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经济增长点分析——基于“黄金周”效应的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旅游经济研究当中,"黄金周"效应一直是学者们关注和争论的议题.研究者们在肯定"黄金周"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对日益凸显的负面影响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试图变换视角,以证券市场旅游酒店板块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对"黄金周"前后公司股票收益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从上市公司的价值变化和市场投资者角度审视"黄金周"实施对旅游经济增长点的经济效果.实证结果表明:"黄金周"事件对旅游酒店板块上市公司价值增长有短期正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旅游经济的增长,但从长期和总体来看,负面效应更加明显,说明已有"黄金周"制度安排不利于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结论同时支持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修订的及时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于旅游现象的复杂性,旅游研究为多学科介入提供了丰富的对象资源。也正因为如此,关于旅游研究是一门单一学科、多学科还是跨学科的问题,人们仍有大量的争论和误解。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对于旅游学科以及学科标准的争论,提出只有确立旅游学科中被纷纭争论所打乱或掩盖的内部逻辑以及逻辑起点,才能寻找到促使旅游研究进化到一门独立学科的途径。不管研究者们从何种学科角度对旅游进行研究,笔者都认为,多学科研究是旅游学这门新兴学科不可或缺、不能跨越的必经阶段,而跨学科则是之后整合学科的一个特殊发展阶段。文章重新审视了跨学科在旅游学科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旅游学科建设将得益于这种问题导向的知识生产方式。同时研究认为,通过探寻类似于"旅游体验"这样的逻辑起点,旅游的跨学科融合以及随后的独立旅游学科的建立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正>海洋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一直以来都深受旅游者青睐。就其需求取向所形成的基本细分市场来看,海洋旅游的体验诉求大体可以分为差异性体验和认同性体验两种,前者的市场区域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而后者则来自不同的沿海区域。但不管哪一种市场,海洋旅游这一总体需求指向是相同的,因此,其体验尤其是优质体验的获得,也应当有其共同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4.
刘德谦 《旅游学刊》2017,(9):80-102
概念是人类在其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跨越中对事物本质的抽象与概括,因此对它的厘定就成了构建学科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石.基于概念所依托的语言载体是词或词组,所以国人在研究旅游学科和旅游业时,进一步厘清"旅游"与"tourism"等的概念,将会十分有益.文章五章,前后两章是小引和结语;其第二、三两章先后从传统词源学和认知语言学切入探问,从跨语言的比较语义学的角度,剖析了"旅游"与"tourism"的义位与构词语素,讨论了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同与不同;并在指出"tourism"所具有的"旅游者活动""旅游业""旅游学"等多重语义后,通过第四章几个视角的补充讨论,以辨清研究者不同关注的互补实质,从而为消弭误会,寻求学人共识的基础,并进而在对诸家共识的归纳中,肯定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统计建议》的可遵循性.文章认为,面对旅游学发展的新态势,学科进步还需认真加强基础研究才行.文章结语再次强调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点:(1)就语源学的角度看,虽然汉语不及物动词"旅游"与英语名词"tourism"是近义词,但是不同民族语言的历史渊源、当今的变化,以及有关文献分析已经证实了的,更值得国人注目的,是二者在含义、用法和使用范畴等方面的同中有异.(2)就专业用语的角度看",tourism"作为反映世界旅游发展和旅游学科进展的行业用语和学科用语,其虽与汉语日常用语"旅游"同属一个概念范畴,却不能等同于汉语中日常生活用语的"旅游";中国旅游研究者在将"旅游"作为与国际接轨的学科用语使用时,其含义的中心不应与国际用语有太多的差异.(3)从旅游研究的国际共识看,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建议书的主要关注重心,显然是与各国政府及多数研究者在提出旅游概念时所关注的多种目的旅游活动的影响的广泛涉及相一致的,而不只是有多少人在旅游时得到了愉悦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旅游形象定位词面面观及错误根源剖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笔者通过对中国253个县级以上地区459个形象定位词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存在五大错误:语言夸张,名实不符;定位雷同,没有特色;面面俱到,重心难找;庸俗平淡,令人厌烦;语言晦涩,表达不清.错误的根源在于:旅游形象定位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营销活动,屈从于企业追求利润的最终目标,根本目的是吸引游客前来旅游.但是现在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很多来自于不同学科,受各自学科的影响,往往把它当做政治宣传、科学研究、社会公益、文艺创作活动,把为"名"、为"文"和为"问"当做旅游形象定位的根本目的,导致旅游企业目标与旅游形象定位目的、目标市场、细分市场、定位载体、定位原则的错位.  相似文献   

6.
旅游文化学:研究选位与学科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文化研究的必要性是由旅游及其相关事象的特殊文化属性决定的。现代旅游愈发达,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愈快,旅游地的规模愈大,旅游的影响愈广,旅游文化及其作用和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就愈大。目前,人们对旅游文化在旅游业、旅游地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地位等的认识不断提高,旅游文化观念已逐渐从自然状态向社会控制状态转变。目前,学术界对旅游文化的研究已进入了学科整合时期,旅游文化学的学科基础已经初步奠定。但从旅游文化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来看,下列基础研究领域有必要进行缜密的界定和全面梳理。一、研究选位:旅游文化———概念…  相似文献   

7.
编辑手记     
从改革开放算起,中国旅游业发展到现在有30年了。在此期间,中国旅游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的飞跃,现在正面临新的台阶,即由大到强的提升。从数量来看,中国的旅游研究也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要发展成为旅游研究的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旅游学科是少数和实践结合得特别紧密的学科之一。虽然将旅游研究理解为对旅游业的研究是不全面的,但是从总体上说,旅游研究不能脱离旅游业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移动性抑或流动性?——翻译、沿革和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璇  解佳  江泓源 《旅游学刊》2017,(10):104-114
文章从社会学、地理学、旅游学三种最多提到mobility范式的学科视角,对mobility研究追根溯源,结合已有文献和现实语境,从提出背景和意义内涵上阐释mobility译为"移动性"的合理性,在概念比较和辨析中追问知识的产生和研究的脉络.从社会学角度来看,Bauman的流动性和Urry的移动性所指不同:前者是现代性的特征,关注时间意义;后者指移动中社会的属性,关注空间维度.从地理学角度来看,移动性研究经历了从侧重实体移动到实体移动、附加移动和虚拟移动并重的移动研究转向,研究的主要领域也从交通地理转化为交通地理、社会地理、旅游地理、文化地理、行为地理乃至政治地理并存的局面,出现了所谓"杂交地理学".从旅游学角度来看,移动性作为桥梁把社会学和地理学连结起来,旅游者通过实体移动、物品移动和虚拟移动,构筑了与异地的多元化关系及网络,引致空间和资源的冲突;由现代科技联接的实体/虚拟移动变革了旅游者离家/在家的体验及传统时空关系,由此也将日益打破旅游/工作、真实/虚幻、神圣/世俗、在场/缺场、主人/客人、地方/人等与旅游相关的二元对立关系.移动性既可以囊括对旅游主体、客体和媒体及其所构筑的复杂网络的研究,也可以打破一贯以西方为中心的旅游研究视角,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去关注旅游中的各种现象.文章从多学科的视角出发,导出移动性已成为打破学科边界而融合各学科特征的后学科研究范式,希冀这一范式为后续的旅游研究提供更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Mill & Morrison的旅游系统理论,文章构建了由6个主类和61个亚类组成的旅游研究系统分类框架(The tourism research system categorization framework),选.取31本国际旅游期刊在2003-2012年期间的10058篇文章,从而提取出13669个关键词(其出现频次为41624)并进行归类,运用演绎分析和统计方法对旅游研究主题进行大数据整理.文章识别出旅游学研究的跨学科特征和各个旅游研究主题的受关注程度:从主类来看,最受关注的是“目的地”领域,其次是“需求”和“营销”领域;从亚类来看,最受关注的是“市场细分”和“吸引物和节庆”领域,而“基础设施”、“交通(旅游目的地内部)”和“旅游客流”等领域受关注度最少.最后,本文试图寻求与旅游学学科树进行理论对话,重新检验了近10年国际旅游研究在国内分类框架的学科特征与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0.
正在旅游相关研究中,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仿佛是一对孪生变量。没有旅游者也就没有旅游目的地可言;没有旅游目的地,旅游者无处可去,也就不能称其为旅游者。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因而也成为了旅游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学科的"透镜"进行研究。本文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出发,结合对后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对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进行解读,同时也是对  相似文献   

11.
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空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深刻影响着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管理的更趋于现代化。对地区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可以对旅游营销和管理规划提供科学的参考。由于旅游业具有利润大、发展前景广阔的特点受到政府的支持,从而成为地区的经济支柱之一,从旅游市场来看,旅游是市场交易活动受诸多因素影响,客源市场分析是旅游业分析研究的重要内容,科学的旅游客源市场的分析对于旅游地改进旅游营销策略和提高管理水平有积极地作用,从而促进旅游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旅游线路设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一、问题的提出 一个国家或国家中区域旅游开发的成功与否,仰赖于五大基本因素:旅游资源条件的好坏;经济竞争能力的高低;基础设施的水平和通达性的高低;市场推销是否强劲有力;以及政府的旅游政策是否主动积极。就国际旅游而言,如果把国际旅游者从入境到出境之间所消费的一切视为“旅游产品”,则这种产品实际上是上述五大因素有机综合的结果。从旅行社的角度来看,“旅游产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价值依据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追溯了可持续旅游发展观在不同学科中的理论渊源,分析了"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不同价值诉求,探讨了基于功利价值、正义价值或良心价值等不同价值基础之上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环境与发展经济学、旅游社会学、旅游人类学的部分流派的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可以为旅游发展提供现实的、可操作的指导,体现了对功利价值的追求.旅游社会学和旅游人类学的主要流派理论密切关注旅游的社会、政治及文化影响,体现了对正义价值的追求.而环境伦理和生态伦理学则更多地考虑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体现了对良心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体育旅游"在中国逐渐成为一个热词,并逐渐被赋予了学术品质。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到来,相信体育旅游在其产业发育、教育发展和研究展开方面,必然出现更加红火的局面。这一点,如果把"体育旅游"也当作一个知识领域或学科来看待的话,未来的"体育旅游学"与其母学科之一"旅游学"相比,会有完全不同的历史际遇--中国的旅游产业、旅游教育和旅游科学研究,在历史上曾同时开启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5.
旅游市场的稳步发展,带动了人们“求新、求奇、求趣、求知、求享受”的心理趋势,运动休闲已悄然成为旅游业的主流和新时尚。为了适应这种态势的发展,加强文理学科的相互渗透与结合,应该成为旅游高等教育的一个主导方向。管理学和经济学是旅游专业的基础学科,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人文学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边缘学科,建筑学、规划学、生态学等理工学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交叉学科,而体育选项、运动休闲课程是旅游学科的横断性课程。一、现代旅游模式的更新换代,迫切需要旅游教学模式的整体跟进和互动转型国家教委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  相似文献   

16.
国内     
筹建"三网三库"打造海南网上游网络旅游可让游客方便地了解到异地的旅游资源。为此,海南省旅游局将于今年正式启动建立"三网三库"工程,"三网"即海南客源客户网、旅游宣传营销人员网、海南旅游宣传媒体网,"三库"即旅游宣传信息库、海南旅游图片库、海南旅游宣传资料库。据了解,除"三库"是介绍海南旅游资源之外,"旅游客源客户网"是了解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窗口;"旅游营销人员网"则是旅游相关单位人员网,便于进行市场分析和调研;"旅游宣传媒体网"是海南旅游最新动态的报道口。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一体化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思敏 《旅游学刊》2014,29(10):16-18
正一、京津冀一体化下旅游发展瓶颈京津冀的旅游到底有没有可能发展成为长三角、珠三角那样的发达的旅游城市群呢笔者的答案不甚乐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理由:(一)首都客源市场的周边外溢性比较低,环京津创新性旅游产品缺乏从客源市场来看,北京属于较为成熟的旅游客源地,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相对成熟和理性,不会仅仅因为天津、河北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便  相似文献   

18.
旅游是旅游学科中最基本的概念,是架构旅游学科的基本点和出发点,如果不能科学地界定,旅游学科体系则难以完善.因此,旅游这一概念一直是旅游学界探讨的热点.但迄今为止,学界仍未达成共识.文章在谢彦君教授和张凌云教授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概念进行了新的探讨.认为两位教授的相关研究是卓有成效的,不仅为旅游概念的研究打下了基础,而且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但两位教授的研究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和缺陷,有些问题仍需进一步商榷.文章试图在此基础上,对旅游这一概念重新进行界定,提出了"旅游是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对非惯常环境的一种体验,是一种短暂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9.
征稿启事     
正《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为浙江省旅游局主管、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本刊遵循"学术氛围、前沿视野、理性思考、人文情怀"的办刊理念,主要刊登以旅游学科为主的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设有"理论新视野"、"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开发"、"旅游经济与管理"、"旅游与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20.
工商管理学院建制下的旅游高等教育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红  李云鹏 《旅游学刊》2008,23(1):8-10
在全国的旅游高等教育院校当中,有一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系)隶属于工商管理或管理学院,这样的学院往往在工商管理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技术经济与管理学科等方面具有雄厚的学科基础和较强的师资力量,而旅游管理作为"后进"学科(专业)如果不能很好地与其他"强势"学科形成一种"互促"的局面,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如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哈尔滨工业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