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为了弥补聚酰亚胺(PI)作为光催化材料的缺陷,采用与氧化亚铜(Cu_2O)复合的方法制备复合光催化剂,增强其光催化性能。首先用溶液聚合的方式,制备了聚酰胺酸(PAA);将PAA浸泡在乙酸铜溶液中进行离子交换;最后在真空烘箱中热处理制备了Cu_2O/PI复合材料。采用SEM,TEM,FTIR,XRD和BET等测试方法对材料的形貌、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研究,通过UV-Vis DRS,PL和EIS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光电性能,以对硝基苯酚还原反应为模型,考察了Cu_2O/PI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u_2O显著提高了PI基体对可见光的吸收和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对模型反应具有高效催化效果,催化活性较纯PI明显提高。当Cu_2O的质量分数为1%,热处理温度为275℃,热处理时间为2 h时,光催化的活性最好。研究为合成PI基高效光催化剂提供了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工程中进行维护的现象也日益普遍。为了拓展修补材料的选择范围和保障工程质量,对早强硅酸盐水泥进行了改性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复合早强型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相关特性,根据试验结果得出如下结论:水胶比对复合早强型硅酸盐水泥的强度、流动性和凝结时间等均具有较大的影响,现场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水胶比的选取。对比分析复合早强型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可知,复合早强型硅酸盐水泥具有更优异的流动性和凝结强度,且还具有速凝早强的特点,因此更加适合作为水利工程修补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复合絮凝剂和活性砂滤池协同处理印染废水,研究了复合絮凝剂对浊度、COD(化学需氧量)和TP(总磷)的去除性能,在实际运行系统中考察了复合絮凝剂和活性砂滤池协同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情况。结果表明:活性砂滤池在平均处理水量为3 500 m3/h情况下,当复合絮凝剂投加量为ρ(PAC)=50 mg/L,ρ(FeCl3)=10.0 mg/L,ρ(APAM)=1.0 mg/L时,出水水质指标浊度、COD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6.6%,45.3%,59.4%,出水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新鲜水的需求量,缓解水资源压力,对某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提标改造及再生水回用。以混凝沉淀+A~2/O为预处理工艺,构建中试MBR+RO组合系统,深度处理及再生利用化工废水,考察了MBR工艺作为RO预处理的可行性以及组合系统的处理性能,分析了MBR膜组件及RO膜组件的污染情况,评价了最终处理成本。研究表明,废水经过混凝沉淀+A~2/O预处理后进入MBR+RO组合系统,最终出水ρ(COD)≤10 mg/L,ρ(NH~+_4-N)≤2 mg/L,ρ(SS)≤1 mg/L,ρ(TP)≤1 mg/L,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标准(GB/T 19923-2005);MBR膜跨膜压差稳定在18 kPa,说明没有发生膜污染;RO膜渗透系数稳定在4 L/(min·MPa),也没有发生污染;中试系统吨水电耗为1.890 kW·h。高性能再生水水质具有明显优势,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5.
热塑性弹性体SBS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充油的星型和线型SBS的配比,软化剂、硬化剂、填充剂的品种及用量对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弹性体的透明性。结果表明:星型SBS对抗张强度的贡献较大,线型SBS对断裂伸长率的贡献较多;随着软化剂用量的增加,弹性体的硬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降低,二线油、40#机油用作软化剂效果更好些;硬化剂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弹性体的硬度,低分子量PS综合性能更好些,加入40份时仍呈透明色;填加填充剂后弹性体硬度增加,白炭黑用量低于40份时弹性体呈半透明,加入CaCO3则不透明。  相似文献   

6.
纯棉织物经过树脂整理后,抗皱性能明显提高,但强力却受到较大损失。最近由天津工业大学配置成功了一种专用强力改善剂(HYL),可以有效提高树脂整理后织物的强力。该强力改善剂通过调整整理液的初始pH值,使之酸性减弱,以减少因酸性水解带来的织物强力下降。该改善剂随着烘干、焙烘过程的进行,对整理液pH值的调节作用逐渐变小,因此并不影响树脂初缩体的交联反应,从而使织物能够在保持较高弹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树脂整理后织物的强力保留率。特别是整理浴的pH值为4.5左右时,织物既能获得较高的弹性,又能保持较高的强力。在浸轧烘干阶段,强…  相似文献   

7.
某海上平台导管架出现裂纹,修复方案为使用水泥进行加固,在导管架上安装卡箍,使导管架周围形成密闭空间,在此空间灌入水泥,水泥固化后,起到加固作用。该修复技术在国内海上平台导管架领域尚属首次应用。为了验证其可靠性和可行性,文章针对该技术实施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试验检测和试制验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修复技术的原材料性能、水泥与立管的结合强度以及水泥泵送工艺和性能均满足技术规格要求,并已成功应用于现场实践。  相似文献   

8.
反吹法是测量压力的一种常见的方法。应用在易堵塞、易结晶、易结垢、强腐蚀、剧毒介质的气相压力测量。催化裂化采用的催化剂通常是以Si O2和Al2O3为主要成分的结晶硅铝酸盐,细粉末状,堵塞引压管,所以催化裂化尤其适合采用反吹法测量。  相似文献   

9.
文章综述了燃煤电厂掺烧城市污泥研究现状,简述了在普通煤粉锅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实现燃煤电厂掺烧污泥工艺,重点分析了污泥掺烧对燃料着火特性和燃尽特性等燃烧性能的影响,探讨了NOx和SO2等污染物随污泥掺烧比率增加的排放变化规律,并讨论了As、Cr等有害元素在飞灰和底灰中的沉积和析出规律,对比了燃煤电厂掺烧城市污泥工艺与污泥干化焚烧技术的经济性。综合认为,燃煤电厂掺烧城市污泥是具有较高经济性、行之有效的处理城市污泥工艺。另外,污泥掺烧时要求制粉系统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以适应掺烧污泥后的燃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NaPo_3)_6复合变质剂对铝硅共晶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磷酸盐的变质机理和(NaPo_3)_6—Re 的双重变质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磷酸盐复合变质剂对铝硅共晶合金能获得良好的过共晶组织,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1.
黄秋霞 《化工管理》2014,(15):147-149
磁流体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其发展相当迅速。本文以L-谷氨酸为包覆剂,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粒子,着重研究了L-谷氨酸水基磁流体的生产工艺,通过多次实验总结出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液的初始浓度为0.15mol/L,Fe3+/Fe2+(物质的量)之比在1.70~1.75之间;用25%NH3·H2O作为沉淀剂,并过量20~30%,调节溶液pH=9~11;35℃的条件下反应60min制备Fe3O4磁性粒子,搅拌速度以3000r/min为佳。用L-谷氨酸作分散剂,其最佳用量为每50mL载液0.0200g,温度控制在50℃左右,在pH值为1.0~2.0的条件下进行包覆。  相似文献   

12.
着重介绍矿用聚丙烯防护网的研制过程。通过添加溴系阻燃剂和抗静电剂对聚丙烯进行共混改性。实验结果表明 ,八溴联苯醚与 Sb2 O3 互配体系的氧指数可达 2 7以上 ;非离子型抗静电剂配以辅助抗静电剂 ,可使材料的表面电阻降至 3× 1 0 8Ω 以下  相似文献   

13.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S/SDBS)为复合乳化剂,分别以水溶性引发剂过硫酸钾(KPS)、油溶性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和氧化-还原引发体系K2S2O8/Na2SO3(OR)引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St/BA)微乳液聚合反应,研究了St/BA微乳液共聚合行为,用红外光谱法定量测定了3种引发剂下的共聚物化学组成,绘制了共聚物组成曲线,计算出了竞聚率。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配比混凝土及断面结构形式对矩形渠道防渗抗冻性能的影响,采用对比方法,研究水胶比、粉煤灰、抗冻剂及断面尺寸四个因素对渠道强度、抗冻性、渗透性以及渠系水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胶比0.34,加入20%粉煤灰、2%引气量以及2%抗冻剂,同时尽量选择宽深比较小,渠底比降较大的断面尺寸,能达到防渗抗冻设计要求和最佳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弥补水泥土材料受压破坏后承载能力迅速衰减的缺陷,借鉴纤维改善水泥基材料性能的方法,以废纸降解获得二次纤维制成的二次纤维水泥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侧限抗压试验分析其抗压强度、变形特征和破坏形态,提出考虑纤维掺量的应力-应变关系,探索水泥土改良新措施及废纸资源利用新途径。结果表明,1)养护28 d时,同样产生1.42%应变时,水泥土强度下降39%,而掺量为2%的二次纤维水泥土强度下降仅为27%,掺入2%二次纤维不仅可以提高水泥土强度0.42%,也可使水泥土达到峰值应力时产生的应变延后1.82%;2)纤维掺量存在一个阈值,当掺量高于阈值时纤维水泥土强度随养护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当掺量低于阈值时变化规律则相反;3)掺入2%和4%的二次纤维使水泥土由中部劈裂破坏转变为土体典型的剪切破坏,破坏时保留了水泥土产生裂纹较少,无明显挤压变形等优点。添加二次纤维可以在保持强度的同时减少水泥土工程缺陷,研究结果丰富了纤维水泥土理论,可为水泥土工程应用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塑性混凝土以其优良的性能,特别是和地基之间的协调变形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小型水利工程防渗墙建设.文章通过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水泥、黏土和膨润土含量对塑性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泥最佳掺量为160~180kg/m3,黏土的掺量应大于65kg/m3,在满足混凝土塑性变形性能的情况下,应适当减小膨润土的掺量.  相似文献   

17.
淀粉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天然生物降解材料之一,但由其制备的薄膜力学性能较差,脆性也较大。为了提升淀粉基薄膜的韧性,以甘油、木糖醇、聚乙烯醇(PVA1788)、聚乙二醇(PEG400)和山梨醇作为增塑剂,对淀粉基复合薄膜进行增塑改性,探究不同增塑剂对淀粉基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塑剂对淀粉基复合薄膜的拉伸性能影响显著,当甘油和PVA1788的添加量分别为水基的2.63%和0.95%时,共同增塑得到的淀粉基复合薄膜满足拉伸强度高于5 MPa、断裂伸长率大于20%的性能要求;甘油分别与木糖醇和PEG400复配制得的复合薄膜的断裂伸长率也有明显提高;从溶解度来看,甘油与PEG400复配增塑时,淀粉基复合薄膜的溶解度最大,溶解性能最好;与甘油复配增塑膜相比,单一甘油增塑膜的表面更加平整,甘油与淀粉基复合薄膜的相容性最好。通过加入增塑剂,可以得到与明胶胶囊薄膜力学性能相当的淀粉基复合薄膜,未来有望替代明胶制备淀粉基植物胶囊。  相似文献   

18.
采用液相还原法,快速、高效地制备了金@氧化亚铜(Au@Cu_2O)核壳复合纳米颗粒。通过改变实验参数,实现了Au@Cu_2O核壳复合纳米粒子尺寸的精确控制。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测试其光学性质,结果表明,该复合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吸收峰随着Cu_2O壳层厚度的增加发生红移,且吸收强度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9.
复合软包装即多层薄膜复合包装,是一种采用现代化设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薄膜相互粘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具有优异功能包装材料的技术。通过薄膜复合,克服单一薄膜的缺陷,综合各层薄膜的长处,以满足内含物对包装材料的综合性能,如强度、透光性、印刷性、耐湿性、CO2/O2的阻隔性、保香性\热收缩性、耐油性及卫生性等的要求。复合软包装材料,具有隔气、遮光、耐油、防潮等良好的性能及美观轻巧、食用卫生、携带方便等优点。运用不同的材料和结构,可使产品保存期达半年以上。复合软包装材料的优异的包装功能,使其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流…  相似文献   

20.
选用酚醛树脂、环氧树脂和聚氨基树脂等3种黏合树脂,分别对经电解处理的碳纤维复合线进行涂胶成型,对它们的强度进行了比较,并用未经电解处理的碳纤维复合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碳纤维只有经过适当的表面处理,才能在复合材料中发挥良好的增强作用,而碳纤维复合材料所用的黏合树脂对材料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