,应该加强建设审计法规制度,将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有机的结合起来,确保审计部门的唯一性,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达到控制并防范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7.
钱毅 《中国经贸》2013,(22):279-279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都是企业规模与经营范围扩大的产物,都是企业为完善管理而采取的措施。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主要产品和对象;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本文就对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关系的关系进行了一下探讨,从而共同强化组织战略目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代云书 《中国经贸》2014,(12):282-283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的一种组织计划、方法和程序。随着时代的发展,内部控制制度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现已成为企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管理技术与手段,广泛受到各类企业的关注。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是通过审查、分析测试、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方式来确定被审计单位的可信度,并对内部控制制度所产生的结果进行鉴定的一种具有现代化特征的审计方法。而企业要想有效的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则需要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手段进行合理的应用,并以此加强内部控制,对企业的进行规范的管理,从而来推动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现代企业组织的复杂性增加 ,内部审计的作用日益凸现。内部审计的目的就是评价组织控制以确保揭露组织潜在的风险和有效果、效率和经济地达到组织的目标和目的。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的体现就是通过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但是 ,当前内部审计成果的利用极为不够 ,因此 ,应加强审计部门自身的工作 ,提高审计结论、审计建议的客观性、科学性 ,同时被审单位应加强对审计成果的重视和利用 ,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促进审计成果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法,从对被审计对象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各类风险因素,以实现对内部审计的有力支撑.本文结合我国中央银行在运用风险导向审计中的基本特点和意义,就其操作性展开论述,并根据相应的量化指标来确定风险导向审计的范围,以及审计重点,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