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河南省京广/京珠旅游带研究欠缺的现状,建立区位商模型分析该带旅游业发展特征,讨论沿线城市旅游整合.首先打造郑州、安阳两个区域旅游核心,优先整合新乡-郑州-许昌中原都市圈短轴、安阳-鹤壁-新乡南太行短轴,实现沿线旅游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经济带"立足于沿线区域合作,同步进行文化发展、经济建设、区域产业升级等多项建设,在沿线区域建立利益共享结构、市场主导机制、政府协同配合机制、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建设方针,实现产业结构发展升级,对沿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分析了沿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产业合作发展机制的创新策略,以促进沿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旅游资源的统筹发展已成为各旅游景区生存、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立,如何合理、可持续的统筹规划河南省南水北调沿线的旅游资源,增强旅游竞争力,已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南水北调沿线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提出了该沿线未来旅游资源统筹发展的方向、途径以及实现资源统筹发展的对策等构想。  相似文献   

4.
江西京九铁路沿线的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京九沿线旅游资源具有4个显著特点:①多样性;②独特性;③教育性;④开发利用潜力大。目前.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尚存在开发晚、利用程度低、旅游条件差和生态环境问题多等方面的问题。充分开发利用我省京九沿线旅游资源,应采取下列措施:①加强旅游资源宣传;②搞好旅游资源区划;③发展观光农业;④开发旅游商品;⑤增加旅游项目;⑥提倡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5.
太行山是中国最著名的山脉之一,过去太行山区域由于交通不便一直是我国欠发达的一个区域。21世纪以来,由于中国高铁、高速交通大通道的形成,河南省新乡市交通枢纽使南太行区域成为东连北京、西接西安、南通郑州、北往太原的重要节点,河南省南太行的旅游价值凸显。为加快南太行区域的发展,建设以新乡市或辉县市为基础的河南省南太行市或南太行主要景区为基础的河南省南太行旅游经济区,注重河南省南太行整个区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河南省南太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建设高质量的南太行旅游大通道和与之配套的旅游设施,是实现河南省南太行的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是中国推动世界和平、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将对全球的旅游业产生重大影响。生态旅游依托地区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在增进各国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为沿线国家带来繁荣与发展。山西省应该发挥能动性,主动加深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的互联互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自身独特魅力,让国际、国内游客走进山西,把山西推向世界,更好地诠释"一带一路"战略开放、包容、普惠的意义。文章从旅游资源、区位、交通、政策及产业等方面揭示了山西省生态旅游发展优势,探讨了目前生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加强区间合作、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健全金融支撑体系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议,为实现山西省旅游业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广东韶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发展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了解韶关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发展现状,在分析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单一、旅游宣传力度不够、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旅游产品发展类型、加强对外宣传力度、"三高投入"与"三高效益"紧密结合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和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意义,探讨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原则及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模式,提出了发展我国乡村旅游的7点对策,即建立和健全乡村旅游发展的管理机制、坚持乡土特色、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重视旅游小城镇的建设、加强宣传营销力度、加强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加强农村新污染面源的控制与治理。  相似文献   

9.
城际铁路的建设为两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根据调查郑州到开封交通方式的每一次变化都对两地的旅游业带来重要的影响。而郑开城际铁路的开通不仅带动了沿线旅游景区的发展,也对两地旅游业有着深远的影响,为区域之间同城化,以及资源的整合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利用相关数据分析郑开城际铁路建设的必要性,总结出对沿线各旅游景区的影响,并为郑州、开封两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2021年中老铁路通车,2022年昆明托管磨憨口岸,2023年昆曼铁路建设的稳步推进,我国始终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的“一带一路”建设迈出坚实的步伐,也为新时期昆明旅游发展乃至云南旅游发展打造新起点。但是,泛亚铁路中线上各大旅游景点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旅游模式单一、旅游产品开发不足、旅游安全保障不够、旅游景区管理不善、过度依赖季节性和中国市场等问题。对此,云南政府应当采取加强与泛亚铁路中线沿线城市基建项目合作、鼓励旅行社对中线旅游产品开发、打造沿边旅游城市、为泛亚铁路设立辐射中心、支持旅游保险业务扩展、推进东南亚相关文旅人才培养、搭建中老泰旅游资源平台、互补旅游淡旺季等举措。通过泛亚铁路中线旅游业的全域化、高质量发展,助力云南旅游经济全面振兴和我国与东南亚区域旅游全方位振兴。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测度河南省乡村旅游地的地理集聚状况、地理联系程度、发展等级分异,以准确把握河南省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259个乡村旅游特色村、100个休闲观光园区、82个生态旅游示范镇为研究样本,结合数学计量方法和GIS技术,综合运用基尼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地理联系率、核密度估计值、乡村旅游等级发展指数,对河南省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河南省的乡村旅游地类型丰富,按所占比例依次为山地景区旅游带、过渡区旅游带、市区边缘旅游带、小规模旅游带4种类型。(2)河南省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趋于集聚,总体呈现出中西北部密集,东南部稀松的分布特征,地区间发展分异明显,且乡村旅游地与地区经济、人口要素匹配性高。(3)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多核心带动型,发展等级豫北最高,豫中次之,豫南和豫西居于中间,豫东因缺少核心带动城市而成为全省低谷地区。(4)人均GDP、人口密度、城乡人口结构、国家景区依托、公路铁路干道交通、自然资源条件是影响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论]河南省乡村旅游地空间集聚程度高,且与国家A级景区分布高度吻合,应注重打造乡村旅游与A级景区建设的协调发展机制,打造"大旅游"片区;同时高集聚分布也代表着乡村旅游地发展等级空间分异明显,应围绕豫东、豫南打造核心城市,以弥补发展短板。  相似文献   

12.
旅游产业区域结构状况,关系到地区旅游经济优势的发挥和总体协调发展;根据浙江省旅游产业区域结构具有旅游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区域旅游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旅游设施的空间分布不均等现状特点,提出了建设旅游中心地体系带动区域旅游发展、创新品牌建设提升旅游产品对游客的吸引力、创新区域旅游合作增强区域合力和影响力等优化浙江省旅游产业区域结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分析旅游镇的概念与梳理国内外旅游镇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陕西省旅游镇发展现状的普查结果,将陕西省旅游镇划分山水自然景观类、历史遗址与特色聚落类(含建筑)、特色农业类、社会风情类、红色旅游类及现代康体类等6个主类,并对陕西省旅游镇的功能分区与特色优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陕西省不仅旅游镇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而且资源在功能分区与组合上形成了明显的地域分异(陕北红色旅游镇特色发展区、关中平原休闲农业与社会风情旅游镇特色发展区、关中平原历史遗址与特色聚落旅游镇特色发展区、秦岭自然生态旅游镇特色区、陕南秦巴汉水风情旅游镇特色区、陕南历史遗址与特色聚落旅游镇特色发展区、陕南休闲农业旅游镇特色发展区)。研究结果有利于预测旅游镇发展方向,并对陕西省旅游镇开发、规划及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旅游镇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环境受到的压力逐渐加大,河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也是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省份,测度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河南省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构建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模型对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自然资源承载力权重值最高,为0424 9,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承载力权重值最低,为0249 5。(2)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表明2011—2016年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为轻度超载,整体上处于协调状态。(3)从3个层面来看,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较高,为轻度超载; 社会经济发展承载力处于报警状态,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较明显; 基础实施承载力为轻度超载,应加强基础实施的建设。[结论]目前,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基本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应加强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适当控制人口增长以减小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促进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协调,保证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特征进行评价,可以明确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优劣势,对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权重较高的指标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权重排名较低的指标进行分析,以增强河南省的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将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特征分为人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效应以及产业带动4个立体层次,在此基础上,向下分16个指标,计算各指标权重,分析其对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的影响。[结果]在评价综合层中,人文环境特征权重最大,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产业带动权重最低,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薄弱环节;在因子层中,权重排名前3的分别为交通便捷性、历史资源和知名度,与实际吻合;权重靠后的因子有休闲性和食宿条件,其对乡村旅游产业有所制约。[结论]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特征是以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便利的交通为基础,其发展受产业带动的制约性较大。  相似文献   

16.
运用GIS的相关软件(Mapinfo7.0)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河南省高端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分析,首先以地市行政中心为点,建立点的缓冲区,在此基础上分析河南省高端旅游资源点相对于地市行政中心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河南省内主要交通干线为基轴,建立线的缓冲区,以辅助分析旅游资源点相对省内主要交通干线的空间关系;将点线相结合,总结了河南省旅游资源分布的空间规律,并针对其分布特征给予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省17个地区为区域研究单元,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合聚类分析方法把各地旅游经济划分为5种类型,并指出了影响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探讨了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旅游区之间激烈的竞争,那些具有地理位置邻近、旅游资源互补、旅游发展方向一致的旅游目的地正进行区域旅游合作;以大湘西旅游圈为例,分别从内部角度和外部角度来分析大湘西旅游圈的发展环境;提出大湘西旅游圈的发展战略、发展对策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当前海南生态农业旅游品牌开发现状及其模式类型,试图推动海南生态农业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方法]从国际旅游岛视角以例证法论述海南生态农业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结果]当前海南生态农业旅游项目真正建立起自主品牌仅占总数的8.9%,比例不高,且地区间差距明显;海南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在特色产业、景观、文化等3个方面对品牌的拉动乏力。[结论]海南开发生态农业旅游品牌、打造国际旅游岛具有诸多天然优势,包括自然环境独特、农作物类型多样且观赏价值高、旅游业发展基础好及对外开放历史长等,应秉承可持续发展原则进一步挖掘自身内在的优质旅游资源、创新生态旅游产品、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