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奠基于新企业观的作业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维。它必然对传统企业管理思维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试论邓小平管理观的内涵●刘炳灿(甘肃政法学院兰州,730070)什么是邓小平管理观?用邓小平的话来说:“生产管理是科学”①,“管理也是一种技术”②。邓小平的管理观,是包含在“第一生产力”范畴之内的,是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  相似文献   

3.
管理只对绩效负责。实际运作中就是要功劳,不要苦劳;要关注能力,不要关注态度;要关注才干,把品德作为基本的条件。管理是一种分配,把责任、权力和利益分成等边三角形。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就是经营定位决定管理定位,确保管理水平匹配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4.
现代核心理论在发展中形成了各种流派。本文重点分析了基于技术观的流派、基于组织观的流派、基于文化观的流派、基于知识观的流派、基于资源观的流派以及基于活动观的核心理论流派的特点及在企业发挥其核心能力中的作用。通过比较分析核心理论各流派的发展,以期为我们的研究从现代核心理论过渡到新核心理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衡量企业优劣的标准不是企业得润,而是所创产量、产值的高低,把公平地与平均主义混淆起来,这一弊端严重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本文论述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实现公平的原则以及管理道德的转变对我国企业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是企业里一种贯穿始终的属性,它涉及企业的各个层面,反映的是企业的价值观、潜在的意识、预期的希望、集体的智慧以及简单的定义。本文以竞争价值观框架理论反思了企业文化建设,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武勇  史志 《乡镇经济》2000,(3):45-47
一、核心能力的概念和主要流派 80年代后期以来,企业核心能力研究开始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到90年代中期以后,有关核心能力的研究成果较多地出现在各类文献中,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1.基于技术和技术创新观的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指企业所具有的开发独特产品、独特技术以及独特营销的能力。它源于9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核心能力是有以下3个要素组成:企业产品和服务带给消费者的独特价值、效益;体现在企业的一系列产品上2其它企业难以模仿的能力。 为核心能力研究者…  相似文献   

8.
<正>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正一浪高过一浪,企业的跨国竞争也愈演愈烈。正如一位蜚声国际的管理专家所说:"就经济而言,目前的国家疆界正在不断消失。"中国已经成为WTO的一员,我国企业要研究的问题、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最主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以指导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审时度势,正确分析、思考和处理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以现代企业离不开战略尤其需要以全新的全球战略观的思考,结合《现代企业全球战略丛书》展开评介、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1.
我的经营观     
“顺德电机”于1994年元旦转制后,几年中创造的产值和利润超过了此前34年的总和。谈及其中的奥秘,总经理谢建雄自有一套“怪”论。  相似文献   

12.
13.
企业的性质问题自Coase(1937)提出以来,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但至今仍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新古典经济学将企业假设为生产技术函数固然没有揭示出企业的本质.现代企业理论的企业契约观也未必就符合实际。本文从最基本经济关系出发,在区分外部市场交易与企业内部合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的本质是人们共享的规范合作关系的制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新西部(上)》2003,(9):46-46
杰克·韦尔奇刚从通用电器公司董事长职位退下来,就做起了咨询和培训顾问。目前,他正为五位CEO提供有关“学习驱动组织”的咨询。在他看来,一个组织的学习能力,是其竞争优势的核心,恰当的技术与影响巨大、以社交为基础的学习相结合,正成为公司成长的基本战略。事实上,营造一种使员工沉浸其中的气氛,使公司成为一个以创新为指向的“学校”,使工作成为“被支付报酬的学习”,就是被称为“韦尔奇主义”的GE文化的核心。 管理学上所说的“学习”是指一个有特定业务组织的学习,与“在校学习”有一定的差异。学习首先是一种对既有状况不满足的心理状态,一种对组织既成的基本商业假设、被认为理所当然的经营理念、组织成员逐渐养成的思维方法的反省和调校的能力,其次才是技能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16.
——市场经济20多年过去了.纵观中国的知名企业能够“长盛不衰”存在下来的寥寥无几.屈指可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刘志阳 《魅力中国》2010,(27):18-19
盈余管理与操纵利润在形式上往往难以区分,所以符合会计制度并且适度的盈余管理被认为是有益无害.如利润平滑,有助于公正评价管理业绩、稳定股价、保护股东利益以及防止公司被恶意收购,因而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出于私人利益而对利润进行干预,必定会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巨大的决策风险,应当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18.
论业务退出与企业可持续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退出与进入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必然规律,它们共同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本文认为,企业业务退出可以起到以下几方面作用实现战略转移;充分利用企业资源;降低经营风险;解决代理问题等.因此,战略业务退出将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这也就从理论上修正了传统的企业寿命观.  相似文献   

19.
盈余管理与操纵利润在形式上往往难以区分,所以符合会计制度并且适度的盈余管理被认为是有益无害.如利润平滑,有助于公正评价管理业绩、稳定股价、保护股东利益以及防止公司被恶意收购,因而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出于私人利益而对利润进行干预,必定会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巨大的决策风险,应当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20.
资源观理论框架的整理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企业的资源观已经成为战略管理方面的一个主要理论基础,但流派众多、复杂混乱.本文借助一个包括三个维度的框架将三个主要的资源观流派企业资源观、企业能力理论和企业知识理论的研究重点和轮廓进行了厘清.这三个维度是基本假设、分析层次和动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