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当前经济社会诚信缺失的背景下,面对地方各类信用信息孤岛和信用信息征集不全等问题,建设地方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十分必要。从总体上设计地方公共联合征信系统架构,从信用数据库建设、信用信息采集和整合、信用信息发布和查询、信用评价等方面探讨公共联合征信系统的主要内容,提出联合征信系统实施的建议,从而为地方联合征信系统的建设提供较为完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分析目前我国征信系统框架的现状与局限,并从金融产品形式变革是常态,银行、证券、保险信息终将标准化共享这一视角出发,提出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搭建架构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征信系统用户管理,保障征信系统合法安全运行,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12月2日发布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用户管理规范》。当前,用户管理工作在制度建设、用户行为管控、用户管理系统三个方面仍存在问题。结合四大用户管理原则,应从加强行为管控、完善系统功能和规章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几方面,进一步完善征信系统用户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借鉴西方经验 健全我国社会征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征信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国外征信体系包括以美、英为代表的民营征信管理体系,以法、德为代表的公共征信管理体系和以日本为代表的会员制征信管理体系。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的征信机构网络和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强烈的信用意识和完善的监督管理及行业自律是国外征信体系发展的保障。借鉴西方国家征信体系发展的做法和经验,结合近年来我国征信业的发展现状,从法律法规、征信数据库、行业协会、政府职能、征信业发展模式、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征信人才、征信市场需求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我国社会征信体系的完善,是我国征信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一、提高系统功能的有效性。针对金融机构、企业及社会三个层次的不同需求,建立和完善企业及个人信用数据库,加大硬件投入,达到系统操作灵活便捷、网络运行畅通无阻的标准,对发现的问题能及时修改完善,充分发挥信用信息数据服务功能,把系统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征信档案资料库,通过互联网,实现全社会信用征信体系的共享,有效解决征信系统服务面窄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煤矿数据库存储数据容量越来越大、存储媒体形式越来越多的应用新背景,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结合模糊知识技术,对煤矿多维模糊多媒体数据仓库的研究意义、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和系统结构、数据挖掘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建立了新的模型和系统构架。结果表明,这种新型数据仓库系统具有更强的多媒体数据管理能力和趄正的系统开放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建设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简称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运行以来,在促进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其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信用信息数据缺乏准确性,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难,缺少法律法规的支持系统,未完全实现信息共享与自动校验功能,社会公众对征信系统的认识不足,信用报告容易被伪造和篡改等.因此,应提升信用信息数据准确性,做好非银行系统的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实现系统信息共享与自动校验功能,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征信系统的认知度,在信用报告上加盖统一印签,更好地发挥征信系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信用体系的缺陷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将征信系统运用于物流领域,不仅促进物流外包业务的扩大,防范供应链违约风险,还为征信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第四方物流“宁波模式”借助物流服务商与商业银行“双主体”运营架构,创设了信用治理机制,但其功能的发挥明显受到区域的限制。建议全国统一征信系统将应用拓展到物流领域,尽快制定商务信用信息采集的相关标准,建立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商务信用信息采集模式。  相似文献   

9.
建立我国征信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融改革、金融稳定和金融发展,需要有适合中国国情的征信体系与之相适应,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当前,要推进我国征信体系建设,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征信体系,当务之急是要做好以下工作:明确征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任务,加快征信立法,完善征信机构体系,推进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及征信行业标准化建设,强化征信服务和金融机构内控机制,严格征信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0.
蒋卫方  安青云 《西部金融》2009,(5):77-77,79
2006年1月,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实现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部分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的全国联网运行。几年来,海东地区各商业银行通过个人征信系统的查询使用,不仅体现了该系统在减少信贷人员贷前调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而且有效防范了信贷风险。由于商业银行在贷款审批,信用卡审批,贷后管理等方面都充分利用个人征信系统数据作为判断标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个人征信系统的查询量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银行的个人信贷活跃程度。  相似文献   

11.
摘要:比较分析国内外信用评级和征信行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探讨国外信用评级行业和征信行业数据分割的深层次原因,认为信用评级机构接入征信系统,实现数据共享,是双方共赢的选择。我国应积极推进信用评级和征信行业的数据共享,并加强研究,推动双方在融合中发展、在合作中壮大。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征信体系发展中存在着征信立法滞后、政府对征信业的行业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征信资料权威性和系统性不强、信用数据条块分割、征信数据库管理落后等问题。今后,应借鉴国外经验,加快对征信业的立法进程,做好征信宣传工作,打造守信政府,做好征信数据库建设相关工作,推进信用评级市场培育和发展等,以推进我国征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发现,征信系统可以以生物识别技术为基础提供身份识别服务和征信衍生品,帮助商业银行防范身份欺诈的风险.构建征信系统“虹膜识别身份”服务功能的基本思路是:明确系统建设的目的、运行模式及信息采集范围,选取合适的虹膜信息采集设备,明确信息的采集模式及数据库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我国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实现全国联网运行以来,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防范化解信贷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金融发展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如监管存在盲区、省级及省级以下征信部门既是监管者又是被监管者等.为促进我国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发展,应赋予地方人民银行对征信系统的监测权限,分离地方征信管理部门与征信中心,加大对地方征信中心建设的人员与经费投入,实现人民银行总行与地方征信统计数据的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情况的调查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1月,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实现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部分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的全国联网运行.几年来,海东地区各商业银行通过个人征信系统的查询使用,不仅体现了该系统在减少信贷人员贷前调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而且有效防范了信贷风险.由于商业银行在贷款审批,信用卡审批,贷后管理等方面都充分利用个人征信系统数据作为判断标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个人征信系统的查询量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银行的个人信贷活跃程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和推广,接入征信系统的金融机构将个人信用报告作为办理信贷业务的重要依据,业务效率得到很大提升.为更好地服务商业银行和全社会,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有必要进一步利用数据库资源,研究开发个人信用评分产品.介绍美国个人信用评分产品开发和收费的情况,分析征信中心信用评分面临的现实障碍,借鉴发达国家信用评分产品开发的经验,提出征信中心开发个人信用评分产品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征信系统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个人征信系统运行中仍存在道德风险、信誉风险、法律风险、信任风险。为降低征信系统运行中的风险,应进一步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严把数据质量关,建立金融机构个人征信系统事前防范机制,加快个人征信管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以企业信用信息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为主要依托的信贷征信管理平台,为金融机构防范信用风险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服务,有力地推动了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但是,征信系统建设中还存在法律法规缺失、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征信产品比较单一、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今后,应加快征信法制建设,建立社会失信惩罚机制,提高征信队伍整体素质,以推进金融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19.
分析IP城域网、以太网及光城域网三类主流金融城域网组网技术的优劣势及成本,提出通过几种技术综合组网的方式连通小型金融机构和地区主管部门,实现一口接入人民银行金融城域网,进而接入征信系统的目标。为在技术方面解决小型金融机构接入征信系统的成本及管理问题提供一种思路,也是小型金融机构接入征信系统面临诸多问题的一种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0.
针对煤矿数据库存储数据容量越来越大、存储媒体形式越来越多的应用新背景 ,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 ,结合模糊知识技术 ,对煤矿多维模糊多媒体数据仓库的研究意义、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和系统结构、数据挖掘技术等方面 ,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建立了新的模型和系统构架。结果表明 ,这种新型数据仓库系统具有更强的多媒体数据管理能力和真正的系统开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