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1 毫秒
1.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多元化和市民维权意识的高涨,听证活动正在成为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利益表达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背景下,如何通过规范的制度建设,推动听证制度各项目标的充分实现,避免听证活动成为符号化、走过场的公众参与形式或是无序的情绪宣泄渠道,仍是目前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试图在理论层面探讨规划管理听证制度的价值目标和程序规则等功能内涵的基础上,总结目前我国主要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的建设状况,通过听证制度的文本分析找出制度建设的主要问题,探讨今后制度建设的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   

2.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是城市居民能够直接而积极地参与城市规划、成为规划制定和规划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减少规划失误、促进规划的顺利实施及监督规划部门依法行政具有独特的法律价值.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原因在于解决规划失灵问题,是恢复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平衡的重要杠杆.借鉴各国公众参与制度,我国的公众参与机制应从城市规划信息公开、赋予社会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主体地位、确立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程序、明确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方式以及强化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司法保障等方面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3.
析双重转型时期中国城市规划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阳  黄亚平  罗吉 《城市发展研究》2006,13(2):59-63,126
城市规划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受到社会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制约,双重转型时期"双轨制"的过渡性制度安排和复杂的社会经济背景使城市规划制度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协调.分析了这一特殊时期城市规划制度短缺与异化的具体现象及其根源,进而提出了城市规划制度改革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公众的城市,规划是公众的规划,规划过程伴随着传播过程.城市空间关系建立在城市规划主体对各类组成要素的认识理解与组织协调的基础上,是公众参与的结果.在城市规划中,从社会协调与公众参与的角度研究规划传播的理论与方法有利于增进公众了解,获得公众支持与参与,协调各类公共关系,保障城市空间的公众利益,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各利益群体畅通的利益表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但我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正面临着渠道受阻的窘境.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利益表达渠道不畅甚至不通.部分弱势群体在制度化利益表达受阻时则采用非制度化的参与方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造成不利影响.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让弱势群体有通畅的渠道来监督政府,媒体应充分发挥利益表达平台的作用,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使之成为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6.
从强调过程以及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的公共政策视角,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从渐进主义—倡导式规划—沟通式规划和协作式规划的演进脉络,着重介绍了这些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思想基础、主要特征及对规划实践的贡献.这一演进过程,可以从规划转型的动力机制、社会经济转型后对规划作用的认识、规划师定位的转变、规划教育改革,以及中国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等方面,给中国当前的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转型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7.
信访制度作为一种利益表达机制,是政府为了帮助弱势群体,协调、化解矛盾和冲突的一种制度安排。信访制度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和权利救济制度,在计划经济时代曾起到了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作用。然而,伴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越来越表现出其不适应性。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不断增多的大规模群体信访和矛盾激烈的个体信访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信访制度在弱势群体利益表达中的问题,研究如何完善信访制度,使其充发挥沟通、监督、调节以及权利救济等功能,发挥其在弱势群体利益表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公共性的建构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诉求,城市是人类社会公共性的实现空间,城市规划先天地具有公共关怀的优良传统。转型期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和与之对应的制度缺陷造成了城市规划公共性的缺失及规划的价值危机,公共性传统的回归与复兴将有助于实现和谐的规划目标与和谐的规划过程,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城市规划转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足于城市规划转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从宏观的视角论述了城市规划转型的起点、目标,以及转型过程中各环节的特点和作用.认为规划范式的转型是核心,规划程序的转型是实体,规划机制的转型是保障,并分析了在转型过程中政府的关键作用和规划教育的基础作用.同时强调了城市规划的转型是一个系统推进的过程,需要各个环节协调联动、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0.
城市规划管理过程是各种城市信息传播的过程.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分析传播者,传播技巧,媒介,符号及受传者等内容,研究人居环境作为传播媒介的本质功能,阐明传播绩效与建立在公众城市认识论基础上公众参与规划的关系.注重传播理论与方法在规划编制、社会协调与公众参与中的运用,强化公众参与、协调各类公共关系,保障城市空间的公众利益,促进城市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德国城市建设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公众参与作为德国法律和政治制度在城市建设领域的重要体现,贯穿于德国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其中最集中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城镇更新中.通过对德国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的研究,系统地介绍了德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工作阶段和工作方法,以及在城镇更新中的公众参与措施和社会规划.  相似文献   

12.
基于空间生产的理论,分析了城市户外广告媒体的空间生产层次,即符号消费的广告生产和广告媒体的空间生产。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政府、市民与广告活动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认为其根源在于空间生产中的资本霸权、体制冲突和政府的权力滥用,所以必须要强化广告空间资源的规划监管,完善利益分享与利益补偿机制,构建横向与纵向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分工、推动经济增长,社会发生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变迁.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城市规划也需要支付必要的市场交易成本.政府要在招商引资中通过城市规划主导城市空间演化方向,在城市经营中加强成本意识、营销意识.为适应制度变迁和公共服务的要求,城市规划的管理和编制都面临组织变革.  相似文献   

14.
台湾地区都市计划体制的发展变迁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旨回顾与检视台湾都市计划体系与体制的发展 ,并从计划法制、计划理念与程序、规划思潮与计划专业教育等方面 ,提出检讨与展望 ,冀能改进或修订现有都市计划体制 ,并有效指导市地与都市整体之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向乡村蔓延过程中出现的普遍地理现象和城乡矛盾激化的一个缩影.城中村改造的过程是城市政府、城市发展要求和原村民三方利益主体对土地收益和城市功能的博弈过程,城中村的改造也只有在保证三方的利益得到合理保障的情况下才能顺利进行.以"广州市文冲城中村改造方案"为基础,探讨城中村改造的规划方案中如何体现政府管理、城市发展要求和原村民三方利益的共赢,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城中村改造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背景的差异导致了城乡规划功能和发挥作用的不同.城乡规划从"国民经济计划的延续和具体化"已经转变为新时期在城乡发展和建设中发挥综合调控作用的公共政策.在总结这一转变过程的基础上,论述了新时期城乡规划综合调控作用的具体体现和内容.  相似文献   

17.
城市规划、城市空间环境建设与城市社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目标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近现代城市规划中蕴涵的社会思想,分析了城市空间环境建设与城市社会发展目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与城市规划建设相关的社会发展目标,并探讨了有助于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城市规划调控与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在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用地规模扩张过快、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用地结构失调等各种问题日益突出,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功能又相对较弱、管理尚不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城市土地利用和规划,以城市发展规划为总领,合理控制各类土地的使用,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以及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