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本文试通过对当前所出现的新闻娱乐化现象的成因及其负面效应的分析,使人们对这一现象有一清醒地认识。并希望通过政府、媒体和受众共同的努力来还新闻以本来面貌,让媒体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真正成为社会公器。  相似文献   

2.
娱乐新闻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娱乐新闻大行其道与我国的各种文化、社会因素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新闻的娱乐化则是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它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娱乐新闻生存的土壤也是它生存的土壤,并且在这个土壤里扎根更深。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并且是主力军。我们要认真看待新闻娱乐化,遵循新闻规律。  相似文献   

3.
袁文英  石成全 《时代经贸》2007,(5Z):157-157
近年来,气象新闻由原来的天气信息逐渐变成了一种重要的新闻强档,对于这个新兴的新闻栏目,并不会因为其先天的信息优势,而毅然“素面朝天”。面对日益挑剔的受众,以娱乐的形式向受众传播天气信息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娱乐化路线,形式各异的气象新闻节目如雨后春笋纷纷露面。当然,低级而拙劣的娱乐固然让受众大倒胃口,但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迎合受众人群需求,气象新闻节目就必须采取争夺注意力。而真正的娱乐化传播模式也正是广大受众所喜闻乐见的,也是媒体所应追寻的,那么,气象新闻到底该不该“变脸”?怎样才能让受众接受,虽然众口难调,但笔者也想就此发表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传媒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共存发展,要想在竞争中赢得受众的亲赖,达到传播致效,作为传播者的媒体就必须在了解受众的同时优化传播环境,讲求传播技巧。而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活动(广播和电视媒介)中,语言无疑是播音员与主持人选到传播效果的有力手段,所以作为联系媒介与受众的它们就要充分结合各自的传播环境,运用各自具有特点的语言与受众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拉近观众与传媒之间的距离,这样才更有利于受众接受传媒发布的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遍地开花的背后,隐藏的问题不断暴露。记述民生的原生态化、庸俗化、娱乐化现象,弱化了新闻的舆论引导和社会教化功能。只有用"大民生"视角,从"记述"民生迈向"突出"民生,才能切实履行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保证民生新闻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俊松  杨舟 《经济师》2011,(11):63-64
网络的出现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媒介传播塑造了更加广阔的平台。然而在当前以市场为导向和消费理念至上的社会中,传媒娱乐化呈现出了主流态势。媒体在报道社会热点事件中越来越多地围绕着人们的猎奇心理、消遣心理等展开并引发了诸多关注。由庸俗化的新闻和对带有负面信息的"过分"报道所产生的负导效应,提醒媒介的传播者不能一味投大众所好,需要对社会传播责任有更清醒认识;同时,对于媒介的监督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李治江 《大陆桥视野》2012,(10):134-135
平民化改变了过去那种“媒体本位”为“受众本位”,树立受众意识,改变过去那种“你听我说”、“你播我看”的报道方式、用平民化的视角叙述新闻,成为新闻故事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过去的报道中,我们一度忽视了受众的情感需求,今天我们再次对新闻“故事化”进行探索,就是让我们重新挖掘新闻报道的细节,用新闻故事实现新闻报道的深层变革。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社会人们购买、消费商品不是因为它的使用价值,而是因为它的符号价值,消费主要是获取社会意义。消费的这种社会逻辑实质上是由于社会地位与收入差距形成的消费等级差异。消费的差异等级不仅体现在个人消费领域,而且体现在公共产品消费领域。消费的社会逻辑对消费结构变迁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尽管还没有进入后现代社会,但消费的社会逻辑却已充分发展,给社会带来负外部性,要倡导合理消费和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9.
邹震 《大陆桥视野》2014,(10):117-118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媒介竞争的不断加剧和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新闻娱乐化”现象也“应运而生”。面对日益严重的“新闻娱乐化”现象的现状及其引发的问题,作为一位新闻从业者,我们应该随波逐流,还是要极力抵制这种不良现象?在此基础之上引发了新闻媒介及社会的普遍关注。面对日益严重的娱乐化现象,维持媒介正常秩序,积极主张新闻改革,对“新闻娱乐化”现象进行深入思考是目前最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微博作为一种新型新闻媒体异军突起,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区域之广已经越来越受到业界关注与受众认可。特别是在2011年5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拉登已死"的宣讲时,全球各家微博争相报道转载相关新闻,其速度与规模甚至有赶超各大广播电视电台与门户网站之势。微博新闻的传播模式是否可取,微博新闻的将来是否明朗,微博新闻的传播之所以能在这么短时间内笼络受众的心,是取决于新闻自身的发展模式的进步还是由于迎合了受众的心理趋势,这种新型媒体传播形势对于新闻传播工作来说是机遇还是挑战,我们将如何把握受众的心理进而对新闻的发布形式进行调整,都将成为新闻研究中最具应用价值和积极意义的一环。  相似文献   

11.
季梦婷 《经贸实践》2016,(7):298-299
新闻娱乐化现象是近年来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中国目前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梳理了新闻娱乐化现状的背景和成因,针对其出现的伦理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推动我国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互联网市场分析(一)消费者分析。媒介市场的消费者包括受众和广告客户。媒体业通过给受众提供信息、娱乐和教育产品而获得部分收益,但这并不是媒体业主要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媒体获得了传播信息的能力。因此获得了占用受众部分时间和“注意力”的能力,通过发布广告,媒体业向广告客户提供了受众的时间和“注意力”,并获得收入。可见,受众和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是媒体产业存在的基础。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网络内容的主要优点是选择自由、方便、省钱以及能及时看面向个人的信息,需求的内容有知识、新闻、服务、娱乐和参与。在网络时代;…  相似文献   

13.
变革的时代和多元化的社会,为媒介提供了空前丰富的信息来源和发展空间;新闻资源的有限性与媒介需求的无限性,日渐形成尖锐矛盾。由于媒介可选择性的增强和受众的日趋成熟,品牌消费日益成为人们消费心理的主要趋势,而品牌竞争也必将成为媒介竞争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媒体话语主宰着当今社会消费的导向,而电视广告又是消费领域最重要的传播手段之一。本文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剖析了媒体话语是如何建构了“完美女性”的形象,消费社会又如何成就了“完美女性”形象以及媒体话语最终如何完成了女性消费的神话。  相似文献   

15.
源于西方的现代新闻学理论,时下还比较流行界分“软新闻”与“硬新闻”。将“经济新闻”,皈依在“硬新闻”范畴。美国前不久曾出版的新闻教科书《印刷媒体的报道》这样定义:通常那些去写人类共同兴趣的新闻报道,它们的主题可能有些不太应时,或者不甚重大,但决不枯燥。主要为愉悦,通告消息并非绝顶重要。它从感情上吸引受众,不以理智上吸引读者为主。而是使读者欢笑,或者悲泣,喜爱或膳恨,嫉妒或遗感。这类新闻,便是“软新闻”。  相似文献   

16.
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视节目为了满足受众休闲娱乐的需要,提高收视率,从而使电视节目出现了“泛娱乐化”的倾向。对于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现象,我们应该正确去对待,分析其成因,并形成有效的对策,以期创造一个和谐的视听环境,使受众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娱乐导向。  相似文献   

17.
人文关怀是新闻传播创新和人性化竞争的方式,是媒体树立社会形象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代表着新闻的传播趋势。基于新闻传播实践剖析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的失衡与偏向,强调传播人文关怀须有新的突破,提出在新闻传播中渗透人文关怀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王琼 《大陆桥视野》2012,(10):131-132
新闻文本结构的麦肯锡化带来一种逻辑思考的效率,通过框架结构、科层体系、单向度的连结结构规范着信息到达受众的程度、层次、规模、顺序,控制着受众注意力的中心、边界、跨度范围,使新闻传播达到一种高度受控的状态。倒金字塔结构的麦肯锡化程度最深,其次是编年体结构和正金字塔结构,华尔街日报体则超越了麦肯锡。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网络消费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消费形式之一,它象征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在界定网络消费涵义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中国的网络消费现状以及网络消费的市场特征,进而为产品制定出合理的网络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报业的迅速发展,新闻同质化已成为报业的通病,它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媒体的发展和壮大。如何走出一条差异化之路,如何进行战略性思考,体现自己报纸的定位,是每一个媒介领导、新闻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难题。随着媒介市场的进程,媒体的发展必将和其他行业一样,从产品层面到品牌层面,从生产层面到营销层面,从媒体本身层面到受众层面,从市场层面到管理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