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下降,信贷风险上升。这既有国际金融环境影响等外部因素,也有银行内部管理的内在因素,但最主要的是企业经营状部欠佳造成的违约风险。因此,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关键在于对借款企业的违约风险的控制。文章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一般理论出发,紧紧银行如何避免或减少企业的违约风险,进行贷前识别、估价风险。贷后监测、预警风险及对信贷风险的处理。针对银行重贷轻管的倾向,借鉴国外银行对企业违  相似文献   

2.
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博弈论是专门研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理性决策主体在决策客体、决策行为直接发生作用时的决策行为及其均衡的理论,在银行信贷中的应用就是对银行不同的信贷决策所能带来的收益进行分析,从而寻求一种均衡,保证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本文对商业银行与借款企业在贷款发放前后的相互博弈进行分析,讨论了不对称信息环境中商业银行如何有效规避信贷风险,力求结合我国实情,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寻求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银行信贷对三次产业增长贡献度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信贷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通过银行信贷对三次产业增长作用的实证,发现我国银行信贷对第二产业增长的贡献度大于对第一产业的贡献度,且银行信贷尚不能解释第三产业的增长。分析成因,主要受产业特性、融资渠道、银行信贷政策和信贷偏好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此,本文提出建议:维持银行信贷稳步健康增长,防止信贷投放极端化;针对不同的产业采取有区别的信贷政策;建立针对第一第三产业的信贷风险准备金制度;建立中小企业社区信用协会和社区担保机构;鼓励银行创新有效的担保模式,更多关注非财务因素;根据产业(行业)特性探索可行的“信贷+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越来越多的信贷资金成为吊帐,银行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不相适应。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既有金融法律制度不健全、行政干预和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等外部因素影响。也有银行内部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营管理水平低、信贷监督不力等内部因素的影响。改善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必须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严格控制信贷总量,拓展银行业务等。  相似文献   

5.
银行信贷是银行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业务,也是银行自身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而银行的信贷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之间的作用非常重要,也是影响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笔者就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介绍现金流量的意义入手,阐述了银行信贷部门如何预测和分析借款人未来的现金流量,合理地确定贷款风险档次,以保障银行信贷资金安全收回。  相似文献   

7.
针对预测数据分布的非正态性,采用主成分-粗糙集理论对企业信贷风险预警进行研究。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与粗糙集属性约简功能建立一套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指标体系;其次,利用Rosetta商用软件对指标体系处理生成信贷风险评估规则;最后,运用此评估规则对企业信贷风险进行评估。实例验证表明:选用的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及利用粗糙集理论导出的评估规则对我国银行信贷违约风险评估具有较好的预警作用,可为银行的信贷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主成分—粗糙集理论的企业信贷风险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预测数据分布的非正态性,采用主成分-粗糙集理论对企业信贷风险预警进行研究.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与粗糙集属性约简功能建立一套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指标体系;其次,利用Rosetta商用软件对指标体系处理生成信贷风险评估规则;最后,运用此评估规则对企业信贷风险进行评估.实例验证表明:选用的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及利用粗糙集理论导出的评估规则对我国银行信贷违约风险评估具有较好的预警作用,可为银行的信贷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县域银行信贷退出的难点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县域银行信贷退出有着退出成本高、损失率高、主动退出难、关停破企业退出多、退出标准不一的特点。因此,应加强对县城银行信贷退出的研究,为基层信贷退出提供理论指导和操作规范;建立信贷退出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加强对客户生命周期的分析,正确把握信贷退出时机;建立信贷退出分类管理制度,并进行信贷限制;完善抵贷资产退出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
企业创新需要金融支持,目前银行信贷依然是中国企业创新的主要融资渠道。由于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通常具有较高的风险规避偏好,而企业创新活动往往具有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导致企业银行贷款规模的增长可能抑制其创新活动,其中长期贷款增加不利于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增长,而短期贷款增加有利于企业创新投入增长;同时,银行净息差的收窄降低了企业短期融资成本,进而有利于企业创新投入的增长。利率市场化增强了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权和银行间的竞争,使其获取风险溢价的机会和动机增强,进而改变银行的信贷决策,并可能对银行信贷的企业创新效应产生双面影响:增加对企业创新项目的贷款(尤其是长期贷款),从而弱化贷款规模增长和长期贷款增加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强化对企业创新项目贷款利率的调整(尤其是短期贷款),从而弱化银行净息差收窄和短期贷款增加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利用2008—2017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表明,利率市场化总体上促进了企业创新活动,但也确实是通过银行信贷影响企业创新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减弱了贷款规模增长和长期贷款增加对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出的抑制效应,另一方面也减弱了银行净息差收窄和短期贷款增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效应。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对于不同产权性质、行业和规模的企业,利率市场化通过银行信贷对其创新活动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而且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此过程中也有不同的表现。应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建全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支持作用,并进一步加强对中小银行和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以提高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的创新项目偏好,进而有效降低企业创新的融资成本,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