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月29日,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在北京召开,在这场号称“全世界聪明脑袋火花碰撞”的峰会上,来自新兴市场南非、印度、巴西、加蓬等国家的思想家们,围绕本届峰会主题“新格局、新合作、新发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亚洲国家在哥本哈根联手 为了应对富裕国家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的大规模攻势,印度主动加入中国以及巴西和南非的发展中国家阵营。印度媒体称,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举动”。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举行关键峰会的前夕,中国总理温家宝和印度总理辛格单独会谈备受关注。《印度快报》称,印度发展了与中国的关系,并且找到了两个亚洲大国保持在一起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2011年1月19日,第二届中国绿色经济TIO峰会在北京召开。峰会以"务实合作、联盟发展,全面推动中国企业绿色能力建设"为主题,聚焦绿色发展战略,创建集"技术、集群、资本"为一体的能力建设平台,致力于推动中国企业绿色能力建设,促进中国绿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资讯     
《中国经济周刊》2013,(26):12-17
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在京举行6月28日,由"中国最高级别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在北京举行。峰会为期两天,主题为"新格局、新合作、新发展"。峰会由28日下午的开幕式、欢迎晚宴、29日上午的主论坛及下午的5个平行分论坛组成。  相似文献   

5.
记者了解到,东盟的咨询机构——名人组织在2005年曾做出这样评价,中国与东盟长达15年合作取得了显著的实质成果,在中国与东盟的近两年工作计划中四分之三已付诸实施,中国比东盟其它对话伙伴更为务实及有效率。2006 年是“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年”。那么怎样使双方经贸发展更上一层楼? 为此,本刊专访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副秘书长、中国北京东盟之友商务顾问中心主席许宁宁教授。要有全局的思维“在2005年结束的第9届“10 3”峰会和首届东亚峰会,对东亚区域经贸合作的正确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对CAFTA建设既是个重任又是个有利环境。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看重东盟,对 CAFTA建设有利有弊,利在有利东盟经济增长,弊在有竞争态势。”许教授开门  相似文献   

6.
商帮在线     
中国商帮峰会:浙商如何突围始创于2006年的中国商帮峰会,首届在杭州举办之后,辗转全国各地,今年又回到杭州举办,晋商、豫商、秦商、沪商、粤商、京商、苏商、辽商、鲁商、徽商、湘商代表85人汇集钱塘江畔,商讨发展大计。此次中国商帮峰会主题为"商帮再造、价值重塑、责任共履"。6月1日晚,在杭州国际会议中心召开高规格的民营经济圆桌会议,主题为"重塑浙商新辉煌——杭商助力浙江经济"。圆  相似文献   

7.
海湾国家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是中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目标市场,但近年来印度产品对中国形成了有力竞争。文章基于2006-2016年双边贸易数据,采用竞争力指标对中印两国在海湾国家的竞争力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扩展引力模型对中印与海湾国家的贸易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比印度具有竞争力,但印度在农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具有较显著竞争优势,印度制成品竞争力处于追赶过程,部分技术密集型产品具有竞争力,对中国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高科技与产业化》2014,10(7):111-111
正"2014中国LTE产业发展峰会"于7月15日在北京京都信苑酒店举行。本次峰会的主题是"推动融合发展,实现成功商用",峰会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工业与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为合作伙伴。中国的TD-LTE牌照已发放半年有余,工业和信息化部6月27日批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开展LTE FDD和TD-LTE混合组网试验。工业与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新生及数百名业内专家出席了会议。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在发言中表示,中国LTE用户已经突破千万,随着TDD和FDD的  相似文献   

9.
现在,非洲已经踏上发展之路。对于非洲而言,是历史的机遇,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更是难遇的商机。于26日至27日在南非东南部港口城市德班召开的"金砖五国"领导人第五次峰会让这块"处女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本次峰会的议题是"金砖国家与非洲: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展望后20年的非洲,这将成为非洲踏上发展腾飞的起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3月25日  相似文献   

10.
《上海经济》2013,(11):10-11
二十国集团(G20)第八次峰会在俄罗斯历史名城圣彼得堡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出席并作了重要发言,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日前,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峰以“习近平的G20新主张”为题,对习近平主席发言及答记者问时表述的观点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1.
新引擎5融入全球经济在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上,对于"中国经济的新引擎"的论题,许多外国专家、学者同时也把关注点放在了中国的对外开放上。他们认为,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开放合作,也为世界经济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合作是各国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发展捷径,也是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新能源安全观需要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安全是一个老话题,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维护能源安全的实践却总是不断赋予它新的内涵。2006年7月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八国峰会并首次提出:"为保障全球能源安全,我们应该树立和落实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这一论述体现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对全球能源安全问题的关注和责任,也是对世界能源新格局下传统能源安全观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3.
金龙 《东北之窗》2014,(23):20-21
正2014年秋,北京APEC峰会期间,人们从电视画面上看到北京的天空呈现湛蓝,网友称其为"APEC蓝"。这次北京表现很好,峰会表现很棒,中国的表现则更漂亮。峰会使中国进入国际核心舞台APEC成立25年,中国举办了两次峰会。2001年峰会中国是融入者,是被主导者,而此次北京峰会,中国一跃成为相关规则的制定  相似文献   

14.
《高科技与产业化》2014,10(7):108-108
正由国家能源局指导,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与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储能行业第三届年度高峰论坛"储能国际峰会2014"于6月2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本届峰会的核心议题为"新型城镇化下储能的发展机会"。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永干等领导出席了峰会开幕式。为期两天的峰会共有50多位演讲专家、20多家展商莅临现场,与来自全球10个国家的350多位行业精英和产业同仁就"光伏+储能"模式展开了深入全面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于7月2日至4日,在重庆隆重举行。本次会议是继AAPP会议、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后,重庆举办的又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本次会议的召开,对重庆进一步扩大内陆开放,与中东欧携手发展,意义重大。正如重庆市外经贸委主任王毅所说,随着"渝新欧"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的影响力逐渐扩大,重庆与中东欧各国"牵手"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16.
媒体速览     
20国峰会改变全球政治秩序就在20国集团峰会召开前,俄罗斯政府秘密与中国、印度和巴西政府联系,要在主会场外围协调召开一次会议。这只是最近出现的众多迹象之一,这些迹象表明,二战后诞  相似文献   

17.
资讯     
《中国经济快讯》2013,(26):12-17
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在京举行 6月28日,由“中国最高级别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在北京举行。峰会为期两天,主题为“新格局、新合作、新发展”。峰会由28日下午的开幕式、欢迎晚宴、29日上午的主论坛及下午的5个平行分论坛组成。  相似文献   

18.
《重庆与世界》2011,(4):7-7
4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会晤由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主持,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领导人应邀与会,南非领导人作为新成员首次参加会晤。作为世界上主要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在这次峰会上发出的信号,有三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潍坊)信息服务业发展峰会在高新区举行4月19日,2014中国(潍坊)信息服务业发展峰会在潍坊软件园孵化器举行开幕仪式。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雅各布森公司、美国联邦基金、潍坊本地部分信息服务业企业共计200余人参加本次峰会。据悉,本次峰会以"移动互联时代智慧城市与电子商务发展"为主题,邀请政界、学界、企业界专家和代表就大数据、智慧城市、电子商务、云计算、科技金融等方面进行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革命对全球经济、通讯、教育体制、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信息技术正将人类带入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或信息社会,许多学者将信息技术驱动的经济称之为新经济。印度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软件业突飞猛进,超级计算机技术步入世界前列,信息经济成为印度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印度力图成为信息技术超级强国,"印度模式"为世界瞩目,有的美国学者甚至预言"印度时代"即将来临。印度要在落后的传统经济的基础上实现新经济腾飞,能否取得成功令人怀疑,但印度信息技术发展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