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破冰:人民币单边升值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开始破冰,汇率形成机制从盯住美元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市场力量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增强,人民币兑美元的基本汇率呈现出单边升值格局。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完善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消息,立时震动了整个国际国内金融市场。人民银行称,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与此同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3.
据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许多业内人士预计中国将在5月下旬正式启动人民币汇率变革之旅,人民币汇率将放弃盯住美元的方式,改为盯住8种外币一揽子货币方式。外汇交易将采取资格认定制度下的做市商制度,中国央行将逐步退出日常外汇交易。  相似文献   

4.
周亚拿  罗漫 《老区建设》2012,(12):18-23
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停地给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中国政府在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同时,自2005年7月21日起,完善了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放弃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而选择了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而使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汇率形成机制的改善也符合人民币国际化的客观趋势。人民币自2005年起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也一直表现出上升态势。汇率波动幅度的增加和升值的大趋势使得汇率传递问题的研究具有更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7月21日,央行发布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同时,央行还决定,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6.
张鸥  赵倩 《中国经贸》2010,(8):116-117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升值预期兑现,1美元兑人民币从8.28逐渐突破至80关口。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因此本文研究从2005年开始的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主要运用国际收支说理论并结合中国与美国的实际经济情况研究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深层次原因,希望能为我国制定相关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海外经济评论》2005,(33):15-16
中国摆脱1997年席卷亚洲的货币危机后,其资本控制措施因成功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并使中国免遭经济危机而得到人们的赞誉。不过,在中国政府决定放弃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转而实行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之后,中国对短期资本流动的限制可能会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对人民币升值的利弊以及汇率制度改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彤 《特区经济》2005,(11):124-125
中国人民银行7月21日宣布,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与此同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这是近10年来我国首次进行人民币汇率直接调整,各界人士纷纷表示这一举措将对我国经济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海外经济评论》2007,(16):28-29
在国际收支方面盈余增大的中国,被美国许多国会议员冠以“汇率操纵国”的恶名。然而有观点认为,实际上美国才是世界上最大的“汇率操纵国”。 中国因外汇储备激增,在2005年7月将人民币升值2.1%,同时废除盯住美元制度,过渡到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制度。自那以来,人民币逐渐走高,相对于美元已升值6%以上。  相似文献   

10.
1994年,我国实现了汇率并轨,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主动收窄汇率浮动区间,虽然仍然保留“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演变为“准固定汇率”。7月21日,人民银行公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重新确立了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从盯住美元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并将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1.
去年7月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新机制运行平稳。人民币汇率初步摆脱了单一盯住美元的局面,总体呈现稳中趋升的走势。同时,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出口增长强劲,敏感行业和企业的就业和利润稳步增长。但是,外贸顺差不断扩大,外汇储备增长居高不下,显示外汇市场供求失衡依然较为严重。不过,与市场预期人民币加速升值不同,当局一直强调按照主动、渐进、可控的原则逐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核心是调机制(即是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或扩大汇率浮动区间)而不是调水平。那么,如何理解当局将汇改的重点放在增加汇率弹性上呢?  相似文献   

12.
田园 《首都经济》2005,(9):66-68
2005年7月21日19时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决定自即时起,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升值2.1%),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同时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相似文献   

13.
祝宝良 《新财经》2005,(6):14-15
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有很多问题,尤其是金融体系还不健全,选择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会更加有利近几年来,国际社会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场争论涉及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人民币汇率机制,是继续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还是实行浮动汇率;二是人民币汇率水平,即人民币的  相似文献   

14.
自2002年末以来,西方一些大国正形成一股联合之势,欲迫使人民币升值。他们提出,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是在中国目前“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下实现,换言之,中国经济增长是由人民币贬值带动的,这使得中国争夺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中国应该放弃现行的汇率机制,让人民币升值。  相似文献   

15.
汇率波动对一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通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大渠道发挥作用。在考虑汇率波动影响、资本管制和央行调控货币供给能力的情况下,盯住汇率制度安排下名义汇率的贬值会引致国内产出和私人部门财富的增加,是否会引发通货膨胀取决于央行的调控能力。2005年7月以后,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从盯住美元的间接浮动汇率体制转变为盯住一揽子货币的有管理浮动汇率机制,经常项目下的外汇交易管制取消,资本项目下的资本流动管制也逐步放宽,  相似文献   

16.
刘旺霞 《改革与战略》2011,27(1):180-182
经济环境的变化决定着汇率制度的变迁。波兰转轨以来汇率制度相继选择了单一盯住美元、盯住一篮子货币、爬行区间浮动和自由浮动等形式。泰国二战至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一直采用单一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文章据此结合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得出如下经验与启示:应牢牢把握汇率制度调整的主动权并渐进改革,协调好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与汇率制度相配合有步骤地开放资本项目,加强金融监管尤其是加强对货币错配的审慎性监管等。  相似文献   

17.
2005年7月份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摆脱了单一盯住美元的局面,呈现上下小幅波动,同时升值预期也有所收敛,对外贸易和外商来华投资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如同1994年一样,人民币汇率改革再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8.
《首都经济》2005,(10):33-33
中国人民银行于7月21日宣布,将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取代自1997年起实行的实际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新制度将参考一篮子货币来确定汇率水平。在一篮子货币中.主导货币包括美元、欧元、日元和韩元.但它们的权重并没有对外公布。中央银行还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调整为一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比调整前升值了2.1%。  相似文献   

19.
李鹏 《辽宁经济》2009,(1):60-60
一、人民币升值过程简要回顾 1994年我国进行第一次汇率制度改革.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曾经保持在1美元兑换827~8.28元人民币水平。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即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当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此后,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  相似文献   

20.
张春生 《珠江经济》2006,(10):85-90
2005年我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于人民币盯住的一篮子货币中美元的权重占95%以上,因此实际上我国依然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低估的人民币汇率推动了经济增长,同时也使我国宏观调控陷入相互矛盾的困境,并可能引发经济滞胀风险。本文试对固定汇率制引发的宏观矛盾性问题及可能风险进行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