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师》2019,(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智慧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但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深,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种知识、文化在不同领域渗透更加深刻,传播速度更快前所未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面临新的挑战。图书馆作为保存、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在新时期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龙亭衣 《大陆桥视野》2012,(18):85-85,87
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寄托和归宿,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所传承下来的特有的传统、习惯、精神、心理、情感等。在全球文化日益多样化的当今时代,我们更应当发挥中华文化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文明而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是中国所特有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是中国各个民族文化历程的体现。因此,在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更需要得到进一步弘扬。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家庭、学校和社会是一个人成长必须接触到的三个领域,对人的教育和影响极其重要。从这三个方面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路径,将对寻求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路径开拓新视野。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由中国56个民族共同的文化根基、共同的时代精神和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怀所构成的。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可以进一步丰富各族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以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吸收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切实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积极引导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不懈地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教育,大力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等。  相似文献   

5.
文化软实力在当今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传承,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变革、创新与发展的。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正确看待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先秦儒家义利观中的积极因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扎实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党对文化强国建设的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支持,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中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于历史转折的重要时期,中国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情况.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同时,要妥善处理对待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经历长期的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的斗争中逐渐形成起来的,早已根植于中国历史传统之中,虽然有负面的东西,但更多的是积极的影响.不能抛弃,不能一成不变地加以保留,更不能将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取代现代文化.批判的继承,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寻求创新,要更新观念,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适用时代发展要求的成分,形成有利于传统文化创新的有效机制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6,(2)
和善文化,它发源于上古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流传,成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的来源之一。社会矛盾疏导机制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设立的机制,和善文化指导矛盾疏导机制的建立,建立矛盾疏导机制是实现和善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6,(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内核。调查显示,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下,浙江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存在一些问题。构建浙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认为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强化学校教育、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重大课题,安徽省也积极响应了国家的号召,提出了“进一步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加快推动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目标任务.在此大环境下,蚌埠提出了一个以传承花鼓灯历史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嘉联华”大型游乐园项目.本文将从投资经济学的角度浅析该大型在建工程的投资环境以及市场评估可行性和战略态势  相似文献   

11.
王苗苗  费腾 《时代经贸》2012,(20):64-64
文化是提高素质的基石,是塑造人格的载体。连续两年的十七大会议上,都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作为重要问题研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作为社会文化高地,保存、传承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的高校来说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重大部署,坚持从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的实际出发,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力弘扬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3.
乡镇企业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驱,乡镇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导文化。作为一种在新的经济运行机制上产生的新型文化,它的价值观念、经营哲学、制度规范、建设方式都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机制的客观要求。无锡是乡镇企业发源地之一,无锡在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文化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邓小平文化思想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其理论渊源来源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理论的借鉴、对毛泽东文化思想的传承。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如何领会精神从而进一步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兼收并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思想,开创了独树一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带有巨大优越性的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发挥经久不衰的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自我修养与中国共产党重视人民性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提供了智慧与创造力。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新的形势与挑战,更加需要不断传承与浇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程。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建设差距日益加大,不免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党和政府适时提出要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本文将探讨如何使农村乡土文化精神内涵在城市化建设中得以延续,帮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尽快形成兼具传承和创新的特色文化,建构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新体系。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雕刻艺术也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木雕艺术.但是就当下的环境来看,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传统手工艺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木雕的传承与发展是当下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木雕艺术概况进行了简要介绍,主要对木雕艺术的起源、木雕艺术特征进行了介绍;在木雕的传承方面阐述了传统技艺传承以及传统文化意蕴的传承;在木雕的发展方面主要介绍了木雕市场化发展、木雕专业化发展以及新媒体环境下木雕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和谐”是我国历代哲先贤们所追求的理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民营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要身体力行,贯切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北极生态文化属于黑龙江流域最北端的大兴安岭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价值取向,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一切人类文明成果中的和谐思想,并在两次创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模式,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组成部分,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富有大兴安岭特色的一种新的文化。在大力推进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必须立足大兴安岭地域和资源优势,精心打造富有大兴安岭特色的北极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