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将于2005年后终止生效,届时,全球纺织品贸易将取消配额管理,这对于中国这样的纺织品出口大国来讲,是机遇还是挑战?答案不容乐观。原因在于特殊保障措施是制约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重要瓶颈。本文拟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所面对的特殊保障措施的主要特点予以分析。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特点:一、特殊保障措施的实施标准降低;二、“贸易转移”条款使特殊保障措施的实施条件进一步降低;三、报复权利被削弱。通过对特殊保障措施的分析,以期打消其他国家针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担心,同时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在2005年后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2003年11月17目,对部分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来说,是一个晦暗的日子。这一天,美国对来自中国的针织布、胸罩和袍服三类纺织品实施特殊保障措施。这是我国加入WTO后,针对我国纺织品出口提起的首个特殊保障措施案例。  相似文献   

3.
前言:根据我国加入WTO时达成的《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以下简称《工作组报告书》)的第242段关于针对中国纺织品特殊限制的内容,欧盟于2003年1月21日在其《官方公报》上公布了欧盟部长理事会第138/2003号法规(以下简称《纺织特保法规》),修改了《关于从第三国进口纺织品共同规则的欧洲经济共同体3030/93号法规》(以下简称《3030/93号法规》),通过在《3030/93号法规》中加入题为“针对中国的特殊保障措施规定”的10(a)条款1的方式,把我《工作组报告书》中第242段的内容纳入了欧盟的法律体系。本文以下就对此《纺织特保法规》(注:欧盟法规中明确称为“纺织品特殊保障措施”。国内或称“纺织品特殊限制措施”)进行程序上的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向来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优势领域,随着延续了30多年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的全面废除,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将更为直接地面对种种特别保障措施的考验。本文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可能遭受的一般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与中国纺织品有关的"特保措施"解读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保措施"是一种不同于一般保障措施的贸易保护手段,中国入世承诺中接受"特保措施"是中国入世所付出的代价。这些"特保措施"一旦被其他成员方利用来限制中国产品出口,将极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我国出口贸易第一大户--纺织品有关的"特保措施",包括了《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6条与《中国入世工作组报告》规定的两种期限不一的"特保措施"。本文旨在对这两种"特保措施"的规则进行比较分析与评价,希望能对中国纺织品行业应对可能被其他成员方广泛采用的"特保措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2005年以来,对华纺织品贸易摩擦不断,纺织品出口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给外贸企业带来很大困扰.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原因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是今年纺织品实现贸易一体化后,成员方可以继续依据<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中的第241-242条,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加以特别限制,此种措施就是纺织品特别保障条款,简称242条款.为妥善解决我国纺织品出口潜力与有限国际市场容量这一矛盾,实现我国纺织品出口持续、有序、健康发展,避免大范围贸易摩擦,国家连续出台了10多项纺织品出口措施,其中6月出台的<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暂行)>尤其引起行业内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
江上月 《国际市场》2005,(11):71-72
2005年以来,对华纺织品贸易摩擦不断,纺织品出口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给外贸企业带来很大困扰。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原因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是今年纺织品实现贸易一体化后,成员方可以继续依据《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中的第241-242条,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加以特别限制.此种措施就是纺织品特别保障条款,简称242条款。  相似文献   

8.
特别保障措施源于中国在加入WTO时签订的一些特别限制条款,是我国对外贸易战略推进和战术妥协的结果。本文分析了特别保障措施的歧视性,模糊性,实施的简易性等,并从中国和外国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纺织品出口遭遇特别保障措施的原因并且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2005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全部取消,实施纺织品自由贸易不久后欧美就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报告书》的内容为据,宣布对中国的纺织品实施特殊保障措施,由此中国与欧美之间的纺织品贸易摩擦不断。为和平协商的解决中国与欧美之间的贸易争端,中国应积极寻求对策,尽量采用谈判磋商机制化解纺织品的贸易纷争。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全部取消,实施纺织品自由贸易不久后欧美就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报告书》的内容为据,宣布对中国的纺织品实施特殊保障措施,由此中国与欧美之间的纺织品贸易摩擦不断。为和平协商的解决中国与欧美之间的贸易争端,中国应积极寻求对策,尽量采用谈判磋商机制化解纺织品的贸易纷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在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的迅速崛起,中国与各国或地区的贸易摩擦日渐增多,美国等国家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特别保障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带来了竞争态势和市场格局的影响。本文从静态经济效应、微宏观效应两方面来详细分析特别保障保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认为特别保障措施的实施宏观上会对中国纺织品出口以及纺织产业产生影响,会对中国的整体经济福利产生影响,并且可能外力倒逼企业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出口限制安排”属于被《GATT》和《保障措施协议》明确禁止的“灰色区域”。2005年6月19日中国制订了《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暂行)》并于2005年9月22日制订了《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取代了《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暂行)》。这两个《办法》是中美、中欧2005年纺织品贸易摩擦谈判的产物,其中主要规定了怎样对这两个国家和地区实行纺织品出口限制。此种“出口限制安排”是对《保障措施协议》基本条款的背离,但其是否属于《协议》第11条第1款(c)项所允许的例外情形,则要视双方协议的达成是否符合《加入工作组报告》第242段所确定的程序规则,本文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全部取消,实施纺织品自由贸易不久后欧美就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报告书>的内容为据,宣布对中国的纺织品实施特殊保障措施,由此中国与欧美之间的纺织品贸易摩擦不断.为和平协商的解决中国与欧美之间的贸易争端,中国应积极寻求对策,尽量采用谈判磋商机制化解纺织品的贸易纷争.  相似文献   

14.
后配额时代应对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2005年1月1日《纺织品与服装协议》退出历史舞台,纺织品与服装贸易全面纳入GATT体制,并基本实现贸易自由化。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配额的取消、纺织品贸易的自由化固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其中考验之一就是国外主要纺织品进口国或地区对我国纺织品进口提起特别保障措施的机率将会越来越大。特保措施的提起必然会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造成深远的影响,并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分析和研究后配额时代对我国纺织品提起特保措施的应对策略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近期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初,实行了长达40多年的纺织品贸易配额取消,我国纺织品出口有所增长.但随后,个别国家以"特保"及"242条款"为借口,对我国出口的纺织品设限;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本文试图分析在相关贸易配额取消后,人民币升值可能对我国纺织品贸易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WTO体制下的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障措施作为一种贸易救济措施,在国际贸易中对进口国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WTO体制下尽管有保障措施的一般规定,但在不同领域针对不同国家,演变出很多特殊的保障措施.其中,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的"过渡性保障机制"就对中国纺织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俭 《江苏商论》2007,(6):74-76
中国在入世时,承诺允许其他国家对我国采取特别保障措施。实践中,欧美滥用“特保措施”这一贸易壁垒,对我国产品特别是纺织品和服装设限。本文介绍了“特保措施”的涵义,对入世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特保”实施的原因和我国纺织业应对“特保”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欧纺织品贸易障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近年来,由于中国对欧盟纺织品服装出口的迅猛增长,欧盟为此启动了一些贸易保护措施。文章介绍了中欧纺织品贸易的概况,分析了欧盟采取的不利于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措施,并论述了我国政府、行业和企业方面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1月提示     
《进出口经理人》2008,(12):15-15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规定,纺织品特限措施将于2008年底到期。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国纺织品出口将不再受配额限制,中美、中欧双边纺织品谅解备忘录也将同时结束。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月1日,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第242段到期失效,进口国将不能再据此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采取特保措施,我国纺织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然而由于我国纺织品出口"量大价低"的现状,进口国势必转向反倾销等新贸易壁垒保护本国产业。采用一个进口国两个出口国的模型,将反倾销与特保措施的经济效应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特保相比,反倾销给我国造成的福利损失更大,对我国纺织产业更具威胁;进口国采取反倾销未必能改善本国福利,且对纺织产业的保护效果也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