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结果的比较,了解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的准确性。方法对356份新鲜尿液标本分别进行尿蛋白干化学检测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在尿液干化学法检测尿蛋白(-)的180份标本中,有37份(20.56%)检测到>20mg/L的尿微量白蛋白;62份尿蛋白(±)标本中48份尿微量白蛋白呈阳性(77.42%),14份假阳性(22.58%)。结论干化学法测定尿蛋白因灵敏性差及干扰因素较多,其准确性受到一定限制;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测定结果较为准确等优点,在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中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青霉素对干化学法检测尿红细胞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未用过任何抗生素药物的健康志愿者的尿液标本30份将其进行分组后,分别配制不同比例的尿液、红细胞和青霉素混合液,进行干化学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尿中的青霉素浓度≥2.5万单位/ml时能够导致尿测定结果呈现出‘+’的红细胞变化为‘±’,若是尿中青霉素的浓度高达40万单位/ml,会导致结果呈现假阴性。结论尿液中的青霉素会对干化学法检测尿红细胞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对其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对尿液潜血检验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门诊留取尿液的2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使用尿液分析仪检验和镜检RBC,对两种红细胞运用不同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同时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文所选的240例患者进行尿液分析,检测的结果为176例为(-),22例为(+),22例为(++),12例为(+++),8例为(++++),尿液分析仪潜血检测的敏感度为80.77%,假阳性率为9.11%,假阴性率为10.12%;对所选患者的尿液进行分析时,有阳性反应的患者中196例镜检有红细胞,44例无红细胞;尿液分析仪进行分析为阴性反应时,48例患者尿液镜检有红细胞,192例患者的尿液镜检无红细胞,说明对尿液进行检验时,运用尿液分析仪联合镜检的检查方法比单纯使用镜检效果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尿液运用尿液分析仪进行检测时,虽然一般情况下能发现尿液中的RBC,但有时还会与镜检RBC产生一定的差异,因而同时运用两种检验方法来诊断患者的病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液检验分析前影响质量相关因素,总结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检验的20000份尿液样本,回顾性分析检验过程及最终结果,找出影响质量的相关因素,总结预防检验出现误差的措施。结果在分析前共有1098份标本的质量上存在缺陷,比例为5.5%,标本被污染、采集时间有误和标本标记不清楚在影响因素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结论尿液检验分析前影响质量的相关因素有很多,为保证标本的质量,还需要得到全体医护人员及整所医院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1000例接受尿液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尿液标本,其中健康体检标本331份、门诊标本328份、住院标本341份,分析对尿常规检查结果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 1从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上看,标本标记存在错误、采集时间不合理、容器选择不合适、标本量采集不足、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发生率依次为0.50%、0.90%、0.30%、0.40%、0.50%、0.40%。2在1000例受检对象中,29例患者尿检结果受到影响,总发生率为2.9%。3健康受检者、住院患者、门诊体检者的受影响率分别为1.21%、2.35%、5.18%,其中门诊体检患者的受影响率最高,与其他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常规检验结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标本污染、未及时送检、容器不合格等,通过规范尿常规检验程序,有利于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女性泌尿道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状况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8年12月送检的980份女性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支原体培养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980份标本中,支原体培养阳性460份,阳性率46.9%,敏感药物首先是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其次是交沙霉素和克林霉素。结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相当严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就170例糖尿病患者血糖与尿糖测定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中心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170例糖尿病患者,尿糖测定仪器选用CLINITEK 50尿液分析仪,方法为德国拜耳尿10项试纸;血糖测定仪器选用BS-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方法为葡萄糖氧化酶法(GOD法)。结果血糖测定值与尿糖测定值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均呈正相关,尿糖浓度增加,血糖浓度也随之增高。但有13例患者血糖浓度增高;而尿糖阴性。本组患者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血糖值异常比例也逐渐增加,以31~40岁组最低,以61~70岁组最高,男女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诱因,为了确保诊断能够做到准确无误,应对患者的血糖、尿糖进行同时检查,以此来避免由于单项检查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分析仪的室内质量控制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例患者空腹时收集到的静脉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将三种质控方法包括浮动均值法、新鲜标本质控法以及进口全血质控法联合使用来分析检测效果。结果浮动均值法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质控方法,可以通过手工计算来达到质控的目的 ;新鲜标本质控法能够灵敏地反映仪器、试剂等因素对仪器的影响,从而判断仪器的功能状态;进口全血质控法能对仪器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重复性进行评价。结论将这三种质控方法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对血液分析仪达到了室内质量控制的目的 ,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乳链球菌(GBS)临床分布情况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GBS感染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河源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门诊就诊及病房住院患者细菌培养分离的GBS菌株4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度GBS菌株139份,2016年度GBS标本163份,2017年度GBS标本178份,均经ATB EXPRESSION半自动细菌鉴定仪器鉴定,采用k-b法及MIC法测定GBS对常见抗生素的药敏情况。结果 480份GBS标本来源于血液、阴道分泌物、会阴切口分泌物、胎盘口鼻、咽拭子,占比分别为18.96%、34.17%、3.74%、30.00%、13.12%;2015—2017年度产科、新生儿科为GBS标本分布最多的临床科室,2017年度新生儿科的GBS标本占比显著高于2015年度(P<0.05);GBS药敏试验显示,耐药最高的为四环素,最高耐药率为93.53%,耐药最低为头孢噻肟,最低耐药率为1.12%,其次为头孢吡肟,最低耐药率为2.25%。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P<0.05);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青霉素耐药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P<0.05);其余常见抗生素耐药率则呈现波动态势。结论 GBS在本地区临床科室分布以产科、新生儿科及围产门诊为主,新生儿科呈现上升趋势,加强GBS的培养检测,分析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变化趋势,对提升GBS治疗的临床合理用药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就CAl5-3、CAl25、CEA在乳腺癌术前化学药物治疗疗效的评估作用进行探讨。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共收治乳腺癌患者48例,采集标本分离血清,对血清中CEA、CAl25、CAl5-3用罗氏cobas e60l试剂和免疫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本组患者中临床有效42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7.5%。42例有效组患者,血清CEA、CAl25、CAl5-3在化疗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例无效组患者,血清CEA、CAl25、CAl5-3在化疗后基本无变化。与单项检测相比,任意两项组合与单项相比,没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而任意三项组合则与单项检测、任意两项组合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结论在评价肿瘤标志物时,应尽量采用三项联检的方法,有利于提高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细菌鉴定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使用常规药敏试验和直接药敏试验对620份阳性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然后对两种检测方法药敏结果的符合率及各细菌的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检测方法在G+球菌敏感度、G-杆菌敏感度、耐药的符合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敏试验和直接药敏试验的符合率较高,但直接药敏试验的检测操作更简单,且时间也比较短,可将其推广应用于细菌感染的临床血液检验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临床血液样本检验不合格产生的原因,总结对策降低减压误差以提高检验准确性。方法统计我院2013年1~3月送检的血液样品2000份,其中103例为不合格样品,对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03份不合格标本中有样本量少标本28例(27.18%),溶血标本12例(11.65%),凝血标本10例(9.71%),抗凝不全标本21例(20.39%),容器不当标本5例(4.85%),受检者准备不足造成的样本不合格6例(5.83%),标签不当样品6例(5.83%),标本污染5例(4.85%),送检不及时造成样品不合格10例(9.71%)。结论血液标本合格与否直接决定患者临床检验结果准确度,临床上导致该问题的原因较多,合理的策略可以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造成血液检测不合格标本的主要原因,完善血检方法,提高血液检测的总体质量。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所采集院内血液检验标本共9 800份,对其进行标准化比对分析,对不合格血检样本做重点记录,总结问题所在。结果 9 800份院内血液检测样本中共发现217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2%。存在溶血现象、抗凝血样本中存在小块血凝或发生局部凝血现象、血液采集容器选取不正确、采血量高于或低于额度标准,这4点是造成血液检测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还有血液样本送检时间间隔过长、血液存在脂浊现象、样本报告结果不全面、血液采集位置不正确、血检报告与血检患者不符等。结论血检是一项常规性检查,但几乎所有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以血检报告为依据,所以确保血检样本的准确性是保证院内工作、医生履行医疗职能、医院保证治疗质量的基础,建立完善的血液检标准和制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超声和钼靶在乳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乳腺病灶切除术前均进行超声和钼靶检查,病灶切除术后均进行病理学的诊断。结果本组42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中,超声诊断符合率是83.33%(35/42);钼靶摄片诊断符合率是80.95%(34/42);将超声和钼靶联合进行诊断,符合率达90.48%(38/42)。结论在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应联合超声和钼靶摄片,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丙肝抗体(HCV-Ab)过程中存在假阳性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 回 顾性统计分析了 36 例用 ELISA 方法检测的 HCV-Ab 弱阳性血清标本,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定量检测 HCV-RNA 进行确证试验,确定 ELISA 方法的假阳性率,并分析影响 ELISA 方法出现假阳性的因素及其解决方法.结 果 ELISA 方法检测的 HCV-Ab 弱阳性血清标本用 PCR 法检测 HCV-RNA 复检后 28 例仍为阳性,8 例阴性,表明以 PCR 检测 HCV-RNA 方法为准,ELISA 法有 77.8%的真阳性率,有 22.2%的假阳性率.影响因素除了方法学、试剂盒本 身之外,还有标本处理、操作不当等多种因素.结论 多种因素可能会导致 ELISA 法检测丙肝抗体出现假阳性,除了 严格操作、做好质控外,对可疑假阳性的标本一定要认真复测,最好采用 PCR 检测 HCV-RNA 进行确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肿瘤化疗后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减少患者采用经方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42例肿瘤化疗后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肿瘤化疗后进行经方加减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数量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对肿瘤患者化疗后采用经方加减治疗,能有效将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数量恢复至正常状态,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药品引发不良反应的特点、原因,找出加强医院药物管理的措施,总结经验,从而提高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病历200份,回顾分析药品引发不良反应的特点和原因。结果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中,抗生素占38%(76/200),其次为抗感冒药物与干扰素,分别占21%(42/200)、24%(48/200);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发生了肝、肾衰竭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分析药品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可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真菌性阴道炎患者菌种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妇产科住院部及门诊所收集的967份阴道分泌物标本,采用常规涂片法检出83例真菌。在患者的阴道中插入无菌棉拭子,然后将其阴道分泌物置无菌管中送检,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ATB板条进行药敏试验,严格执行说明书的操作步骤。结果本组967份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共检出83株真菌,培养分离出80株真菌,与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相比,唑类药物耐药现象更加严重。结论真菌在菌群失调和机体免疫力降低的环境下往往就会致病,属于一种较为典型的机会性致病菌,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病情来选择联合用药还是个体化用药,以此来避免出现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临床确诊的高血压脑梗死患者36例,对其临床处理方法与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及时的降血压、降颅压、溶栓等正确及时的治疗手段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36例患者治愈率为22.2%,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针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而言,及时有效的降血压、降颅压以及溶栓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病历医嘱用药情况并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期间的200份出院病历,对病历医嘱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结果 200份病历中合格病历84份,占42%;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5%;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为100%;微生物学检查百分率为0.67%。结论我院临床用药仍存在不合理情况,需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