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以Cantarell油田为代表的墨西哥湾石油勘探开发所面临的地层压力衰竭、严重漏失等井下复杂情况,通过控制压力钻井(Managed Pressure Drilling, MPD)技术解决了上述技术难题。文章分析了控制压力钻井技术,着重说明其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形式和特点。最后,阐述了控制压力钻井技术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于继良 《化工管理》2023,(16):78-80
在正安区域地层特征及已钻井情况分析基础上,阐述了该地区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难题,通过个性化高效PDC钻头、高扭长寿命动力钻具、钻井参数优化技术、减摩降扭工具、近钻头地质导向技术及治漏防塌钻井液技术的研究与优化,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相关技术的应用,有望进步一提高该区水平井机械钻速、缩短钻井周期,实现优快钻井。  相似文献   

3.
潜山油藏利用水平井注气保持地层压力,抑制底水锥进,提高采收率,但常规钻井中钻井液密度高容易造成储层污染,后期注气开发困难,注采同存导致地层压力不确定,钻井过程中易发生漏、涌、塌、卡等复杂事故。为了更好地保护油气储层,防止钻井过程中发生复杂事故,保证钻井安全,在XG7-H175井采用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实现了目的层欠平衡钻井,有效地保护了油气储层,提高了钻井效率。  相似文献   

4.
Tamsag油田铜钵庙组为大段砾岩和灰岩地层,可钻性级值高,并且地层倾角多数在10°以上,最高达到30°以上,钻井施工中井斜控制极为困难,普遍采用轻压吊打和定向纠斜的方法控制井斜,机械钻速极慢.旋冲钻井技术是利用钻头的冲击动载和静压旋转的联合作用来破岩,其破岩方式决定了该项技术在硬地层钻进中具有破岩效率高、钻头寿命长、井眼规则的特点.从青西油田现场应用经验来看,液动旋冲钻井的机械钻速比采用转盘钻井提高了44%,同时有效地控制了井斜,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分析了旋冲钻井技术在蒙古国Tamsag油田应用的可行性,建议在Tamsag油田开展液动旋冲钻井现场试验.  相似文献   

5.
常规LWD在钻井实际应用中由于测量盲区长,无法准确判断近钻头处的井眼倾角、相关地层岩性、储层特性及储层位置,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地质导向钻井.本文介绍了SL6000-NWD近钻头无线随钻测量系统的特点和工作原理,并结合在大港油田的应用实例,分析了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的优越性,对在国内推广应用国产化近钻头地质导向仪器及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气体欠平衡钻井技术在元坝气田开发中的应用,这种技术不仅在提高机械钻速、延长钻头寿命、减少地层损害有作用,石油行业也期盼气体欠平衡钻井技术在环保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火焰山中央隆起带位于鲁克沁油田北区火焰山周边区域,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受褶皱及断层影响,地层倾角大且倾角变化范围大,表层裂缝发育、中部地层煤层且断层发育、下部地层可钻性差,在钻井过程中复杂事故频发,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通过对已钻井的调研分析,可知复杂事故发生的层位及类型,经过开展表层防漏堵漏技术、优选个性化钻头、优化井眼轨迹控制技术、防卡钻井技术、大倾角地层防斜技术等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复杂事故率,缩短了钻井周期。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内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促使石油开发规模持续扩张,水平井钻井技术突飞猛进,被广泛的应用于油田勘探工作中。中国有着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开采中的各类开采技术是重点。当下国内在展开石油开采中均是运用水平井钻井技术,该技术的运用也是大幅度提高了国内石油开发效率。本文分析了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实用性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海洋油气田普遍采用海洋平台丛式井开发,这种方式前期开发阶段效率高,但是后期调整阶段面临预留井槽不足、防碰风险高、地层压力紊乱等诸多难题,极大地影响了调整井钻井效率,甚至影响整个调整方案.渤海油田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形成了井槽再利用、深浅层综合绕障、压力紊乱地层压力控制等系列综合调整钻井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有效保证了调整井...  相似文献   

10.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依靠实施水平井、侧钻水平井技术挖掘油田剩余油潜力,由于水平井井眼轨迹复杂、油井出砂,冲砂作业卡阻频繁,作业时率低,增加了作业安全风险。并且随着稠油油藏进入高轮次吞吐和蒸汽驱开采,地层亏空严重,侧钻井及套损井日益增多,出砂情况越来越严重。小洼油田井筒清砂以冲砂、捞砂方式为主。受井筒技术状况、地层漏失严重等因素的影响,现有的清砂技术不再适用于侧钻井、套损井、水平井等复杂结构井。  相似文献   

11.
针对石炭系火山岩气藏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钻井难题,结合2007~2008年新疆油田欠平衡钻井取得的成果,提出在石炭系火山岩地层采用全过程欠平衡钻井技术,能有效利用全过程欠平衡钻井技术优势解决石炭系火山岩气藏地层采用常规钻井技术出现的井漏、储层保护难度大、机械钻速低、井控风险大等开发难题,并针对石炭系火山岩地质特征提出相应全过程欠平衡钻井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隆盛1井是中国石化在川东地区隆盛潜伏构造部署的一口区域重点探井。该井在钻井过程中存在煤层、高压层、陆相地层可钻性差、地层压力预测及检测准确性差等技术难题。为此,该井采用了备用一层套管的井身结构,应用了气体钻井技术和复合钻井技术来提高机械钻速,优选及研制了适用地层特性的钻头及钻井液体系,确保了该井顺利钻至设计井深。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枯竭,石油勘探开发的重点逐渐的转向了深井硬地层和复杂地层,目前在深井硬地层和复杂地层中存在着钻井速度慢,成本高的难题,严重的制约了石油勘探开发的速度和效益。为了提高石油钻井的速度,节约钻井成本,一些新型的高效破岩钻井发展不断地被研发的应用。钢粒冲击破岩钻井新技术,利用钻井液携带的钢质钢粒,在井底钻头出喷出冲击破碎岩石,改变了传统的破岩方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增加了钻井的速度。文中分析了钢粒冲击破岩的机理,研究了钢粒冲击破岩钻井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为钢粒冲击破岩钻井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渤海辽东区域馆陶组地层底砾岩硬度高、可钻性差,通过分析钻进期间PDC钻头磨损特征,采用老井资料技术调研等方法,总结出影响底砾岩井段机械钻速慢、钻头寿命短的主要影响因素。阐述了经过钻头切屑齿的改变、优化钻头刀翼数、刀翼形状及布齿密度、钻井参数等诸多方面的优化,研制出一款更适合于辽东馆陶组底砾岩地层高速钻进的强攻击性高寿命钻头,分别在20口井使用。应用实践表明,可以快速、高效直接钻穿馆陶组底部砾岩地层井段,钻井效率提高一倍以上,节省了海上钻井作业时间,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5.
胜利油田草20区块水平井以往钻井施工中经常出现起钻遇卡、拔活塞,憋泵甚至卡钻等井下复杂情况,导致钻井周期延长,通过优选高携带复合封堵抑制钻井液技术获得了高动塑比钻井液流型、良好的封堵性和抑制性,采用合理的钻具结构及必要的工程措施,解决了草20区块上部地层泥岩水化膨胀导致井眼出现缩径、馆陶组含有多套砾石层坍塌掉块、玄武岩上下地层砾石脱落堆积易发生卡钻的难题,保证了钻井施工顺利,缩短了钻井周期,降低了钻井成本。  相似文献   

16.
钻井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发油气藏以及对地质进行综合性评价,钻井是一个利用钻机设备将地层破碎,形成井筒的工艺过程。通过钻井导向技术在实际油藏开采过程中的应用,从而为油田油气藏的勘探及开发提供了较大的技术支撑。自上个世纪90年代,现代导向钻井技术诞生,随着钻井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形成了一项高新科技尖端技术,那就是旋转导向钻井技术,该技术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因此,对现代导向钻井技术的发展概况进行探讨,有利于该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油藏的实际开发之中。  相似文献   

17.
袁超  杨波 《化工管理》2014,(15):123
套管钻井技术是一种节约钻井时间,降低井下事故发生的全新的钻井工艺技术,被誉为是21世纪的前沿钻井技术之一。套管钻井技术利用套管代替钻杆钻进,保证了地层开孔后始终有套管在井眼中对已形成的井壁进行机械强化,使套管钻井技术与传统钻井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本文就套管钻井技术在定向井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希望对套管钻井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控压钻井技术是当今世界钻井工程前沿技术之一,主要是通过随钻环空压力监测、地面自动节流调整回压及压力补偿等手段,实现井筒环空压力的闭环实时监测与精确控制。该技术在川西地区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微流量控制系统(Micro FluxControl-MFC)有效的控制地层流体侵入井筒,减少井涌、井漏和降低钻井非生产时效等,提高钻井经济性,从而提高复杂条件下的钻井作业安全性和钻井效率。其现场成功实践为复杂地层钻进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钻井地质设计不仅关系着勘探部署,而且关系着钻探施工,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鉴于此,本文基于钻井地质设计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了钻井地质设计的五大关键技术,即地层预测技术、油气层保护设计技术、地质资料录取工程项目设计技术、钻井工程复杂情况预测技术、计算机应用设计技术,其次以某矿井为例讨论了该项技术的实践应用,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荔参1井是长庆油田部署在渭河盆地北部斜坡上的一口超深预探井,设计井深为6 390 m,钻井过程中存在诸多技术难点。为此,通过分析钻遇地层特点,优选高效钻头、抗高温螺杆、取心工具等配套钻井工具,针对不同地层采用“PDC钻头+单弯螺杆”复合钻井技术、轨迹控制技术、“抗高温取芯工具+孕镶金刚石钻头”取芯钻井技术、抗高温钻井液体系等关键技术,并结合钻井实践制定出超深预探井钻井技术保障措施,保障了荔参1井185.67 d的钻井周期顺利完钻,钻井过程未发生井下故障。实践表明,关键技术及保障措施在荔参1井的成功运用,对今后长庆油田鄂尔多斯盆地超深井勘探开发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