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后马克思主义是继西方马克思主义之后出现的新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后马克思主义渊源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认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但主张超越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有一些共同点.但是,后马克思主义建立在后现代理论的基础上,有着解构马克思主义的趋向,有着自己相对来说比较独特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整体性特点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建立以后,围绕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我国理论界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提出、内涵与实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主要体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方法论原则以及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指导下的学科建设。随着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研究也将不断得到深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入手,指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两种不同趋向,分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基本特征。通过与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进行对比,探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4.
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中,始终存在着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与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从根本上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灵魂和精髓,体现了一种科学与理性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态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性与开放性,因而是一种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现。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人们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过程。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新媒体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条件,在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机遇的同时也提出挑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作为载体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地位,塑造新媒体道德,探析新媒体应用形式、重视自媒体、培养虚拟社区领袖人物、开辟新传播平台等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被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又要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能够被人民群众在实践中自觉地掌握和运用,实现马克思主义实践大众化。高校实践教学是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固有特征,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是全面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求,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形成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出场路径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无疑对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列宁的"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学习和实践"灌输理论"就是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大众掌握并被大众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宏伟工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要与实践结合,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好、宣讲好,从而教育群众。  相似文献   

9.
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既是其本身理论合理性的诉求,也是近代以来中国革命与建设发展的历史必然。改革开放以来,多样化社会思潮给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严峻的挑战。要不断拓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与方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一个一脉相承的过程。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看,一脉相承体现在五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当前,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脉相承性,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要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必须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因时、因地制宜,用发展的眼光,准确、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表现形式有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国内外历史背景和社会的深刻变化、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而处于低潮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长期对立等是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需要完整准确掌握争运用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处理好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2.
试论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发展方向。研究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于准确认识、把握马克思主义,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源起、历史进程、历史规律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角。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源起问题为研究起点,整体审视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关问题,以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乃至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划时代的丰富与发展:它的形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认识论;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人为本”不仅体现了唯物主义观,而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真谛。“科学发展”以一脉相承的创新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保持内在本质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各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各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具体而微的情境中的实践,是为马克思主义区域化。马克思主义区域化。是在特定地区的文化场域中展开的。围绕温州文化场域,分析其间的传统、现代和后现代文化要素,并在马克思主义与这些文化的交往互动中考察马克思主义区域化,进而提出在文化融合中实践马克思主义区域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它孕育着悠远醇厚的华夏传统文化底蕴,且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的生命产物。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以唯物史观批判地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悟化认知的划时代的历史飞跃,并丰富、充实和演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硕果,从而建构着中华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理体系的韵味隽永的审美印证。  相似文献   

16.
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在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拿出创新的勇气,继续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的基础上,深刻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概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的发展,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和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对于系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了革命、建设、改革等阶段,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产生了很丰富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在实现中国化过程中体现出了以创新性为核心的集实践性、曲折性、群众性、民族性为一体的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对我们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