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前,新闻的深度报道正在中国迅速扩张,在一些突出现场性的电视新闻中,尤其是在批评性报道中,隐性采访的手段越来越多的受到了记者的青昧,在采访对象弄虚作假或者批评性报道中采访对象拒绝接受采访甚至对记者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的特殊情况下,记者采访中往往就要运用隐性采访.但是,记者的暗访手段如果运用不当而被滥用,就会造成采访失度乃至新闻侵权现象,引发新闻官司,不仅使记者可能成为被告,而且也会对我们的新闻宣传事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更好地运用隐性采访为新闻报道服务,为舆论监督加力,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为了捕捉新闻素材,“记者必须学会用孩童般的眼睛观察世界,他把每件事都看作是新鲜的,各具特点的;同时,他必须用聪明长者的眼睛观察世界,能够区分有意义的东西和无意义的东西。”就是说记者要慧眼识宝,同时还要掌握新闻采访的技巧。否则,即便发现了新闻,也可能因不会采访而贻误战机,使“活鱼”在眼前溜掉,甚至让采访对象厌烦。  相似文献   

3.
赵彦红 《经济师》2009,(9):272-272
采访技巧是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经常运用的访问技巧和访问艺术,它是记者获取新闻素材、了解事实真相的重要方法。记者采访时常甩和需要掌握的采访技巧包括:采访前要做足准备工作;采访时应注意提问的技巧;要善于观察和倾听;当被采访人缺席时,可以通过大量采访周边的人获得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技巧无定式,需要记者在长期学习和“三深”、“三贴近”中不断积累,掌握多种采访技巧,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采访风格。  相似文献   

4.
电视采访具有社会性、广泛性、生动性、讲究趣味性,富有人情味等特点。这里通过对社会新闻的特点和电视采访原则技巧的阐述,浅析电视采访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广播同电视或期刊报纸等媒体,在特点上是不同的,它除了采用的是语言和声音的形式来对节目内容进行传播外,并没有其他的辅助性形式。在多样化媒体形式不断出现的当今时代,只有将采集新闻、编辑新闻与播报新闻等环节的质量提升上来,才能将广播的特色发挥出来,借此吸引住一批忠实而稳定的听众,笔者在文中针对如何提升广播记者的采访质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考验一名记者水平的高低,除了有过硬的文字功底外,还要有高超的采访技巧。采访对象千差万别,有专业人士,政界要人,平常百姓等等,文化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而采访的事件也是复杂多样,要想挖掘出好的新闻来,关键在记者的采访技巧。  相似文献   

7.
论电视新闻隐性采访的法律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隐性采访形势已普遍兴起,而在采访的背后却也同时存在一定的前提条件和界限,在此我们从电视新闻的隐性采访和法律之间的关系开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现今日益发达的新闻传媒行业中,民生新闻已经逐步成为新闻类节目的主力军。各大媒体也相继推出了各式各样的民生新闻,然而在这些民生新闻的采访和制作过程中,媒体对于新闻采访的技巧与新闻尺度的把握至关重要。民生新闻的兴起不得不反映出人们更加地关注民生,关注民权。人们在关注国家时政新闻的同时也在越来越多的关注起身边的事。  相似文献   

9.
新闻采访工作作为新闻工作开展的第一步,电视新闻采访工作的质量不但影响着新闻的质量,还会影响着新闻报道工作的开展,探索新闻采访工作的有效策略,需要当前我国电视新闻记者具备高素质,还需要能够在采访过程中运用一定的采访技巧,提高新闻采访的质量.下面就对广播电视新闻采访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闻采访中,尤其是突发事件及调查类新闻,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利益冲突中,突破条件限制,更好地了解、聆听和质疑,找到想要的素材,是刚入行记者的一大困惑。本文阐释了演绎推理与发散性思维在新闻采访中的具体应用,从而说明了思维方式的创新在新闻突破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心理分析,实现新闻采访突破。  相似文献   

11.
范竹韵 《经贸实践》2016,(7):247-247
在当今的科技条件下,不同媒介的特性都与其自身的技术基础密切相关。不同的技术基础决定了每一种媒介都有自己的叙述系统和表意系统,这些都会体现在采访手段之中。室外电视新闻采访作为新闻采访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录音的方法影响着室外电视新闻采访的采集质量和编辑质量。本文将首先强调录音对室外电视新闻采访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分析现有的室外电视新闻采访录音的方法的弊端,找到室外电视新闻采访录音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少儿图书馆宗旨是提供图书资料,满足少年儿童学习化和促进智力发育的需要。其功能是搜集和保存化遗产、艺术、科学成就和发明创造的成果;培养少儿读书习惯、阅读能力。本针对少儿的阅读心理特征,论述了少儿图书馆图书采访原则、结构、特色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传媒行业在不断的发展以及更新,传媒行业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电视台新闻记者作为传媒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也就给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将新闻采访以及编辑工作有效的做好,本文就电视台新闻记者如何有效的做好新闻采访以及编辑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从而给电视台新闻记者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文献采访在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性,介绍了如何做好文献采访工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读者和观众的兴趣趋于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媒体发现了体育报道的潜力和作用。事实上体育是一门可以研究的学问,只会排兵布阵,讲得头头是道,就体育谈体育,必定会失去很多读者和观众。成功的体育报道也需要和其他类型的报道一样,从深层次去挖掘报道背后蕴涵的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重要内容,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体育报道不会显的单薄。失去厚重。因为体育报道有其轻强的专业性,这也就要求记者能够掌握一定的体育专业知识,以免在采访的过程中摸不着头绪。影响到整个的采访进程和效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体育记者不要把自己采访写作的模式固定化,把自己封闭在传统的采访写作方式的藩篱之下。由于体育报道的专业性非常强,所以读者和观众对体育记者的采访技巧的要求要比其他行业记考要求要离很多,这就要求体育记者必须要下一番工夫提高自己的采访质量,去迎台观众的口味,成功的体育报道是从深层次击挖掘报道背后蕴涵的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重要内容,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体育报道不会显的单薄,失去厚重;体育记者不要把自己采访写作的模式固定化,把自己封闭在传统的采访写作方式的潘篱之下,  相似文献   

16.
郑立捷 《经济月刊》2008,(11):50-50
10月23日,进入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第二天,中关村展团成为博览会的亮点,受到各界关注。应媒体要求,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李石柱代表中关村展团接受了南博网(中国-东盟贸易门户网站)、中国通信网、广西电视台、《当代生活报》和《南国早报》等多家媒体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17.
10月23日,进入第五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第二天,中关村展团成为博览会的亮点,受到各界关注.应媒体要求,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李石柱代表中关村展团接受了南博网(中国一东盟贸易门户网站),中国通信网、广西电视台、<当代生活报>和<南国早报>等多家媒体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18.
申莉 《大陆桥视野》2011,(20):78-78,80
记者和采访对象在采访活动中的“印象管理”主要表现在“自我呈现”上,本文从外在形象的呈现、语言的呈现、形体语言的呈现三个方面分别谈谈对采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柴静 《商周刊》2012,(23):94-95
媒体的职责不是提供"热"而是提供"光",不需要煽动社会的热情,媒体是在提供光亮,照向黑暗未知之处。10月9日晚,央视《看见》栏目记者、主持人柴静受邀在清华大学作了一场题为"采访是一场抵达"的演讲。现摘要编发部分演讲内容,让我们与柴静一起进入采访的世界。没有夯实的报道,评论只是沙中筑塔人们头脑中偏见的根源,往往来自于无知,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知道得越少,就越容易形成判断,而且是越容易形成强烈的单纯判断。就像我要把一瓶水移动,把它拿到胸前,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但是我要把一瓶水非常精确地移动一毫米,这就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计算,你肌肉的酸痛度也会增加。  相似文献   

20.
纪录片的英文为DOCUMENTARYFILM,汉语译为纪录影片或纪录电影。它不是虚构文学,而是一种“非虚构性”的电影电视作品。“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视听形象的纪实性。”①真实是纪录片的灵魂所在。一、采访的概念“采访”的英文是“interview”,但是在中文中却并没有给它下一个完整的定义。我认为“采访”一词应该把它分开说,那就是“采”和“访”。“采”是“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