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景彤 《甘肃金融》2014,(12):22-25
在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第一次高潮出现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之后,当年GDP增速高达14.2%.此后随着国内宏观政策的调控,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出现了大幅减速,时间是从1997年到2003年,谷底为1999年.随着1998年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比如住房、教育、医疗等体制改革,再加上中国加入WTO,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中国经济从2003年后进入了新一轮的景气周期,2007年GDP增长达到最高点(同样为14.2%).  相似文献   

2.
阮山 《齐鲁珠坛》2014,(3):41-43
<正>一、"安倍经济学"的实施背景众所周知,日本经济自1989年资产泡沫破灭以来(当年日经225指数上升到38913点),已经迷失了24年。20世纪80年代日本GDP年平均增长为4.6%,而到90年代下降到1.1%,2000年以来更是下跌到0.6%。在过去的20年里,日本GDP增长基本上保持在不到1%的水平。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2009年日本的GDP增长更是出现5.5%的负增长,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GDP增长新低。自2011  相似文献   

3.
美国经济放缓无悬念美国经济正处于修正边缘。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2007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仅为0.6%,第三季度则达到3.9%,为自2006年第一季度以来最高水平。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第四季度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从流动性管理到风险管理自2006年以来,中国实行了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人民币实际汇率也持续升值,其求紧缩效应逐步显现,导致总体经济景气从2007年第三季度起转折下行。2007年,中国经济仍然呈现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良好配合的格局,在将核心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以下的同时实现了  相似文献   

5.
日本经济复苏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实 《国际融资》2006,(4):36-37
很多年以来,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日本经济的积弱不振和乏善可陈,以至于当日本强势吹响复苏号角之时,市场难免会在惊愕之余有些茫然无措、反应迟钝.在悄然无息之中,日本经济已经连续49个月实现了温和增长,经济复苏连续性直逼上世纪60年末至70年代初"伊奘诺景气"时期57个月的历史记录.最新数据显示,2005年日本GDP增长高达2.8%,在G7所有国家中表现仅次于美国,而2005年第四季度日本GDP增长更是飙升至4.2%,甚至让同期的美国也相形失色.  相似文献   

6.
伯南克为美国的货币政策做辩护,他表示,美联储不应为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通胀问题承担责任去年年底以来,美国多个经济领域持续显示出复苏势头增强迹象。而随着去年第四季度GDP数据的披露,美国经济自去年年底以来的复苏加速局面最终得到确认,但是,通胀压力较低,劳动力市场仍旧疲软。  相似文献   

7.
1985年新春到来的时候,我们展望一下今年美国景气状况与美元汇率的情况。回顾去年,美国经济从年初开始就一直上升。可是到了第三季度,却意外地比第二季度只增长1.9%。有些人根据这种状况,认为美国经济上升的势头已经开始减弱。我先从结论谈起,美国目前正处在经济繁荣阶段,即使有时出现一点速度放慢的情况,也无关大局。由于出现了增长速度放慢的情况,所以预测1985年美国经济的增长率大约是3%左右,比1984年低些。但这是一个更新时期,经过这个更新,会出现更加有力的持续上升,从今年下半年起,到整个1986年,是持续增长很快的时期。其理由如下: 第一,同以往历次的美国景气上升的情况相比,这次美国的上升阶段可以说是刚刚开始。根据以经的情况,六十年代侵越战争的时候,美国经济曾经有过持续36个季度上升,即使这种情况属于例外,一般来说有持续20个月的上升。  相似文献   

8.
全球经济:火车头速度放缓?美国经济数据出现回软迹象,但联储加息步伐未停。美国二季度GDP增长以年率计为3%,不但低于经济学家的预期,还是近一年来最慢的增长速度。消费支出的减少是美国二季度GDP下降的最主要原因,继一季度增长4.1%后,二季度消费支出增幅急剧下降到1%,成为自2001年二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金融政策的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景气持续扩大的日本经济。那么通货紧缩的状况是否会重返日本?支撑着日本经济景气的日元汇率低位运行的基调是否会发生逆转呢?带着这两个思考,笔者对日本的GDP偏差和汇率变动进行了计量分析,并对其中的风险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2003年中国货币政策:评论意见与调整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取向、积极操作、市场原则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确立了扩大国内需求的长期政策指导方针,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拉动了国有投资需求与非国有投资需求、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以及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从2002年起,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季加速,经济景气强劲复苏,重新进入经济周期扩张阶段。2003年,中国经济继续稳步扩张,即使受非预期的非典疫情的负面影响,仍然表现出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相配合的良好格局。预计2004年,中国经济景气将能够实现从经济萧条到经济繁荣的经济周期形态转换,即实际GDP增长速…  相似文献   

11.
一、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 (一)世界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增长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球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攀升,1990年,全球服务业占全球GDP的比重突破60%.标志着全球服务型经济格局的形成.到2004年,这一比重进一步上升到68%.其中,发达国家从65%上升至72%,美国更是高达77%;发展中国家也从45%上升到了52%.  相似文献   

12.
周世一 《证券导刊》2010,(15):15-15
在经过两年的消费去杠杆化以后,目前美国家庭的资产负债水平回到正常,消费需求回稳。零售销售与商业库存数据连续月度上升,支持美国经济持续复苏,今年美国GDP增速有望达到3%左右。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博览》2012,(10):14-16
1979年至2011年这33年间,中国年均GDP增速达到了9.9%,而年均CPI增速仅为5.6%。持续的高增长、低通胀,使得中国经济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使得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成为许多人的期待。但是,即使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中国人均GDP也依然只有美国的1/6左右。  相似文献   

14.
牛超 《理财》2005,(11):92-9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截止到2005年上半年,中国的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金,城乡居民存款大幅度上升,居民手中持有的闲散资金已经达到13万亿人民币左右.同时,个人金融资产在全国总金融资产中的比重,已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40%左右上升到2005年上半年的70%左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方政府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22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10870.99亿元,消除价格变化的影响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9.69%,中国经济的  相似文献   

16.
自高分辨率彩色复印机和彩色印刷机出现以来,已使每年伪造的美钞加倍。据美国科学研究委员会估计,如果这种伪造速度持续下去的话,则到2000年,伪造的美钞将达到2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199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亚洲地区经济的持续复苏,台湾外贸与经济走出低谷,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在外部环境有利与经济景气的情况下,台湾经济却由于政权的转换出现了新的困难.  相似文献   

18.
一、2002年上海经济运行状况 2002年上海经济增长10.9%,实现了连续11年的两位数增长,GDP总量达到5408.76多亿元,经济运行呈现一些新特征: ——高位稳定增长中人均GDP跨上5000美元台阶。自1992年以来,上海人均GDP也连跨3000美元、4000美元两个台阶,2002年上海的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标志着经济发展进入上中等  相似文献   

19.
吕剑 《新疆金融》2004,(11):8-10
现行汇率制度使我国货币政策受制于美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2003年以来,美元汇率持续下跌,欧元和日元汇率相对于美元汇率已经分别上升15%和4.2%。就美国的经济状况而言,经常项目赤字大幅增加,2002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已达到5000亿美元,占GDP的5%,美国国内财政赤字与国外负债呈“双高”态势。然而美国以其美元的国际地位拥有独立的货币决策,而无需考虑其他国家采取怎样的汇率政策,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80年代以来,我国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由计划经济模式逐渐转换到"投资拉动型"市场经济发展模式,进入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时期,GDP由1985年的4545.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83956.1亿元,增长了40多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