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月:B型瓶 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啤酒国家标准(GB4927-2001)中,对啤酒产品的包装要求做出了具体规定,要求瓶装啤酒不得用绳捆扎销售。作为啤酒厂家,应当对啤酒、啤酒瓶以及包装负责,应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  相似文献   

2.
啤酒产品的同质化日趋严重,许多消费者购买啤酒时,往往根据包装和装潢作出购买抉择。有的消费者成为“回头客”购买某种品牌啤酒,就是因为他们已经接受了该啤酒的包装方式和口味。在商品十分丰富的今天,啤酒企业要使自己的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打造一个烙印,就应当更多地关注——如何使自己的品牌及包装上的文化品位与消费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何让消费者牢记你的品牌形象,用什么样的文化品位去征服消费者。市场调查告诉我们,只有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于啤酒包装日益强烈的文化与感情诉求,才能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我国每年都有数百起啤酒爆炸伤人的消息见诸报端。调查结果表明,造成啤酒瓶爆炸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啤酒瓶厚薄不均、质量低劣等。如何减少乃至避免啤酒瓶爆炸事故的发生,是我国众多啤酒生产企业所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拟对如何解决啤酒瓶爆炸的问题做一简...  相似文献   

4.
喝瓶装啤酒不再要开瓶器,只需用手轻轻一拧。一种名叫“麦氏啤酒”的塑料瓶装啤酒正在上海各大超市陆续上柜。据了解,这种“摔不碎”的啤酒瓶在国内量产尚属首次,不仅轻盈、方便,还有安全环保等优点,全部产自苏卅l的中比啤酒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5.
美国加州阿拉米达市的一家公司与生产啤酒瓶盖的企业合作,针对啤酒瓶内混入了氧气会逐渐将酒香成分氧化,使啤酒失去原来香味的问题,共同开发出了能防止啤酒氧化失鲜的瓶盖。  相似文献   

6.
《中国包装工业》2006,(5):72-72
珠海中富PET啤酒瓶应用介绍会3月26日举行,中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朝晖发表了讲话,中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李冬梅、中国发酵研究院的张五九、南京轻机厂的何孝武,蓝贝集团的韩翠荣就PET啤酒瓶研究现状以及在啤酒行业中的应用发表了见解,并就PET瓶灌装啤酒质量测试以及新灌装机的改造、应用PET啤酒瓶的经验等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总结.与会专家对珠海中富的PET啤酒瓶给予了充分肯定,对PET啤酒瓶的前景普遍看好.  相似文献   

7.
《中国包装工业》2008,(12):50-51
啤酒是当今最受欢迎的大众饮料之一,2007年中国啤酒产销量4000万千升,比上年增长500万千升,增幅13.8%,连续六年居全球啤酒第一消费大国,同时啤酒包装市场也随着啤酒产量的增加不断扩大。世界用于啤酒灌装的容器已超过3030亿个,并且基本上被玻璃瓶和金属包装瓜分,全球71%的啤酒灌装在玻璃啤酒瓶中,我国是世界上玻璃啤酒瓶使用比例最高的国家,占全球玻璃啤酒瓶的55%,每年已超过500亿个,  相似文献   

8.
1.开发聚酯啤酒瓶之探讨—一谈PEN/PET聚酯瓶取代啤酒玻璃瓶 /明景熙摘要近年来 ,常见媒体报道啤酒玻璃瓶发生意外爆炸伤人的事件。经有关部门调查 ,其爆炸原因是啤酒生产厂家重复使用回收的玻璃瓶而又未能安检所致。解决长期令人困扰的啤酒玻璃瓶爆炸伤人问题的途径 ,是迫切开发和应用新型合成材料的啤酒瓶。以PEN均聚物与PET形成合金的共混物为材料代替玻璃瓶 ,气密性和保质期可满足实用要求 ,不爆炸 ,不易破碎 ,透明、重量轻 ,且回收率高。本文分析比较了世界各国使用合成材料生产啤酒瓶的方案 ,论述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P…  相似文献   

9.
《中国包装工业》2008,(7):59-59
2008年是“中国企业环保年”:从年初商务部出台的“限塑令”,到年中中国环境保护部将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确定为“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并动员全社会促进节能减排,环保表现已经成为企业进入消费者视野的一张“通行证”。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华润雪花啤酒京津区域公司总经理常怀志,在他看来,  相似文献   

10.
有关专家和机构早在两年前就预测:PET啤酒瓶将以其轻便、易加工、安全环保等优势,在不断壮大的中国啤酒包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有的甚至预言,到2006年,PET啤酒瓶会占到中国啤酒包装市场10%以上的份额。国内PET瓶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广东珠海中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都投入巨资研发、生产和推广PET啤酒瓶。然而,两年过去了,国内PET啤酒瓶用量却少得可怜,在整个啤酒包装市场中的份额不足0.5%。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PET啤酒瓶叫好不叫座呢?  相似文献   

11.
孟杨 《中国纺织》2004,(10):14-15
古老又现代的纺织行业需要科技创新 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副司长朱幼棣 进入21世纪,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她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知识创新水平和科技人才资源的情况.科技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日趋密切,科技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社会各行各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正愈来愈烈.因此,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各个行业,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提高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都设立了一些科技奖项.纺织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汽车内用纺织品"潜力股"何时变成"绩优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斌 《中国纺织》2004,(7):112-115
未来全球1/10市场在中国 来自国家统计局权威统计显示,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达到1000美元.不少经济专家认为这一数字预示着中国开始进入购置住房和汽车的消费时代.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的有关汽车市场的最新消息证实了这一观点.上海的汽车产量在2004年1至3月上升了24%,总数超过158,000辆,还有很大一部分企业正大力计划在近年内扩张,如上海大众就计划在未来5年内在中国投资额将超过过去20年的投资总额,总投资将达到30亿欧元.北京汽车产量在2004年1至3月超过128,000辆,而2003年同期为72,200辆.  相似文献   

14.
“做戏“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时下有人“说了不做,不做也说”。 有些官员不论是就职演说,还是述职报告,或者面对新闻记者,只要是公共场合,总要表白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或“XX人民的儿子”,自己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何“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如何忠实实践“三个代表”、如何竭力做到“两个务必”之类的话。成克杰一面大肆贪污受贿,一面却在电视上表白:我一想到广西还有那么多贫困人口时,就睡不着觉哇!胡建学在被抓时还在大会上做“廉政报告”。由此可想而知,有多  相似文献   

15.
火电厂二氧化硫控制的形势1、电力发展形势和二氧化硫排放控制状况2004年底,全国发电设备容量达到4.4亿千瓦,比上年净增5000万千瓦, 增长12.6%,其中火电净增3500万千瓦,增长12.1%。预汁2005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高达7000万千瓦左右,在新增电源中火电装机约占80%,发电量预计增长20%以上。2005年,全年电煤需要将达11亿吨左右,比2004年增长约1亿吨。尽管如此,据有关专家分析, 2005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依然紧张,但较2004年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6.
边缘性企业:"内部人控制"的"外部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缘性企业”是介于市场化与一体化运作之间的一种特殊企业。其实质是“内部人控制”的“外部化”,即以提高母体“内部人”的局部福利为目的,由母体在母体之外依法设立,其核心经营资源完全或部分地脱胎于母体,其剩余控制权与索取权基本上配给母体“内部人”。这种企业的形成是渐进式改革、企业治理上的“内部人控制”、利益相关者的政策与业务支持等支持性因子和局部福利的负外部性、超“零界点”的改革打压、企业自身的非独立性等限制性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衍化动因主要有公共提供制度改革的缺陷、产权公有化的程度高、对母体的集团式控制和对剩余索取权的过分追求等。由于它对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造成了明显的破坏,因而必须予以治理。  相似文献   

17.
进行大规模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是京效农民的企盼1998年之前,北京市郊的35千伏及以上中、高压电网是国家投资建设的。10千伏及以下低压电网是农村集体出资或农民集资建设和改造的,标准很低。低水平用电条件下,农村低压电网还勉强能维持京郊农民生活用电需求。随着北京农村经济的发展,用电量急剧增加,就凸显了京郊农村电网陈旧、落后的窘境,靠农民集资方式进行小改小补,已不能满足京郊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后对电力的需求,有电用不上的问题由此产生,并成为普遍现象。如通州区于家务乡刘庄村有145户人家,网改前曾有30多户农民想装空调…  相似文献   

18.
年过六十的温铁军,多少有点儿老"愤青儿"。1998年提出"三农"问题,2003年当选"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然而,这许多"主流"词汇却丝毫没有让温铁军变得"主流"起来。十余年来,在"城市化"的呼声甚嚣尘上的时代,温铁军却坚持发出一些尖锐的声音。  相似文献   

19.
20.
张静 《汽车观察》2010,(9):118-119
经过多年来探索,全国卡车大赛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已经摸索出一条双赢之道,卡赛找到了竞技的舞台——场地,而各个地方政府也通过全国卡赛发现了一个招商引资的"真金"舞台,最终形成了卡赛-企业-政府的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