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对于国外成熟的股票市场,我国股票市场新股发行的高抑价现象是一个显著的特点。本文从实际出发,通过对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发行定价机制、新股中签率及换手率对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有着重要影响,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回顾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以新询价制为切入点,运用我国创业板市场2009年10月-2011年4月上市的新股为样本,从新股的询价区间及定价调整的角度对创业板询价制下的IPO抑价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询价制加强了新股定价的市场化,切合了新股发行折价的风险-收益对等的市场原则;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的经验不足,定价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我国股市建立以来,由于新股发行机制不合理,新股发行过程存在着无风险套利,资金大量囤积、价格波动性大、投资机会不公平等诸多弊端,难以适应证券发展的要求,改革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已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分析我国现行新股发行制度即询价制存在的问题,然后比较全球现有的几种新股发行机制,对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IPO发行机制的特点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几点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3年11月底,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逐步推进股票发行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新股开闸前,ASK突然自行暂停了此次IPO。该事件反映出目前IPO市场在信息披露、老股转让、存量发行及询价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从股票供求关系、信息披露及投资者剩余理论分析我国新股发行制度上的不足,提出完善做空制度、健全信用和权利救济制度、完善交易与退出机制等适合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行监管体制直接影响着实体企业的上市融资和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为了探讨发行监管约束对IPO定价的影响,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监管约束的理论模型,借此研究发审委控制和发行价格控制影响IPO价格的理论机理。在此基础上,使用证监会颁布的15项新股发行的承销法规通过手工挖掘方式得到新股发行监管指标,并用2004—2018年IPO样本实证研究发现,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改革降低了IPO高溢价,而且降低发审委控制和发行价格控制有助于提高IPO定价效率,但这种影响受到承销商行为、投资者情绪和信息不对称的制约。上述结论对推行新股发行改革的目标、时间表及制度设计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IPO(initialpublicoffering)抑价是指新股发行价格低于上市首日市场价格,从而使申购到新股者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在我国抑价程度平均达到的130%,抑价幅度惊人。找出影响我国新股高抑价的原因,对于实现新股合理定价,完善我国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我国新股发行定价制度变迁的基础上,对IPO定价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新询价制下IPO发行价格较旧询价制更能反映公司内在价值,IPO抑价率也有所下降。随着新询价制的实施,我国IPO定价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本文针对新股发行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健全新股发行机制,降低发行抑价率,中国政府多次进行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并适时推出创业板,其IPO抑价程度和原因等问题亟待探究.文章针对创业板实际情况,以2009年6月IPO重启后至2010年10月所发行的创业板和中小板股票为样本,通过梳理IPO定价的制度变迁、比较研究和实证检验,发现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询价制有效降低了新股抑价率,基于投资者情绪的中签率、上市首日换手率对IPO抑价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股票发行定价不合理、存在泡沫,是由我国发行定价机制的演变历程和询价机制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决定的。本文通过建立IPO股票估值模型对首发股票估值及发行定价泡沫状况进行分析,认为我国IPO股票存在发行定价偏离基础价值的情况,发行定价泡沫在不同时间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基于此,本文提出应完善询价机制和加强对中介机构的新股业务行为的监管。  相似文献   

10.
新股IPO三高现象一直是困扰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问题之一,2010年11月,中国证监会有针对性地实施了新股发行体制第二轮改革。笔者认为,此次改革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主要是对三高产生的根本原因缺乏必要的研究。文章通过构建新股定价模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究新股IPO三高背后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解决三高的思路与对策,丰富与创新了相关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侯晓鸿  韩鑫 《价值工程》2012,31(7):57-58
询价发行机制作为主要的新股发行方式倍受关注。本文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和价格支持视角对询价发行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发现这些研究中承销商具备自主配售权且询价只有一个阶段。与此同时,针对我国现行询价发行机制与主流机制的区别,提出了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股票上市过程中,IPO定价可说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自创业板市场成立起,新股IPO定价发行问题对证券市场与社会经济均带来了一定的负担。文章选取创业板的一家高科技公司——深圳市佳创视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探讨IPO定价过程,旨在为促进IPO合理定价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视点     
新股不败神话或将终结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新股发行重启的大幕终于拉开,桂林三金和万马电缆上市发行。在新制度的约束下,新股上市遭爆炒的可能性较小。在新的询价制度中,管理层不再对新股发行价提出指导标准,  相似文献   

14.
首次公开发行新股(IPO)的长期收益是IPO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IPO长期收益对提高我国IPO市场效率和完善新兴证券市场IPO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对IPO长期收益衡量方法以及研究现状,吸收西方学者运用信息效率和行为金融理论分析IPO长期收益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开发行新股长期收益的长期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5.
新股IPO"三高"现象一直是困扰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问题之一,2010年11月,中国证监会有针对性地实施了新股发行体制第二轮改革。笔者认为,此次改革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主要是对"三高"产生的根本原因缺乏必要的研究。文章通过构建新股定价模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究新股IPO"三高"背后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解决"三高"的思路与对策,丰富与创新了相关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所谓新股发行机制,又称为IPOs发行机制,是指新股定价、分配和出售给投资者的整个过程。从世界主要证券市场的实践来看,不同国家证券市场的发行机制有很大的差别。本文主要分析以下几种发行机制:累计投标询价机制、固定价格发行机制、投标或拍卖发行机制以及混合发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IPO定价方式的市场化改革及相关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O的定价问题一直是各国证券市场的焦点问题之一。由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新股发行的抑价程度要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对我国的IPO定价机制进行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创业板的上市,意味着我国的IPO定价完全的市场化,但是,这种完全市场化的定价方式是否真的有效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这就是文章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珍 《财会通讯》2009,(2):106-110
首次公开发行新股(IPO)的长期收益是IPO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IPO长期收益对提高我国IPO市场效率和完善新兴证券市场IPO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对IPO长期收益衡量方法以及研究现状,吸收西方学者运用信息效率和行为金融理论分析IPO长期收益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开发行新股长期收益的长期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我国2005~2011年上市的603家新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询价制下金融危机发生前后不同分位水平上IPO发行定价的影响机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危机前后发行市盈率、发行前(后)每股净资产等变量对IPO发行定价水平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股IPO"三高"现象一直是困扰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问题之一,2010年11月,中国证监会有针对性地实施了新股发行体制第二轮改革.笔者认为,此次改革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主要是对"三高"产生的根本原因缺乏必要的研究.文章通过构建新股定价模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究新股IPO"三高"背后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解决"三高"的思路与对策,丰富与创新了相关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