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出现了股份制、管理层收购、并购、破产拍卖、联合、兼并、组建企业集团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的实质是国企产权转让与产权重组。鉴于参与转让与重组的主体中民营和外资占有一定比例,根据历史经验,有必要重申和强调,在深化改革、实行产权转让与重组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重点是“五个防范”。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和国有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日益增多。产权交易市场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初级市场,也已成为优化国有资本配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市场手段。从1988年5月武汉市率先成立中国第一家企业产权转让市场——武汉市企业兼并市场事务所起,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已发展到全国25个省、  相似文献   

3.
李军 《蜀都房地产》2004,(A01):31-31
目前,各地的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已接近尾声,通过出售拍卖、兼并收购等形式实现了产权转让。但某些国有改制企业利用产权制度改革管理在现阶段尚不完善和规范的漏洞,将国有资产通过改制后的产权转移登记使其所有权性质发生转变而合法化,从而导致大量国有资产的非法流失。笔者发现,部分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辽宁省大连市对总量巨大的国有资产实施兼并破产、抓大放小、搬迁改造、股票上市等一系列措施,调整国有资产布局,让国有资产由低效向高效领域转移,使国有资产增值能力大大增强。(一)把国有资产逐步从亏损企业撤出,从小型企业撤出,推动国有资产存量向高效益企业和优势企业流动。1995年以来,大连市对28户资不抵债的国有企业实施破产,近15亿元的国有资产由效益好的国有企业收购进行重新配制,他们还以股份合作、产权出售、合资嫁接、租赁经营等不同形式,大面积推进国有小企业制度改革。在全市所属的各市县区已有140户小企…  相似文献   

5.
何严 《重庆财会》2003,(4):35-37
国有产权转让是国有资产退出的一种方式。在当前国有产权转让政策和制度尚不健全的条件下,实际工作中往往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加强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对于提高国有资产监管水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的若干问题谈点看法,供研究。  相似文献   

6.
《企业国有资产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的总称,国有资产按照用途和性质划分,可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和资源性国有资产。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产及权益。国有资产转让工作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成为屡见不鲜的现象。本文主要针对经营性国有资产及其转让中存在的问题发表作者的看法。国有资产转让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7.
张开荆 《活力》2005,(2):169-169
一、企业重组中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类型 近几年的企业重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消极影响。目前企业重组活动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类型有:  相似文献   

8.
《江苏企业管理》2010,(10):16-16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日前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时发生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现场解读并回答网民提问。  相似文献   

9.
投机资本、房地产泡沫和局部通货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划拨土地的转让、出租、抵押活动日益频繁,特别是国家相当一批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中已出现重组、联合、兼并、股份制、债转股、破产等多种形式。据有关资料分析,我国目前已显化国有土地资产7000多亿,而且随着国企改制的不断进行,土地资产化更加紧迫,同时国有土地作为国家最重要的国有资产,土地资产价格处置问题关系着国家资产的收益流失问题,其中国有划拨土地资产处置价格评估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
宾县在产权制度改革中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王光汉宾县从去年开始对部分企业进行了以股份合作制和租赁经营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并采取多种措施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保值增值,已改革的67户企业国有资产增值3000多万元,增值率达到94.6%。在改革中个别...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据某参考资料透露,我国每天流失国有资产近一个亿,这是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承包租赁经营中,国有资产被吞食;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中,国有资产被外商诈走;在股份制改造中,国有资产被转移;也有笔者下面谈到的新旧会计制度转轨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情况。 不久前我们审计了某流通企业。这是一个集商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中,对国有资产管理在明确投资主体的前提下,积极地开展产权重组,促使产权流动,以达到盘活存量国有资产,优化国有资产运行质量的目的。在产权重组中,以企业兼并的方式实现优势扩张,取得了显著成效,引起了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关注。 一 近两年来,企业兼并和产权交易已成为深化国有改革中的热点。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的推动下,上海在企业兼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上海三枪集团所属的上海针织九厂先后兼并  相似文献   

13.
加强国有资产租赁经营的管理,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文章对福州市榕福集团物业分公司开展国有资产租赁经营工作的实践和如何进一步完善管理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信息文摘     
国有资产流失四暗道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前不久在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报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情况时说,改革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在一是转让国有产权没有完全进入市场,难以发现国有产权的市场价格,很难判断国有资产是保值增值还是贬值流失,少数不法分子乘机暗箱操作、收受贿赂、低估贱卖国有资产。二是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问题突出。一些企业在制订改制方案、选择审计和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确定转让价格等重大事项中,经营者处于主导地位,自卖自买,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缺乏保障;有的以拟收购的国有产权或国有企业实物资产作为其融资的担保;有的经营者人为造成企业经营业绩下滑,甚至利用不法手段虚构虚增成本和债务。三是内外勾结,低估贱卖国有资产。四是把职工经济补偿金等费用从转让国有净资产的价款中预先扣除,压低了产权转让价格。扣除的职工经济补偿金等费用或对应价值的资产并不立即付给或明确给职工,而是采取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方式,把这些净资产留给受让方无偿占用。  相似文献   

15.
《审计文汇》2006,(12):I0026-I0032
第一条 为了规范企业国有产权的转让行为,加强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加快国有资本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6.
规范兼并实现要素的有效重组□朱筱瑾兼并是振兴国有企业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通过兼并,企业可迅速扩大规模、削减成本、减少竞争、增加收益。兼并,既可实现要素的有效重组,提高国有资产运作效率,又比破产容易操作,社会震动度小,因而受到政府部...  相似文献   

17.
兼并重组是企业进入新行业、新市场的首选方式,也是进行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它已成为2004年企业的热门话题。自从十六大提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各地加快了国有企业改制、国有资产重组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并购国有企业,受让国有股,购买国有资产;一时间,风起云涌,“国老大”遭遇“老板文化”。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程,各种资源配置方式已发生变化,呈现了重组、联营、出售、转租、承包、合资、开发转让等多种形式。因此,加强国有资产的审计监督,跟踪国有资产在资源配置中的走势变化,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关键。为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当前审计工作要着力做好“五个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一、要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不准在企业改制、破产、重组、产权交易或变更过程中隐匿、侵占、转移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20.
一些企业在对国有资产进行抵押及其担保、租赁、拍卖、转让、兼并、出售、联营和股份经营时 ,不执行先进行资产评估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法律制度 ;还有的企业负责人法规法纪观念淡薄 ,个人私欲膨胀 ,不惜采取各种手段 ,巧立名目 ,达到侵吞国有资产的目的。然而 ,这些并不高明的手段屡屡得手的真正原因 ,则是由于有关职能部门对国有资产的真实和完整、保值和增值情况缺乏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 ,而且措施乏力。为此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 ,特别是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各级财政、审计机关 ,一定要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督力度 ,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